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绿色时报
(上接1版)针对仁用杏倒春寒危害问题,中国林科院经济林研究所连续攻关,深入分析研究“见花见绿不见果”背后的科学技术问题,坚持10多年蹲守培育了避/抗倒春寒高产良种15个,研发了配套的避/抗倒春寒丰产稳产关键技术4项,开发了高附加值杏仁产品22个。形成了“避倒春寒良种+高亲和授粉品种”“高亲和授粉+防冻保果”为核心的“新品种+新技术”的提产增收技术,每亩原料产量从现有的21千克提升到180千克,同时研发了“杏仁油+蛋白+杏酒”为核心的果肉+种仁全果利用的高附加值加工技术,每亩效益提高到5000—6000元。
为仁用杏发展谋空间强技术壮产业
仁用杏主要分布在我国三北地区,抗寒、耐旱、根系发达,萌蘖能力强,耐风沙耐瘠薄、素有“树多高,根有多深”之说,是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先锋树种。从发展空间看,“十四五”期间,我国计划造林面积5亿多亩,其中三北地区是重点区域,也是仁用杏未来发展的主要空间。以仁用杏产业发展带动高质量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促进粮油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同时,通过前期多次调研,研究人员分析发现,三北防护林和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成的2000余万亩的山杏林,目前树龄主要在20—40年,且逐渐开始退化,病虫害发生严重,急需更新改造,否则容易出现大面积死亡,甚至可能会造成大面积生态灾难。在新一轮三北工程攻坚战中,应用仁用杏进行造林,加快仁用杏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更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此外,还要进一步激活集体林地资源,将山杏生态林改造升级,巩固生态工程建设成果。据测算,全国2600万亩山杏林,技术改造后产量提升空间可达4—7倍,总产量可超过230万—400万吨。
在科技创新方面,首先,应继续加大具有重大育种价值的种质资源的深度挖掘,解析其产量、品质、抗性等优异性状的遗传控制机制,突破远缘杂交育种技术,创新研制出颠覆性的晚花避倒春寒的“中国种”,从根本上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其次,加强仁用杏生殖生物和发育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揭示自交不亲和、雌雄性败育等生殖与发育生物学方面的问题,突破常受天气等因素授粉障碍、落花落果而影响产量的问题。系列育种和栽培技术的研发,为仁用杏在资源供给端提供科技支撑和保障。
在产业发展方面,要加快仁用杏加工利用水平,研发新型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和拳头产品。着力开发杏仁原料高蛋白低能量粮食化产品、药食同源新产品、功能性饮料等,同时推进已研发杏仁油、杏仁蛋白粉、杏仁多肽、杏仁豆腐等百余种产品陆续进入市场销售,为大面积生态杏林“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成果转化提供新技术、新路径。
(作者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首席专家,全国经济林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副秘书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0 12: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