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东北农村最忙的时候,这群人却很淡定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9-24 15:29:00 来源:新周刊

东北,正以另一种方式走进我们的视野。

穿越大半个中国,我们从温热多雨的广州跨进了地图上的那只“鸡头”——东北平原。黄金纬度北纬47°贯穿整片黑土地,让东北粮仓美名远扬。相比溢满喧嚣的城市,平原好似世外桃源,弥漫着鲜活的希望。东北的秋天就像东北人的性格一样,肆意洒脱,满目金黄层次分明。

那是九月中旬的东北,早晚温差慢慢变大,据说这里在十月中旬就开始集中供暖,“冬天很快就到了”,这是在当地常听到的一句话。

东北农村最忙的时候,这群人却很淡定

2023年9月12日,黑龙江省通河县,一望无际的万顷田畴,泛起金黄。

出于农民,馈于百姓

从哈尔滨往东北方向走,就是通河县凤山镇凤阳村。在辛巴还只是辛有志的时候,凤阳村的村民从未想到,他们的命运会和这个年轻人息息相关。

1990年,辛巴出生在凤阳村的一户农户家庭,唯一不普通的是他们家在村口开了个杂货铺,在寂静的农村,杂货铺就是整个村的信息枢纽中心。辛巴从小耳濡目染,很早就开始创业,经过四次连续创业后,第五次踏足互联网并大获成功,从一名主播开始,慢慢成长为一个从供应链建设到联动品牌、工厂、原厂地的企业——辛选集团,共有4000多名员工;辛巴在快手平台的粉丝高达9800多万人,而取得这些成绩只用了短短6年。

东北农村最忙的时候,这群人却很淡定

2023年9月13日,凤阳村全貌,省道207串起各个村庄,一头是大兴安岭,另一头则是县城。

农民出身的辛巴,火了以后更“想家”了。从2017年开始,他每逢过年便给村里100多户家庭发放年货,给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慰问金,把自家购买的宅基地建成了小广场供村民娱乐休闲,还对其母校凤山中心学校进行捐赠,用于校园设施改造升级和资助贫困学生,并捐500万元给通河县城修路灯……一系列对家乡的反哺,让凤阳村的父老乡亲感到无比自豪。

2022年,辛巴的团队开启惠农助农工程,首先在老家通河县试点,召集当地农户种植更有经济价值的鲜食玉米,从第一年的1500亩地,到今年的6000亩地,翻了四倍,而辛巴团队在当地开设的鲜食玉米加工厂也从第一年投入的500万元,到今年的5000万元,飙升10倍。

如此庞大的投资,就不怕亏本吗?对此,辛选东北惠农项目负责人隋晓磊表示:“生产规模大扩张,第一是鲜食玉米直播销售反响很好,几乎一上线就被抢光,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第二是辛总(辛巴)想在自己的家乡深耕发展,以通河县为一个点,不断向外扩散,目前还是没有盈利的状态,就算赚钱了也会将所有回馈到农业上来。”

东北农村最忙的时候,这群人却很淡定

2023年8月,通河县鲜食玉米采摘基本是靠机械完成,省时省力。(图/受访者供图)

为保证玉米的质量,辛巴团队会派玉米种植技术员进村驻点,在采摘时期,技术员还会直接住在玉米地里观察玉米籽粒灌浆情况,判断采摘最佳时机。种植户刘海龙今年种了50多亩玉米,“以去年为例,1垧地(在东北,1垧地大概等于15亩地)玉米比之前种水稻大概多挣5000—6000元。” 同时,鲜食玉米相比之前种植的农作物更省事些,“水稻的话天天要下地,抽水、放水、拔草。”

在刘海龙眼里,小康就是“挣钱随便花,不用老想着存钱”。种植鲜食玉米后收入有了保障,钱袋子鼓起来了,生活更有盼头,他计划着农忙结束后去一趟华山旅行。

1988年出生的宋文亮与辛巴一起长大,到了中学联系才逐渐变少。对于辛巴现在取得的成绩,他表示十分骄傲,“其他村子的人都会羡慕咱们,过年还有年货啥的”。据他介绍,凤阳村今年种植鲜食玉米的地有3000多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90%。

近些年,凤阳村有一半的人搬进了县城,他也不例外。他今年种了70亩玉米,只有干农活的时候需要回村里,但他只需要上6个月的班,还剩6个月漫长的冬季是休息时间,“一年大概挣20万元,也够一家人开支”。对于宋文亮来说,大城市的生活对他并没有吸引力,他更喜欢待在东北,就算寒冷的冬天,暖气也很舒适。

“东北每个角落都种满了粮食。”目前,村里种地的大多都是70后、80后,年轻人如果想回村里种地恐怕已经“无地可种”,因为地都被村民们承包来种鲜食玉米了。

东北农村最忙的时候,这群人却很淡定

通河县鲜食玉米种植地,每株玉米只有一个玉米棒成熟,采摘时必须是“最佳状态”。(图/受访者供图)

