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国家医保局发声,互联网医疗或将放开首诊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5-03-07 10:54:00 来源:瘦子财经

互联网医疗放开首诊的脚步似乎正在临近。

今年1月,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司长丁一磊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25年,国家医保局的立项指南对互联网医疗业态做了前瞻性安排,专门预设了“互联网首诊”价格项目,一旦技术准入方面条件成熟,就可以立即放开,无缝衔接。此外,国家医保局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还表示,预设“互联网首诊”价格项目不仅是为了用价格工具更好赋能医疗服务行业,背后也有支持互联网医疗等新业态发展的前瞻性考虑。

互联网首诊,指的是患者在未经实体医院线下确诊的情况下,在互联网医院进行问诊开方等行为。此前的政策法规明确规定,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这一方面保证了医疗安全,但另一方面也被业内视为互联网医疗行业前行的最大障碍。

此前,医保部门曾多次推动互联网首诊的地方试点。在2020年到2022年期间,天津、广东、四川等多个省份都出台了关于“互联网首诊”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试行、医保支付的相关政策。但这些政策多数都被叫停。

从职能划分的角度来看,互联网诊疗的主管部门是卫健委,但作为公立医疗体系最大的支付方,医保局也影响着医疗体系一些核心政策的制定。因此,一些业内的乐观派认为,在国家医保局亲自下场吹风的助力下,互联网首诊在年内放开的概率很大。

“我觉得最大的原因,还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数据沉淀,监管部门也发现,不管是首诊还是复诊,线上都没有太大的风险因素。”

互联网医疗资深从业者、药赋能CEO邵清表示,虽然政策有明确限制,但过去几年,互联网首诊都以某种形式实际存在,并且为老百姓带来了看病购药上的便利,这一点监管部门也是认可的。再加上互联网医疗平台在“居家快检”业务上的探索逐步成型,也为互联网首诊的放开提供了技术条件。

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来说,放开首诊,意味着其潜在用户从一部分有复诊需求的患者,扩大到了整个人群。基于用户数量的指数级扩增,互联网医疗的商业动机、盈利模式和行业格局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监管政策的变化

对互联网首诊的禁令,最早出现在2018年发布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

该办法第十六条明确指出,医疗机构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时,医师应当掌握患者病历资料,确定患者在实体医疗机构明确诊断为某种或某几种常见病、慢性病后,可以针对相同诊断进行复诊。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

与其同时发布的还有《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这三份文件是国家层面对互联网诊疗建立监管的开始,核心是划出了两条清晰的边界,一是所有的互联网诊疗活动都必须依托于线下的实体医疗机构进行,二是互联网医疗只做复诊,不允许首诊。

这种政策设定并不是凭空想象。2015年底,国内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开业之初,业务范围就牢牢限定在“只对患者进行复诊”。参与乌镇互联网医院筹建的首任院长张群华后来也对媒体表示,乌镇互联网医院三年的创新摸索,为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的出台提供了借鉴。

对于当时的互联网从业者来说,这三份文件背后的政策意味并不是限制,而是善意。因为作为新生事物,在此之前,并没有任何一项政策法规承认互联网诊疗行为的合法性。

“因为它是跟生命紧密相关的,我们最怕的就是像顺风车这样,出一个恶性医疗事故,做着做着行业没了。”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在回顾2018年新规时曾说到,有监管文件,意味着互联网诊疗和相应机构的正式合法化,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互联网医疗的从业者才开始集体去触碰行业里最核心的诊疗环节。

此后的三年时间里,互联网医疗开始规范化发展,布局线下实体或和公立医院达成战略合作成为业内的标配动作。以公立医疗资源著称的微医,更是在全国建立了20多家互联网医院。所有的垂类互联网医疗公司都尝试在政策框架内建立商业闭环,但在互联网首诊的禁令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2022年,多方博弈下,《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正式发布。和2021年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正式版文件虽然也明确表达了禁止互联网首诊,但却在相应的细则表述中做了一处调整——征求意见稿中提出,接诊医师需要采集患者已经确诊的纸质或电子凭证信息,这句话在正式版本并未出现。

业内的解读是,强制性采集首诊的纸质或电子凭证等材料可能会增加就诊的难度,尤其是对于不善使用互联网设备的中老年人;另一方面,区域内的卫生信息共享、处方流转系统尚不健全,而互联网医疗机构,对于大部分患者上传的首诊证明材料实际都难以核验真伪,难以落实管理责任。

但更核心的影响是,这一处改动,为互联网首诊留下了可以变通的空间,它意味着,只要用户自证已经在线下医院有过诊断,就可以接受互联网诊疗的服务。而这种自证,并不需要纸质或电子凭证信息,更多时候只是一种承诺。

