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恩施日报
黄蒋敏品学兼优,蒋万慈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全媒体记者 刘 波 摄)
陈先彪给黄蒋敏喂感冒药。 (全媒体记者 刘 波 摄)
村干部看望黄蒋敏。 (全媒体记者 刘 波 摄)
全媒体记者 刘 波 通讯员 周 桦 胡维琼
“爸爸!妈妈!”9月22日下午,建始县花坪镇大石板希望小学大门前,一个女孩蹦蹦跳跳地跑出校门,扑进一对夫妇的怀里。
“这对夫妻真是好心肠!”“这个女孩真幸福!”采访现场,前来接孩子的家长纷纷竖起大拇指。农民夫妇陈先彪、蒋万慈一诺千金,将抱回的“女儿”养大的故事感人至深。
“有我们一口饭吃就有孩子一口吃的!”
时针拨回到八年前。
2015年3月,蒋万慈的妹妹蒋万双被确诊为白血病,其小女儿仅3个月大,还有一个孩子在上学,公婆身体又不好。蒋万双的确诊让这个本就贫寒的家雪上加霜。
“孩子太小,如果姐姐能帮我带的话我就放心了!”看到前来探望自己的姐姐,蒋万双试探道。
“妹妹,你放心去治病,有我们一口饭吃就有这孩子一口吃的!”蒋万双离家治病时,姐夫陈先彪不仅帮忙筹集资金,还坚定地说了这样一句感人而朴素的话。
自此,陈先彪、蒋万慈便把仅3个月大的黄蒋敏抱回家暂养。
黄蒋敏2岁时,蒋万双离世。为了帮妹夫一家减轻负担,也为了让九泉之下的妹妹安心,陈先彪、蒋万慈夫妇便决定一直抚养黄蒋敏。
“这娃娃有福气!”
一晃,黄蒋敏8岁了,长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姑娘。
“他们两个带这个娃娃,比带自己的亲生闺女还上心!”采访中,邻里乡亲无不称赞陈先彪夫妇。
八载哺育情,实属不易。
陈先彪、蒋万慈夫妇自己有两个女儿,都在上学,家庭收入主要靠两人在外务工。抱养黄蒋敏后,两人放弃了外出务工的机会,全身心抚养3个孩子。
“孩子小时候,每个星期仅奶粉钱就要750元。” 养活一家5口的负担压得陈先彪夫妇喘不过气。但再苦再累,夫妻俩从来不亏待孩子,两人起早贪黑地劳作。
为补贴家用,陈先彪当起了乐师,还主动承担起种地、喂猪的重担。最多时,两人一年养了30多头猪。蒋万慈则一边精心照顾孩子,一边在附近工厂当厨娘。日子虽然过得紧巴,但一家五口其乐融融。
“他们两个生怕黄蒋敏吃得不好、穿得不好。用我们农村的一句俗话说,就是含着怕化了,放着怕飞了。”采访中,村干部都觉得这孩子“掉进了福窝窝”。
“我自己的两个女儿也是把黄蒋敏当亲妹妹一样疼。念大学时,她们两个省下生活费给黄蒋敏买衣服、文具。” 看到两个女儿这么懂事,陈先彪觉得很欣慰。
就这样,黄蒋敏在爱的包围下一天天长大。
喊一声“爸爸、妈妈”
“是长大了才改口叫你们爸爸妈妈吗?”
“不是,从咿呀咿呀开始就一直叫我们爸爸妈妈。” 据陈先彪回忆,黄蒋敏慢慢懂事后,他告诉了孩子真相,让她改口叫姨妈、姨父,但孩子不同意,所以后来就没再提这事,怕伤了孩子的心。
在黄蒋敏的记忆中,从小自己就是在父母背上长大的。小时候,爸爸妈妈经常背着她上下学。现在寄宿后,每周爸爸妈妈来接她,都是早早就等在校门外,同学都羡慕她。
特殊的经历让这个孩子格外懂事、会心疼人。更重要的是,陈先彪一家给她的爱滋养她长成了一个乐观、开朗、自信、感恩的人。
“聪明懂事的你,是一个尊师好学,文明守纪,阳光开朗的好孩子。”这是一张成绩单上,班主任老师给予黄蒋敏的评语。
一声托付,一生尽责。这对朴素的农民夫妇用实际行动对“一诺千金”进行了最好的诠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3 12: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