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康熙帝玄烨是在历史上能和汉武帝齐名的一代明君,他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一生在位61年。其生前文治武功彪炳史册,可谓功勋卓著,业绩煌煌。
1722年12月,康熙帝驾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死后被葬入清东陵景陵。景陵始建于康熙15年,至康熙20年完成,是清王朝入关后修建的第二座皇陵。它西距顺治帝的孝陵约1公里,北临昌瑞山,南望象山,山水环绕,风景优美。
那么,作为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千古一帝,康熙帝的陵寝有哪些特点呢?
一、康熙帝开启了清朝帝王土葬先例。
康熙帝之前的历代帝王,包括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死后都是火化下葬的,这是和满族人长期以来固有生活习惯有关。
满族号称“马背上的民族”,长期以来四处迁徙,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他们的亲人去世后,一般都将其尸骨火化后随身携带,以寄托对亡人的哀思,因此养成了将亡人火化的风俗习惯。著名的“盛京三陵”埋葬的,就是墓主人的骨灰。
到了顺治帝,即便满人已问鼎中原,迁都北京,并在清东陵修建了孝陵。但由于满人入关不久,受汉化影响不深,他死后仍然采取了火化的方式下葬,就连他的两位皇后,也是火化入葬的。
康熙死后,受汉人风俗影响,采用了土葬的方式,自此后的所有清朝帝王,均承袭了土葬的方式。就连满族大臣,也一改火葬形式,纷纷效仿汉人的土葬。
二、康熙帝开启了先葬皇后先例。
清朝的前三位皇帝,也有皇后死于皇帝之前的例子,但她们的骨灰都会被安放在暂安处,必须等待皇帝驾崩后一同下葬。
但康熙帝却和前3位帝王不同,他一生有过4位皇后,前三位都在他之前去世。第一位皇后是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12岁时嫁给康熙,在康熙13年5月,因产后染病去世。第二位皇后是遏必隆之女,在康熙16年被册立为皇后,但仅仅半年就去世了。
这两位皇后去世时,景陵还未修葺完毕,她们的遗骨一直被停放在暂安处。一直到康熙20年,景陵初具规模后,才被葬入地宫的。
第三位皇后是康熙帝舅舅佟国维之女,于康熙28年被册封为皇后。但仅在一天之后,她就去世了,三个月后被葬入了景陵。
康熙去世后不久,他的第四位皇后、也就是顺治的生母乌雅氏去世,后来随康熙帝一同下葬。
三、景陵处处彰显康熙帝的恭孝和谦卑。
景陵虽然在建筑规制上以孝陵为基础,但不管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具体建筑的体量上,都有缩减,充分体现了康熙帝对孝陵的恭孝与谦卑。
建成后的景陵,其规模仅为孝陵的一半左右,还比孝陵少了石牌坊、大红门、具服殿等建筑物。其石象仅有5对,分别是文臣、武将、狮、马、象,远没有孝陵的18对石象气势恢宏。景陵的神道,也是从孝陵的干道上分支的,体现了主次分明、一脉相承的寓意。
康熙帝的这些精心设计,体现了他不愿超越父皇的一片孝心。此后的清朝帝王,都无一例外地继承了这一传统,体现了以孝治天下的清帝王思想。
不过,景陵还是具有自己的独创,其中的“圣德神功碑”就是明显的例子。
为康熙帝建两座“圣德神功碑”,是雍正帝所为。一来为了堵住天下人疑其得位不正的悠悠之口,二来彰显他的忠孝之心。
雍正三年,他就下诏为康熙帝建碑,其碑文洋洋洒洒超过5000字,分别用满汉两种字体,镌刻在两座神功碑上,对康熙帝61载的功勋事业极尽渲染。虽然康熙帝的碑文字数远超顺治帝,且为双碑,但碑身的高度还是低了20厘米。
四、景陵珍宝无数,惨遭多次盗掘。
康熙地宫内有着众多的珍宝,主要包括穿戴类的、含口类的、放在金井里的等等,其中最为珍贵的,当属康熙的最爱的九龙玉杯。但这些珍宝被贪婪的盗墓者觊觎,多次被盗,历史上曾发生过2次大规模盗掘景陵的事件。
1928年7月,军阀孙殿英以演习为名,盗掘了清东陵后。1945年12月22日,景陵再次惨遭洗劫。盗墓贼将陵寝洗劫一空,康熙帝及四位皇后的陵寝无一幸免,九龙玉杯也就此下落不明。
(参考资料:《清史稿》《钦定大清会典》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4 20: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