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自从知道了地球只是太阳的一颗行星之后,人们就提出了一种合理的推测,即:宇宙中其他的恒星,同样也有自己的行星系统。1995年,“飞马座51b”的发现,首次证实了这一推测,在此之后,一颗又一颗的系外行星被我们发现,迄今为止,被确定的系外行星数量已经有5000多颗。
那么,在这些系外行星中,有没有像地球一样的岩石行星呢?答案是肯定的,实际上,不但有,而且还有很多,而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岩石行星普遍都是比地球更大的超级地球(Super Earth)。
根据NASA的一项统计,在已知的5250颗系外行星中,超级地球就有1595颗(其他的主要是类海王星和气态巨行星),其所占的比例达到了30%,而如此高的比例也就意味着,超级地球应该在宇宙中到处都是。
然而我们都知道,太阳系中最大的岩石行星就是地球了,所以问题就来了,既然超级地球在宇宙中到处都是,那为什么偏偏太阳系里却没有呢?
对于这个问题,有人可能会认为,这应该是因为人类的观测水平不够,只能发现一些“大个子”的系外行星,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因为早在2013年的时候,科学家就在天琴座方向,距离我们大约208.7光年的位置上,发现了一颗名为“开普勒-37b”的岩石行星,它的半径只有大约1980公里,比我们太阳系中的水星还要小,由此可见,以人类的观测水平,完全可以在发现比地球小得多的岩石行星。
实际上,关于太阳系里为什么没有超级地球,目前并没有确定的答案,科学家也只能给出一些合理的假说,其中认同度相对较高的,被称为“大迁徙假说”(Grand tack hypothesis),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根据科学界的主流观点,太阳系形成于一片巨大的原始星云在大约46亿年前发生的引力坍缩,在坍缩过程中,太阳首先这片星云中心形成,残留的物质则在太阳周围形成了一个盘状结构,这被称为“原行星盘”,而太阳系中的各大行星正是“原行星盘”中的物质相互吸积而成。
“大迁徙假说”认为,由于木星的形成位置位于太阳系的“冻结线”外侧边缘,在这里,那些从太阳系内侧逃出的挥发性物质会大量地冻结成固体,进而变得容易吸积,因此木星的成长速度就很快,在短短的几百万年之内,它就迅速地成为了一颗气态巨行星。
所以在木星形成之时,“原行星盘”的主体结构还没有消失,其中的物质会不断地让木星损失角动量,这会导致木星的公转轨道逐渐降低,进而向太阳系内侧迁徙。
与此同时,在木星轨道外侧形成的土星,也因为相同的原因而像木星一样逐渐向太阳接近,在此过程中,土星和木星的轨道距离不断接近,在它们引力的共同作用下,它们之间的物质被逐渐清空,而当土星和木星的轨道距离达到一定程度时,两者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轨道共振,这被称为“内林德布拉德共振”(inner Lindblad resonance)。
这种轨道共振会使行星的轨道速度增加,进而使土星和木星转而向太阳系外侧迁徙,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土星和木星开始不断地远离太阳,并最终在太阳引力的作用下停止远离,整个过程持续了几十万到几百万年的时间。
根据“大迁徙假说”的理论模型,木星的初始位置距离太阳大约3.5个天文单位,在随后的“大迁徙”中,木星与太阳的最近距离约为1.5个天文单位,在此之后,它又不断地远离太阳,并最终停止在距离太阳5.2个天文单位的位置上,在这个过程中,太阳系内侧的物质被木星大量地吸收,以至于剩余的物质,根本就不足以形成比地球更大的超级地球。
对此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太阳系形成之初,太阳系内侧的“原行星盘”中是有可能形成超级地球的,但由于上述“大迁徙”的过程,那些原本可以形成超级地球的物质却被木星夺走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已知的系外行星中,有一种被称为“热木星”的行星,简单来讲,这种行星就是与木星类似的气态巨行星,但它们与主恒星的距离非常近,最近可达0.05个天文单位,如此近的距离,使得它们的温度非常(通常可达数千摄氏度),所以它们就被称为“热木星”。
据此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在上述“大迁徙”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土星的作用,那么木星就会继续向太阳接近,并最终成为一颗距离太阳非常近的“热木星”,而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构成地球的物质基本上都会被木星夺走,地球也就很可能不会存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人类应该感谢一下土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30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