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明清时期,作为当时国家最高学府的国子监,为朝廷培养出了很多的优异人才,但凡进入国子监的学生,都会被称为监生或者贡生。在清朝,就有这样一个人,他以监生的身份步入仕途,历经知县、道员、按察使、巡抚等职,最后官居湖广总督,成为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不仅如此,雍正更是对其信赖有加,信任到可以说是言听计从的地步,那么此人究竟有怎样的本领可以让一向多疑的雍正皇帝如此信任?下面先从他的入仕讲起。
监生入仕,少有大志
此人名为杨宗仁,1661年(顺治十八年)出生于辽阳。其祖上虽然没有入朝为官者,但也算是知书达理之家。打小杨宗仁就心存家国天下之情怀,与一步步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的人不同,杨宗仁年纪轻轻就被选为了监生进入国子监读书深造。由此可以看出,杨宗仁是在有生员身份之时被举荐到国子监读书,历史上把这种方式叫做“优监”。
经过在国子监多年的辛苦钻研,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杨宗仁因成绩优异被选授为湖广慈利知县,成为一方的父母官。虽然品级不高,但此时36岁的杨宗仁很满足,他深知在此之前的生活多为理论学习很少转换为实践,而知县一职恰恰是自己将平生所学付诸于实践的最好时机。心中笃定,他便开始了自己仕途当中的第一步。
在慈利和蓝山知县任上,杨宗仁颇多惠政,当时两地频发苗匪之患,虽有官兵讨之,但没曾想因为领兵之人不体恤下属,导致军士差点发生兵变,此时杨宗仁以一人之力单枪匹马入军营对即将哗变的士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成功安抚众将士,苗匪之患也一举平定。杨宗仁也因此抚定之功被举卓异为甘肃西宁道员,这是他第一次被举卓异(上级推荐优秀人才的方式)。
屡举卓异,为国为民
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杨宗仁第二次被举荐为浙江按察使,在任期间因其父去世所以回乡守孝三年。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58岁的杨宗仁以广西按察使、兼署理广西巡抚的身份重回工作岗位,没多久又被擢升为广东巡抚。在广东巡抚任上,面对当时各省钱粮损耗严重的困境,杨宗仁专门向康熙建议采取“督抚及各级互查,如若徇私,本官治罪,上级重处”的方式,如此互相监督、互相警醒的良策得到了康熙的首肯,至于成效如何史书并未作详细记载,但根据杨宗仁后来一帆风顺的仕途来说,此策必定在当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杨宗仁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康熙时期度过,但他仕途和人生的巅峰时期却出现在雍正时期,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驾崩,雍正继位。没过多久,61岁的杨宗仁便被擢升为湖广总督这一封疆重任。足以看出在康熙继任者雍正的眼中,杨宗仁同样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这里需要向大家普及一个知识,湖广总督作为清朝最高级别的九大封疆重臣之一,并非像字面理解的那样管辖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地。“湖广”一词最初来源于元朝时期,元朝疆域辽阔,实行的行省制度同样辖地广阔,当时的湖广行省确实包含了上述所讲的四地,但到了清朝时期,湖广总督所管辖的范围仅仅是湖南和湖北两地,而广东广西则划入两广总督所管。所以清朝的湖广总督又可以称为两湖总督。
为官惠政颇多,雍正言听计从
在他人犹听其人而观其行,至于尔则信而不疑。
一年之后,也就是雍正元年,杨宗仁之母去世,他向雍正申请回乡为母丁忧,雍正命其在任守制(守孝),杨宗仁又申请免去自己本身的封荫,雍正明面上应允其请,但实际上仍然赐予其封荫之权。不仅如此,杨宗仁以汉臣受封孔雀花翎实属当时极罕见之现象。那么雍正为何对杨宗仁如此厚爱?在我看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经验丰富,素有名望。雍正作为清朝史上最励精图治之君,其不论智谋和眼光都属上上之等。杨宗仁之所以可以在雍正继位之后以花甲之龄擢升封疆大吏,首要原因就是他的阅历和名望。其实早在雍正还在藩邸之时,便对朝中群臣有了一个基本了解,对于杨宗仁这个以监生身份做了十几年的知县,雍正还是十分了解的。
他深知,杨宗仁虽然当了十几年的小官,但天下诸事莫衷如是,这十几年的知县生涯恰恰使他积累了十分丰富的为官经验。这样的经验即使是处于庙堂之高的显赫京官也未必可以拥有。并且在地方颇有惠政的杨宗仁,深得百姓爱戴,属僚与之同心同德,而这恰恰是雍正继位后所需要的首要人才。
第二,多献良策,言听计从。纵观康熙的一生,前期雄图壮志开疆拓土,后期一方面受诸子夺嫡之影响,另一方面开始崇尚老庄的“无为而治”,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之理念,所以对于地方的吏治整顿放松了警惕,导致在雍正接手后的清朝,是一个多地贪墨丛生、亏损严重的现状。
雍正继位时已逾不惑之年,所以他急需通过快速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所面临的诸多难题。由于积重难返,旧习久之,所以他急需通过革新的方式来取得突破性的成效。而此时的杨宗仁所提交的一份奏折,解了雍正的燃眉之急。杨宗仁以湖广为试点,面对“索要规礼”从而导致“横征暴敛”丛生的难题,他采取彻底禁革规礼的方式来从根源解决,此举出于大局考虑,措施妥帖,使雍正大喜过望,不禁对杨宗仁这位老臣的印象更加深了几分。
值得一提的是,雍正时期著名的“耗羡归公”政策也是根据杨宗仁的建议逐步成型的,对于当时湖广地区贪墨成风的现象,杨宗仁创新性地提出设立耗羡之法,得到了雍正毫不犹豫的肯定,称其之策为“无一瑕疵”。之后雍正不顾守旧派大臣的反对,将此政策逐步推行到全国范围,并且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
士当审其所当为,严其所不可为。
第三,鞠躬尽瘁,为国为民。1724年(雍正二年),杨宗仁病重,雍正不仅将他的儿子杨文乾由榆林道员擢升为按察使之衔随同侍奉父亲,同时还派宫中御医一同前往看视病情,由此可见雍正对杨宗仁的格外关心。
杨宗仁病情稍有好转便又“力疾视事”,此等鞠躬尽瘁,为民为国之心,怎能不让雍正感动。1725年(雍正三年),64岁的杨宗仁在湖广总督任上去世,雍正不仅追赠其太子少保,还破例封其拜他喇布勒哈番(骑都尉)的世袭职位,谥号“清端”。1730年(雍正八年),入祀贤良祠。
纵观杨宗仁的一生,在基层十几年的生涯积攒丰富经验,每次献上的计策出发点都在国家和人民的立场之上,以推辞本身封荫而表明心志,这也是为什么雍正会对其言听计从之原因。正如雍正为其制象赞中所做的“廉洁如冰,耿介如石”高度评价一般,恰如其分地描述了他勤谨纯良的一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3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