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汽车

GL8插混将改变MPV格局,油电同价后,燃油MPV卖不动?

类别:汽车 发布时间:2024-05-15 13:23:00 来源:卡卡爱汽车

GL8插混将改变MPV格局,油电同价后,燃油MPV卖不动?

别克GL8陆尊PHEV上市72小时,就收获了超过一万个订单。

4月份MPV市场,GL8销量被赛那和格瑞维亚超过,单月仅销售5192辆新车,自去年10月以来,别克GL8销量再也没突破万辆,而且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

排在第一的仍然是插电混动版腾势D9,赛那和格瑞维亚能维持住月销相加破万,一是归功于价格下探,二是混动节能的原因。

GL8后,仍有几款燃油MPV销量稳定,但都集中在15万至20万级,超过20万的燃油MPV,市场越来越窄了。燃油MPV,只剩20万级以下的市场了

本就是小众车型,MPV产品矩阵越来越大,但市场空间却没有变化。

MPV的月市场份额维持在3%至5%之间,即使爆款产品越来越多,也无法实质性提升MPV的市场空间,只是各单车间相互蚕食着销量。

GL8插混将改变MPV格局,油电同价后,燃油MPV卖不动?

另外,爆款产品只是相对而言,比如小鹏X9,1月到3月销量稍有起色,接近单月4000辆后,4月份再次回到2000辆以内,销量不稳定也说明了,小鹏X9的热度正在下降。

另一款争议“爆款”理想MEGA,3月份交付3229辆后,4月份跌至1145辆,同样说明了,MEGA收获的上市大定消耗完后,后劲不足。

MPV与轿车和SUV的不同在于,用户对产品的需求更务实,也更看重品牌口碑。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背靠比亚迪的腾势推出D9后,能受到市场青睐,别克GL8和两丰的MPV产品经久不衰的原因。

从别克GL8陆尊PHEV推出开始,MPV的市场格局将再次发生变化。对比其推出前后的销量变化,比较明显地看到,GL8插混能短期内大定超一万辆,结合4月份燃油版GL8销量不佳,猜测有一部分用户在等插混车型上市,最终选择了插混版车型。

GL8插混将改变MPV格局,油电同价后,燃油MPV卖不动?

2023年,别克GL8年销11.1万辆,平均月销量超过9000辆,而截至4月往前推一年,GL8的销量掉到了不足9.7万辆,月销刚过8000辆。混动车型推出后,GL8能否超过腾势D9,抢回MPV第一的宝座,就目前来看,比较困难。

原因是,腾势D9的改款大定,12小时内订单数就突破一万个,终端市场依然强势;腾势D9将插混MPV热度带入MPV市场,并获得比燃油车更好的用户体验;别克GL8插混即使能够走量,首先替代的是其燃油版本的车型,其次才是与竞品争夺市场份额,想要与燃油版并行,都有不错的销量成绩,可能会很难。

这也代表了MPV市场的现状,插混车型将进一步蚕食燃油车市场份额,但MPV整体份额,并不会变化太大,依然保持在最高5%左右。

GL8和腾势代表了中高端SUV市场走势,还有一部分是中低端MPV市场趋势,也就是20万级以下MPV市场。

GL8插混将改变MPV格局,油电同价后,燃油MPV卖不动?

一个对比,定位于同一级别的两款车,东本艾力绅和广本奥德赛,奥德赛目前终端售价,最低配车型下探到17万,价格下探后4月份销量回到4000辆以上,此前的单月销量一直在2000辆至3000辆之间;艾力绅没有给出奥德赛同等的优惠幅度,起售价还在20万以上除了今年1月份销量接近4000辆外,其余时间月销几乎都在2000辆以下。

也就是说,原先这类走量的中型燃油MPV,价格无法下探到20万以下,避开GL8、赛那等车型,市场空间将更小。

此外,传祺M8和M6同样是因为价格区间和级别优势,目前两款车型的销量比较稳定,但传祺的另一款插混MPV,传祺E8,此前销量有上涨趋势,如果车价能优惠到20万以内,有替代传祺M8的潜质。

GL8插混将改变MPV格局,油电同价后,燃油MPV卖不动?

总体来看,燃油MPV在20万以下还有市场,因为价格和性价比原因。而20万以上,混动车型将逐步替代燃油。未来混动MPV如果能普遍做到20万以下,那么20万以下的燃油MPV也将失守。

是不是纯燃油MPV没有市场空间了?

这里指的是纯燃油MPV,也就是说油混MPV,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市场需求层面,家庭用MPV数量逐渐增多,大空间,魔术空间,低能耗,高安全性,舒适静谧性,丰富的娱乐设施成为用户对MPV的新需求。相比之下,能同时满足这些需求的,最低解决方案也得是油混车型。

GL8插混将改变MPV格局,油电同价后,燃油MPV卖不动?