如果放开,整个行业将重塑商业模式

事实上,不管对问诊流程进行何种包装,互联网平台上的首诊服务都始终存在。

在大多数互联网问诊平台上,当用户发起问诊需求后,平台都会在对话窗中以系统弹窗或灰色字体标注的形式,让用户自行承诺已经在实体医疗机构就诊过,以此规避“不得向首诊用户提供诊疗服务”的监管要求。

一位在头部问诊平台坐诊多年的皮肤科医生告诉《健闻咨询》,他在线上服务的患者,大部分都是首诊。平台仅在入职时做过培训,告知过相关的政策法规,但在实际的问诊流程中并没有什么限制,更不会有处罚,“感觉大家都心知肚明。”

邵清给出了一个更准确的数字,7:3。在他看来,互联网问诊的人群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诸如感冒发烧的小病患者,一类是慢性病或者重病,有开药续方需求的患者。从最后开药的情况看,处方药只占了3成,而不需要处方药的7成患者里,绝大多数都是首诊。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互联网首诊的禁令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缚着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因为顾忌政策风险,互联网问诊平台在首诊业务上都很低调谨慎,更不会有大规模的成本投入,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是围绕“复诊”来设计,而复诊的核心盈利点就是购药,这也是整个行业里只有卖药能赚钱的根本原因。

“互联网首诊如果放开,对这个行业来说肯定是一个大机会。”某知名医药互联网企业创始人刘小宇(化名)告诉《健闻咨询》,互联网首诊带来的是一个增量市场,它对应的是民众轻度的健康问题,“比如说女性痛经,你说有几个人会因为痛经跑医院的,但如果放开网上首诊,开点止痛药,暂时缓解一下疼痛问题,这就是一个很庞大的消费需求。”

而从商业的角度来看,那些手握上亿用户的大平台,完全可以以互联网问诊为核心重新设计业务模型。以抖音、快手这样的短视频平台为例,过去受制于政策监管等原因,平台只能通过素人直播,拉粉丝群,做私域流量转化后的问诊服务。而一旦互联网首诊全面放开,这些私域业务完全可以做成平台业务,“整个流量转化的路径跑通了,从患者到首诊到购药,这里的商业空间就太大了。”

对于放开互联网首诊的风险,各方看法不一。邵清表示,消费者自己会做判断,小病线上看,大病去医院,这本来就是两拨不同的人群,不需要过分担心。上述皮肤科医生则认为,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皮肤病的症状,医生可以通过视频、图文等方式确诊,误诊概率很小。但诸如腹痛等需要依赖于查体手段明确诊断的症状,仅靠线上问诊确实存在风险。

对此,刘小宇认为,比较理想的解决方式是先放开准入,并在后续的管理规范上做文章。比如,参照医药行业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单独制定一个互联网首诊的质量管理规范文件。