“你们来晚了!”当我们来到玉米种植地时,被告知大部分玉米已经采摘完了。鲜食玉米就是端上餐桌食用的玉米,最大的特点就是这个“鲜”字,采摘讲究“快狠准”,首先要分批次种植,让鲜食玉米成熟时间有所差别;其次在准备收获时,如果掐一下玉米粒里面都是玉米浆,就是最适合收获的状态,要立刻收割,只要再晚一到两天,玉米粒就会变硬,口感就变差了;最后,从采摘到加工完成须控制在4小时内。

东北农村最忙的时候,这群人却很淡定

鲜食玉米加工厂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图为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分拣玉米。

鲜食玉米的一生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我们来到鲜食玉米加工厂,车间里传来隆隆的机器声,在二楼透过玻璃看到工人忙碌的身影,新鲜的玉米被剥皮去丝、切头、分级,顺着输送带一步一步“闯关”,经过分拣、清洗、蒸煮等多道工序,加工成真空包装鲜食玉米,进纸箱,贴上快递单,以最快的速度交到直播屏幕另一端人的手上。最忙时24小时昼夜不停,向外送出80万根玉米。

东北农村最忙的时候,这群人却很淡定

在鲜食玉米加工厂,工作人员将包装好的鲜食玉米装车运走,盒子上的小小快递单号,将流向全国各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除了种鲜食玉米,辛巴团队还在通河县开展种植黑木耳试验。东北的气候很适合黑木耳生长,但市面上的假木耳现象层出不穷。

辛巴团队从隔壁的“中国黑木耳第一县”东宁县请来木耳种植专家刘丕顺做技术顾问,教大家种植技术,改变之前散户因各自依靠经验、没有技术保障,品质也就参差不齐的状况。

“过去的农户大多采用全光管理,就像畜牧业里的散养,而我们现在采用的模式是集中管理。我们不仅要黑木耳长得好,还要控制木耳的质量,以前春天的木耳长得不好,我们通过给木耳菌袋盖上草帘子,在温度适宜时掀开草帘子,让木耳长得跟秋天的一样好。”刘丕顺说道。

东北农村最忙的时候,这群人却很淡定

黑龙江通河县辛选木耳基地,从种植、浇灌、日常管理到采摘、加工,每道工序都经过专业人员把关。

目前,辛选木耳种植基地总面积超1150亩,木耳年产量超过200万斤,带动周边就业近2万人次。辛巴团队希望未来可以向更多农户推广黑木耳种植技术。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种植的黑木耳,在“8·18”的一场直播中,一经上架就被秒空31万单,合计186万袋,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东北农村最忙的时候,这群人却很淡定

天高云淡,秋意正浓,基地的黑木耳长势喜人,正在享受“日光浴”。

东北农村最忙的时候,这群人却很淡定

木耳采摘依靠手工,高峰期有上百名农民来“兼职”,采摘后的木耳放在棚内晾晒2—3天即可装袋上市。

除了种木耳这项技术活,辛巴团队还会在农村开展公益助农培训,让农民也能成为主播。他们希望通过为农村搭建农产品上行渠道、助力农产品供应链升级、培养农村电商人才三个方面提升乡村振兴的外在和内在活力,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说白了就是——实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辛选扎根农业,

打造供应链

今年6月19日,辛巴和辛选集团新任CEO发出内部信透露了辛选集团下半年的发展规划——在新农业领域重走创业路。8月10日,辛选公布了“惠农计划”,宣布其后续将新农业作为重要战略方向,一方面通过打造政府、企业、农民共同体的方式保障农民的收入,为农民创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打造“生态零售”供应链,让用户吃得更健康。所以,扎根农业这件“难而正确”的事,辛选已经在悄悄落地并初见成效了。

东北农村最忙的时候,这群人却很淡定

非遗美食天津狗不理包子一上来,就把直播间气氛推向高潮。几分钟就被抢购7万单,共500多万只包子。(图/受访者供图)

据通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高飞介绍,农业农村部在推进农民就业问题上,要求各地做好的一个重点方面,就是促进就近就地就业;在发展乡村产业促增收问题上,重点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辛选集团和通河县县委、县政府共同深入谋划与布局,立足本地乡村资源,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了乡村多元价值,既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的就近就业问题,也激活了本地经济,让种植生产大幅增收。

9月21日,在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辛巴携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郭嘉宁、小鹿姐姐来到四川大凉山喜德县,开启中国农民丰收节专场直播。大凉山的苹果、杨山的梨、宁夏的枸杞、山西的小米......这次直播带货成交额高达1.6亿元,让337万件全国各地特产走向远方。

从玉米到黑木耳,东北的农产品正在以电商直播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以另一种方式走进我们视野的东北,也可以复刻到全国各地,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作者:田逸夫