比如南北丰田的赛那和格瑞维亚,虽然娱乐性没有新势力MPV那么强,但整车技术性能可靠,油耗与普通轿车相当,空间也足够全家出行,油混也能带来不错的静谧性和舒适性,再加上四驱等等,丰田为代表的油混MPV依然能打。

追求更进一步的用户,插电混动最合适。超长续航能力,日常可使用纯电,且娱乐性更强,因此插混MPV能替代燃油MPV,成为更多用户的选择。

而纯燃油MPV,无论是能耗、舒适性静谧性和娱乐性上,已经完全落后于混动MPV,目前仅剩的,只有多年沉淀下来的机械技术,能保障整车的可靠性更好。

换句话说,以前的MPV更注重功能属性,现在的MPV,不仅要满足更丰富的功能属性,还要能迎合用户的精神需求。

GL8插混将改变MPV格局,油电同价后,燃油MPV卖不动?

此外,燃油MPV还剩下的优势,就是还有降价空间。毕竟插混MPV与插混轿车和SUV不同,其携带的电池能量相对较大,比如腾势D9最低配车型的电池也有20kWh以上,标配车型电池能量更是达到了40kWh;GL8混动全系标配的电池包,能量也达到了24.4KWh。也就是说,目前新能源MPV想做到与燃油MPV“油电同价”,还需要时间,这也是纯燃油MPV能守住市场份额的最后招数了。

目前紧凑级轿车市场已经实现了油电同价,中型以上轿车市场,燃油车还在靠大幅度优惠与新能源车保持价格差异。SUV市场,除了油混车型外,插混和纯电还很难与同级的燃油车达到油电同价,因此燃油SUV还有生存空间。MPV也一样,燃油MPV只能主打价格差异。

GL8插混将改变MPV格局,油电同价后,燃油MPV卖不动?

不过从今年新能源车的各方面成本来看,MPV实现油电同价,虽然需要些时间,但至少插混车型,是有望在短期内实现的。一旦插混MPV攻陷20万以下MPV市场,纯燃油MPV逐步退出市场,就可以倒计时了。结语:

相比之下,MPV现状最清晰,纯电MPV销量受限于产品特性,加上插混MPV从续航和舒适性上都有显著提升,因此纯电MPV市场空间还不如燃油MPV。燃油MPV想要走高端,除了百万级产品,50万以内的宜商宜家两用车型,也将被插混MPV替代。

也就是说,插混MPV处于两头通吃的状态,具备冲击高端和市场下探两方面的能力,目前就看插混MPV什么时候能将成本进一步下探了。至少今年的风向,一定是插混车型占MPV市场大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5 18:45:2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冲击300万销量 比亚迪王朝限时尊享至高2万元油转电钜惠
...领中国品牌成功夺回20-30万级市场的过程中,随着“油电同价”市场战略的持续推进,迫使一众主流燃油B级轿车退出了20万级以上市场。汉DM-i。 比亚迪供图 华龙网发步入202
2023-12-01 20:41:00
加入“油电同价”大军,奇瑞能否打破“混动四小龙”格局?
...品牌开始“卷”插混车型,自今年2月比亚迪首推“油电同价”DM-i车型后,打造“油电同价”车型成为了今年车企竞争的关键方向。近日,奇瑞汽车也加入了“油电同价”大军,推出的瑞虎8
2023-08-10 15:58:00
新能源汽车的钱,到底被谁赚走了?
...打破。近日,全新BMW 5系上市又一次引起了行业对“油电同价”的热议。第八代BMW 5系上市时直接选择了油电齐发,全新BMW 5系长轴距版
2024-02-07 09:31:00
比亚迪秦plus2023冠军版开启颠覆燃油车新时代
...资燃油车企守护,直到2021年比亚迪推出秦PLUS,采用油电同价策略,夺回了A轿销冠,合资燃油车市场地位开始动摇。伴随着比亚迪等国产车企的崛起,自主品牌首次夺回了主场优势。据
2023-07-24 21:49:00
从“油电同价”到“电比油低”,比亚迪的举动直接引发了新一轮价格竞争,而市场也在新技术对旧技术的取代以及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过程中加速洗牌。“电比油低”拉开大幕2月19日,比亚
2024-03-01 07:26:00
...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车企扎堆布局抢占新赛道。“油电同价”插混崛起中国新能源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纯电动车一直占据主流位置。不过,随着“油电(车)同价”,插混车型的销量从今年开始快
2023-07-13 22:12:00
驱逐舰05,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同质同价”
...,与同级主流合资燃油车无异。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同质同价”,这是过去行业不曾出现的场景。本来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国品牌在产品设计和技术、品质等层面就有了全方位的进步;加之年轻一
2023-01-12 21:41:00
改变格局的是插混?渗透率大幅增长,将比纯电好卖
...轮价格战,插电混动车型已经证明了,有能力做到“油电同价”,将原先对燃油车的价格劣势抹平,拉开对纯电车型的价格优势,并从技术上扩大对燃油车的优势。但这并未结束。目前在燃油车、纯
2024-03-19 11:25:00
抛弃“两逸一拉”,从“油电同价”开始!
....6%。智电车讯认为,这标志着新能汽车市场已进入“油电同价”新时代,将推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同时给“两逸一拉”致命一击。长期以来,新能源汽车由于电池原材料成本高、研发
2024-01-15 10:13:00
更多关于汽车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