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近年来,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坚持多举措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抢抓文旅融合的发展契机,积极创新保护机制,不断提升工作水平,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工作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共颍上县委宣传部供图
颍上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迄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全县现有各类“非遗”项目38个,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 (颍上花鼓灯)、省级5项(颍上推剧、准河锣鼓、管仲的传说、颍上大鼓书、颍上琴书),安徽省民间艺术之乡1个(鲁口镇锣鼓之乡),“非遗”传习所(基地)3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8人。
当地坚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摆在重要位置,成立了颍上县非遗保护中心,每年拨付非遗保护经费,专职专款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对各种民间活动、艺术、传承知识以及技能等的发掘、整理、申报和入库建设,提升系统性保护水平,有效保护非遗文化的多样性。
颍上民间非遗众多,当地高度重视民间非遗传承,对民间非遗队伍给予大力扶持与帮助,每年通过招标方式,采购大批传统打击乐器、音响等演出性设施、设备用于支持帮扶民间非遗艺术团体;并为民间艺术团队办理演出许可证,定期开展民间非遗展演,提升其技能,使民间非遗项目得以保护与传承。
截至目前,全县现有专业非遗传承队伍一支,民间非遗队伍六十余支。国有花鼓灯艺术团现拥有近百名专业非遗传承人,平均年龄不超过25岁,专业从事花鼓灯、推剧、淮河锣鼓等非遗项目的继承与发扬,曾荣获国家级非遗展演金奖等。今年以来,艺术团参加在上海举办的长三角艺术节荣获“匠心奖”,参加国家级非遗“润疆活动颖上花鼓灯专场”到新疆进行文化交流。
为解决非遗传承人、爱好者年轻化的问题,当地还在全县 30 个乡镇均开设花鼓灯传习所,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暑期非遗培训”等活动,积极举办少儿花鼓灯、推剧培训班,并为幼师专设花鼓灯课,让非遗走进课堂,实现了非遗“从娃娃抓起”,文化从根源植入。该县花鼓灯艺术团与县科技学校实施校企合作,长期培养花鼓灯工作者为非遗传承年轻化奠定了稳定的根基,该项工作被省教育厅、国资委、发改委联合命名为“全省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
下一步,当地将加大非遗保护力度,切实做好非遗申报、挖掘保护、传承等工作,着力加强非遗人才培养,进一步深挖民间资源,壮大保护传承力量,拓展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通过非遗+旅游、非遗+教育等多种有力措施为突破点,推动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非遗文化和全域旅游融合升级。
通讯员 沈云鹏 宗禾
编辑:向浩
责编:胡苏肖玲
审核:王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9 1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