校对:邹蔚昀

排版:小 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4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我省11个地标品牌入榜
...连续九年蝉联全国第一本报讯(记者周静)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在日前发布的“2024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中,我省五常大米、佳木斯大米、东宁黑木耳、庆安大米、方正大米、通河大
2024-05-19 05:42:00
辛选集团内蒙古鲜食玉米项目正式开工 将全面助力科右中旗发展“三农三牧”产业
...天,辛选集团与兴安盟科右中旗政府联合投资建设的鲜食玉米基地正式开工。来自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等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国绿化基
2024-04-16 16:42:00
网红过大年① | 头部主播:董宇辉节前忙完年会忙联欢,辛巴返乡发年货
...!据悉,董宇辉出生于陕西潼关,父母都是农民,自小在农村长大。董宇辉“一对一”将红包发到员工手中。视频截图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与辉共行”官方抖音号1月22日发布视频显示,“与
2025-01-30 18:32:00
2023年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之鲜食玉米品鉴活动在延庆举行
...发展鲜食玉米产业实现乡村振兴。8月16日,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延庆区农业农村局承办的2023年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之鲜食玉米品鉴活动在延庆举行。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是加速品种
2023-08-18 10:20:00
三十六载农技“情缘”
本文转自:陕西农村报 本报记者 靳天龙“远看像种地的,走近一看,原来是农技推广站的。”这句话用来形容商洛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李拴曹很贴切。李拴曹生长在农民家庭,对农村
2024-05-29 07:13:00
国家玉米品种展示评价点落户昆明
...》(以下简称《方案》)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是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近年来在全国持续开展的重要工作。今年,《方案》在全国20个省(市、区)共安排62个展示点。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
2023-07-16 05:57:00
旧城镇鲜食玉米喜获丰收
...学习借鉴总结好经验。组织部分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干部、种植大户到芒市轩岗乡、风平镇,围绕种植管理技术、销售渠道等方面考察学习鲜食玉米发展经验,进一步坚定农户
2023-06-29 10:42:00
复合种植技术助推鲜食产业发展
...顺利测产验收。记者了解到,该技术已连续多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和山东省主推技术。其中,“花生玉米机械化带状种植秸秆裹包混贮利用技术”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十项农业重大引领性技
2023-09-14 17:02:00
濉溪鲜食黑糯玉米获评2023年“气候好产品”
...饼“气候好产品”称号。据了解,2021年8月,濉溪县农业农村局与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举行签约仪式,就打造濉溪鲜食黑糯玉米“气候好产品”达成合作。协议签订后,县气象局、县
2023-10-16 15:42: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连宁燕今年以来,服务业在经济发展发挥“压舱石”作用,科技服务业作为其中关键一环,备受关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是指运用现代科技知识
2025-10-15 10:44:00
“场外预制好管线,现场拼一拼就成,既安全又省事!”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王岗采油管理区通10注采站员工,在王140区块三相分离器连流程施工现场
2025-10-15 10:44:00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因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被罚
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信用中国(上海)获悉,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因工程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被上海市松江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罚款3万元
2025-10-15 10:45:00
第八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北理工协同创新特色赛道成功举办
10 月14日,第八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北理工协同创新特色赛道颁奖仪式成功举办。济南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波
2025-10-15 10:47:00
高校博士“挂职”中小学 遵义师范学院为校地协同科技育人注入新动能
多彩贵州网讯 10月13日,“遵义师范学院·新蒲新区党工委校地交流科技副校长进校(滨湖中学站)启动仪式暨基础教育科学教育实践研讨会”在遵义四中实验初中(滨湖中学)成功举办
2025-10-15 10:48:00
南昌至抚州开通2条“站点巴士”线路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谢梦丽)10月13日,记者从江西长运股份有限公司获悉,由于昌福线唐村线路所施工至2026年1月26日
2025-10-15 07:04:00
问政快报(2025.10.15)
江西日报社大江大数据显示,2025年10月13日,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共计收到帖文247条,其中,南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10-15 07:04:00
南昌跻身增长最快10城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左阳天)10月13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2025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与运行状态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2025-10-15 07:04:00
“滴——”清脆的提示音响起,出租车司机王师傅通过5G车载终端,实时接收着智能调度系统推送的订单。地下几百米的煤矿矿井,缘于AI视频分析系统
2025-10-15 07:50:00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一设备采购项目300万预算1000元中标,多方回应
大皖新闻讯 近日,江西一则中标结果公示引发关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流水线设备采购项目预算300万元
2025-10-14 19:15:00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王昕摄像 赵少浦制作 董文博
2025-10-14 23:39:00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王昕摄像 赵少浦制作 董文博
2025-10-14 23:39:00
潍坊青州:“科技护航+精准服务”助力秋收“加速度”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钟玉 通讯员 郑秀宝“这阵子一直下雨,道路泥泞,山坡上的蜜桃摘下来却运不出来,多亏了镇上的无人机
2025-10-15 01:05:00
打通“堵点”筑牢“防线”,潍坊消防多措并举守护群众“粮袋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胡晓雪当前正值“三秋”生产关键阶段,连续秋雨给秋收秋种工作带来挑战,为保障秋粮保收工作安全有序开展
2025-10-15 01:05:00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丨唐山市举办第四届理论宣讲大赛
2025年度唐山市党委讲师团系统理论宣讲大赛决赛现场。河北日报见习记者安洋 摄河北新闻网10月14日讯(见习记者安洋记者师源)今天下午
2025-10-14 23: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