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一六八四年九月,康熙皇帝从紫禁城启程,开始了他六次南巡之旅。经过两个月的跋涉,十一月,皇帝终于抵达了江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当地的百姓闻讯而来,皆夹道迎接,都想一睹天颜,并把路都堵得水泄不通。康熙当下命令缓慢前行,并让世人百姓平身免礼。游览周遭后,一行人从西门下城楼,最后下榻在江宁织造府。第二天一早,康熙皇帝命令内阁大学士希尔达与自己一起前往明孝陵。消息一传出,江宁的副老百姓、文人士子数万人都蜂拥而来。要知道安葬在明孝陵中的不是别人,正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
这位洪武皇帝以放牛娃的出身组强兵除暴乱,一路开挂,直到推翻元朝统治,平定天下,并废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种族等级及压迫政策。他不仅在汉族百姓心中的地位极高,更是被历代新帝所推崇。这位康熙皇帝如何对待祭拜洪武皇帝的呢?在描述这场盛大的祭拜仪式前,我们需要先了解这座中国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明孝陵采用北斗七星和四象环绕的天象布局,下马坊、大金门、望柱、林青明、五龙桥、响殿、宝城等七个主要建筑,分别构成北斗七星的勺头、勺声和勺柄。围绕着明孝陵的青龙山、大凉山、幕府山、狮子山等形成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相并,形成朱雀峡谷、玄武低头的风水地势极为震撼。明孝陵
明孝陵
到达明孝陵后,康熙皇帝诏令停下车。决定徒步从临门进入,并力排众议从甬道旁前行。要知道,如此规格的陵寝,徒步祭拜需要的时间和体力都是巨大的。而仪式进行到一半时,康熙皇帝突然做出了一个令旁人震惊的举动。他屈身礼拜,双膝缓缓弯曲,没有犹豫,依然跪地叩首,并且写下三跪九叩的大礼。历代皇帝除了祭拜天地与祖宗之外,再无其他可能性如此大礼。随后,康熙皇帝又一步一磕前行,并于宝城前三祭酒。当时南京的父老百姓数万人在场,无不感动得泪流满面。
康熙
随后的二十年时间里,康熙皇帝又五次南巡,皆以祭拜朱元璋为首要任务,并提下志龙唐宋碑,寓意朱元璋的功绩远超唐宋两朝。那么康熙皇帝这么做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一六一六年,努尔哈赤公布讨明七大恨,并建国称汗,国号为金。一六一八年,明朝军队在萨尔浒之战中惨败,努尔哈赤迁都沈阳,而后皇太极一面积极统一蒙古诸部,一面进攻朝鲜,李氏王朝改国号为大清,定族名为满洲。这个时候清朝统治者认为自己和大明王朝是两个国家。
多尔衮
等到了顺治登基,多尔衮摄政,一系列激化仇恨的事情发生了,比如跑马圈地,剃发易服,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在当时的统治者看来,南明朝廷还在抵抗地方,势力割据,大量的满足高层需要得到安抚与奖励,于是强行用武力确立清王朝的统治地位,成为最行之有效的办法。这也成了后来不断被反清复明志士们用来支持行动的事实依据。
康熙
可是即使清廷大肆逮捕,甚至于发动文字狱也无济于事。而在康熙皇帝的心目中,始终有大一统的愿望,这种大一统并不仅仅是疆土上的统一,更是臣民内心认同的统一。可是江南的士人却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这对于康熙帝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于是为了拉拢江南天下士人之心,康熙帝这一跪是对明太祖孝陵的跪拜,更是对汉文化的跪拜,至少在明面上昭示着满清彻底接受了汉文化。
朱元璋
但如果大家以此就认为康熙帝是真心祭拜朱元璋,是真心把自己当成继承明朝正统,那就真大错特错了。先不讲他利用完吴三桂等原明朝将领又设计除之,但就看他对朱家后人的态度就能表明一切。明朝崇祯皇帝的第五子朱慈焕,在民间被称为朱三太子,当初京城被李自成攻破时,他只有十二岁,历经万难逃离京城,最终隐姓埋名多年。而康熙帝一直以仁德自居,甚至在祭拜明孝陵后说道:朕意欲访察明代后裔,授予职衔,俾其世守祀事。意思就是说要找一个朱家的后代来守墓,以表明自己对朱家已经释怀,彰显仁德。一石激起千层浪,百姓们纷纷议论并报信,很快朱慈焕便被抓了。
朱慈焕
朱慈焕自我辩解道:吾今年七十五岁,血气已衰,须发皆白。所谓谋反者,必占据城市、积草屯粮、招兵买马、打造盔甲,我曾有一于此乎?而康熙帝立马驳斥道: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朱之父子不可留。并将其割千刀,凌迟处死。所以说康熙皇帝在明孝陵前的这番举动,虽然在文化上获得了一大部分汉人的认同感,但是自古成王败寇,封建帝王的最终目的无不是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
明孝陵
而在历史的波涛汹涌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皇权的最终评价标准仅在于是否有安定的环境、足够的粮食和做人的尊严。所幸的是经历过动荡不堪和盗贼四起的年代。明孝陵至今保存完好,无人敢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也专程到明孝陵祭拜,表达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愿望。明孝陵引得如此英雄对其屈膝,更重要的原因是在于两人拥有共同的民族血性和铮铮铁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7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