刘小宇说,“互联网的问诊数据,哪怕是图文、视频,都是可以留存的。关键是当出现问题时,让监管部门知道如何判断,而不是因为怕出问题,把准入的口子堵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07 1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时本当下,互联网医疗机构已进入新冠防治的主战场,为分流线下诊疗、缓解实体医院压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家层面在陆续出台进一步鼓励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
2022-12-19 13:01:00
杭州全覆盖!看病配药一站式服务
“互联网+医保”移动支付工作,被列入2023年杭州市政府民生实事。截至8月底,杭州开通“互联网+医保”移动支付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达211家,已实现移动支付服务全市全覆盖。本期“杭
2023-09-18 11:35:00
本文转自:北京青年报非常视点互联网医疗入医保 持续增加惠民福利秋实针对“将互联网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费用纳入医保结算体系”的建议,国家医保局近日答复称,对于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的“互联网
2023-03-15 01:17:00
医保药店卖82元的药,互联网药店只要20多元?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回应
...点零售药店购买双黄连口服液,药店售价82元,差不多是互联网药店售价的3倍。这让她很是费解。新民晚报记者做了一番调查,相关部门给出明确回应:此药已被纳入上海中成药带量采购目录,
2023-09-20 16:46:00
...将符合条件的中药饮片纳入广东省医保支付范围,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等政策措施,积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其中,广东及时将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全部药品纳入省医保支付
2024-10-09 17:23:00
“阳了”看病吃药医保咋报销?多地已明确→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互联网医疗保障服务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新冠相关症状互联网诊察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与线下报销政策一致。图自山东省医疗
2023-01-04 00:23:00
宁夏调整医保政策:事关新冠治疗费用、用药保障、在线诊疗
...用耗材目录进行报销,先行执行至2023年3月31日。做好“互联网+”医保服务为保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要做好“互联网+”医保服务,助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在
2023-01-10 11:19:00
...省卫生健康委消息,近日,广东出台政策支持参保患者“互联网+”首诊产生的医药费用纳入广东省医保支付范围,同时加大力度支持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工作。参保人在“互联网+”首诊医保基金可
2022-12-29 15:36:00
...开展,已于2023年12月1日开始执行。已为948名患者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据余朝晖介绍,我省通过制定一批“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明确一批“互联网+”
2023-12-29 07:17: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
黄力平任万科董事长,其与辛杰均为深圳地铁集团高管
据报道,万科企业在港交所公告称,公司董事长辛杰因个人原因提交书面辞职报告。第二十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已选举黄力平担任董事长
2025-10-13 14:12:00
“邻聚力·能量跑”燃情开跑,共筑温情社群纽带
秋意渐浓,热情不减。10月9日,在风景如画的锦城湖畔,一场由中铁建物业成都中心精心策划的“邻聚力·能量跑”活动活力上演
2025-10-13 14:22:00
紫金矿业等成立金属复合材料新公司
近日,福建紫金桓烨金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周建辉,注册资本1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有色金属压延加工、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销售
2025-10-13 14:24:00
山东铁投控股集团成立数字技术公司,含AI业务
近日,山东铁投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胡宗文,注册资本48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物联网技术服务、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技术平台、云计算设备销售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
2025-10-13 14:24:00
蚂蚁集团旗下数字蚂力科技公司增资
近日,北京数字蚂力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5000万人民币增至1亿人民币,同时部分主要人员也发生变更。企查查信息显示
2025-10-13 14:24:00
秋收遇上阴雨天丨平安产险山东分公司积极应对,全力保障农民秋粮归仓
秋收时节,齐鲁大地阴雨连绵。面对持续降雨对秋收秋种带来的严峻考验,平安产险山东分公司迅速行动,将风险减量服务前移,打出以“预警先行
2025-10-13 14:47:00
平安产险龙口支公司医疗下乡走进龙口庙赵家村把健康服务送到家门口
近日,“平安助力乡村公益-医疗下乡活动(龙口站)”在龙口市七甲镇庙赵家村温情启幕,将优质医疗资源与贴心健康服务精准送达村民“家门口”
2025-10-13 15:20:00
梦金园闪耀巴黎时装周秀场 陈妍希、王子文佩戴亮相引爆国际关注
国庆期间,来自中国的时尚精工黄金珠宝品牌-梦金园,携全新“高光时刻”系列新品亮相2025巴黎时装周Event Bonjour Echoes联合大秀
2025-10-13 15:20:00
平安产险济南中心支公司“乡风文明100行动”莱芜站成功举办
近日,在济南市农业农村局指导下,平安产险济南中心支公司联合莱芜区农业农村局共同举办了"乡风文明100行动"活动。该行动作为平安产险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2025-10-13 15:22:00
平安产险莱州支公司:风雨同舟护秋收
金秋时节,本是莱州大地秋收秋种的黄金期,但近期持续阴雨天气却让农户们犯了难。玉米等秋粮作物因田间积水、霉变风险陡增,秋收进度较往年明显滞后
2025-10-13 15:25:00
10月13日银行股走强:浦发银行涨幅居首
10月13日,银行板块内多只个股表现活跃。截至发稿,浦发银行(600000.SH)以5.66%的涨幅领涨,现价报12.51元
2025-10-13 15:46:00
华润新能源(石林)有限公司因涉嫌擅自挖掘公路被处罚
来自信用中国的信息显示,华润新能源(石林)有限公司因为涉嫌擅自挖掘公路被处罚。云昆交综石网罚﹝2025﹞0140号:华润新能源(石林)有限公司涉嫌擅自挖掘公路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处罚15000元
2025-10-13 15:47:00
邮储银行虞城县支行积极开展新《反洗钱法》宣传活动
大河网讯 近日,邮储银行虞城县支行围绕“履行反洗钱义务,筑牢洗钱防线,守护你我安全”主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反洗钱宣传教育活动
2025-10-13 16:05:00
邮储银行周口市分行:丰收节里的金融旋律
大河网讯 九月的周口,金浪翻滚、瓜果飘香。西华万亩果园芳香四溢,沈丘槐山羊壮硕出栏,郸城农高区玉米颗粒归仓——2025年农民丰收节前夕
2025-10-13 16:05:00
平安产险河南分公司开展“双节护航行动”以暖心服务擦亮车险理赔名片
大河网讯 国庆中秋双节同庆,出行高峰如期而至。近日,为积极践行保险行业的社会公益责任,进一步提升车险理赔服务品质与客户体验
2025-10-13 16: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