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闽北日报
(严数时 制图)
二手交易平台上,某个个人账号内挂出的二手物品已全部售空
如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每个人的家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非刚需物品,如此一来,把闲置二手物品放置到网上进行售卖,产品能被二次利用是个不错的选择。近年来,“闲置经济”逐渐兴盛起来,小到某个生活日用品或是一节健身课程视频,大到一台电脑、一辆车,不少人都尝试在二手交易平台购买。与此相关的社交语言,比如“干脆出闲置了”“上闲鱼淘一个”“去闲鱼蹲一蹲”也频繁出现在年轻一代的对话中。以“闲鱼”为代表的线上二手交易平台,也从最初的买卖闲置物品的平台,化身为兼具社交功能的交友平台。究竟什么是“闲置经济”?大家买卖闲置物品持什么态度?笔者为此进行了一番了解。
价格低廉是二手物品最大吸引力
近年来,随着“闲鱼”和“转转”等各类二手交易平台用户群体不断扩大,以“出二手”代替丢弃闲置物品,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闲置物品的最终归宿不再是长期待在家里的某个角落。通过二手交易平台,普通人能够将闲置物品挂上价签公开出售。当下,“生活”在互联网上的年轻人,在大型购物节“剁手”以后,常常整理出不满意的商品,到二手交易平台挂上给自己“回血”。而他们也会在二手交易平台搜索绝版、断码的商品,或是单纯想要用更低廉的价格购买心仪的物品。从电商购物平台到二手交易平台,“一入一出”之间,“闲置经济”不知不觉地发展壮大。
在传统的认知中,“闲置经济”就是买家在二手市场以低廉的价格购买旧物品,卖家通过出售闲置的旧物品“回血”部分资金。“我这件大衣就是在二手交易平台买的,一是因为我想要买这件大衣时,卖这件大衣的商家已经将商品下架了,我就去闲鱼搜索,看看能不能再找到同款。”家住延平区的李女士告诉笔者,二手大衣干洗过后和新衣一样,价格却要便宜许多,在她看来十分划算。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闲置经济”不再简单地停留在买卖二手层面上。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25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循环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丰富二手商品交易渠道,鼓励“互联网+二手”模式发展,促进二手商品网络交易平台规范发展,提高二手商品交易效率。由此可见,相比传统的理解,《意见》强调了二手商品资源循环的属性。
百度贴吧图拉丁吧是数码DIY爱好者聚集地,该贴吧常常有帖子围绕电脑装配展开讨论,其中不乏有“大佬”以令人咋舌的低价预算完成需求,开出装配清单。萝卜充当散热器,鞋盒当作电脑机箱……这些超低预算产品会在成本一栏上写着“请废品回收站大爷抽烟”,意为从回收渠道获得配件。
越来越多人参与进“闲置经济”。或是前往二手交易平台寻觅低价;或是为了“物尽其用”,用极低的价格将二手物品出让给有需要的人群;或是如图拉丁吧吧友,以循环利用资源的理念,完成自己的装配清单。
二手物品,有人接受有人拒绝
买卖二手物品,既能省钱,又能避免浪费,听起来很完美,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打上“二手”标签的物品。
最近,居住在延平区的小潮在闲鱼上购买了一件二手衣物,衣服是小潮喜欢的球队的球衣。因为是几个赛季前的球衣,网上官方店很早就停售此款,所以小潮只能从二手渠道入手。在小潮看来,买到了学生时代喜欢球队的球衣,是“圆梦”了,为此,他特地打了个电话和母亲感慨了一番。不过,小潮的母亲却把重点放在了“二手衣服”上,小潮还没收到球衣,他的母亲就让小潮把衣服退了。
“我买球衣是拿来收藏的,但是妈妈却觉得二手衣服不卫生。”小潮无奈地说,好像自己买了一件二手衣物就变成了一个不讲卫生的“邋遢鬼”了。最后,小潮给母亲发去一张球衣浸泡在泡沫丰富的洗衣盆里的照片,为这场争论画下了句号。
“物资缺乏的年代是买不起新衣服,现在买衣服又便宜又方便,干嘛还穿别人穿旧的衣服。”在建阳区工作的林女士认为,出于卫生考虑,衣服等贴身物件不宜买旧的,但是电器、玩具等物件,可以考虑购买二手物品,此类物件只要全面清洁、消毒后,也可以放心使用。
交易的基础是信任
与全新的商品一样,在二手交易平台买卖二手物品,消费者和卖家最重视的也是售卖物品的“真假”“新旧程度”等问题。笔者在二手交易平台搜索,发现同样的产品,在标注“九九新”“八成新”“几乎全新”“明显使用痕迹”等不同信息时,价格差距巨大。因此,新旧程度界定的不同成了许多二手物品交易纠纷的主要原因。
最近,延平人小张在闲鱼上购买了一款数码产品,购买前,卖家描述商品仅仅使用过两次。但是收到包裹以后,小张傻了眼:产品使用痕迹非常明显,外表出现了多处磨损与划痕,完全不是卖家所说的“只使用了两三天”。而且卖家并没有发来承诺赠送的配件。小张当即联系卖家,可是发出的信息都是“已读不回”。小张随后向二手交易平台申请退货,卖家此时才出来回应,说赠送的配件忘在老家了,想要可以马上寄。之后,小张坚持退货,卖家的态度却变得嚣张起来:“你爱怎样怎样!”“你咋不上天?”
“这次交易消耗的时间、精力巨大,又受了这么大的气,买二手反而亏大了。”回顾此次的交易,小张说,经过闲鱼小法庭和闲鱼官方的调解,小张支付运费,成功退货,此次交易以失败终结。经此一事,小张再也不敢在二手交易平台购买数码产品了。
类似的事件在二手交易平台并不鲜见。由于此类平台均为个人对个人交易,并没有网络商城的保证金和准入门槛,平台无法直接把控卖家所售卖的产品质量,导致了平台无法避免因卖家虚假描述而产生的纠纷。纠纷发生后,交易双方都是个人,平台只能调解。于是,恶意利用规则漏洞的一方容易逃脱平台的制裁,受骗的一方往往只能在平台的调解下降低损失。虽然此类平台有推出账号关联支付工具的信用评级、平台第三方鉴定以及平台用户参与裁判纠纷等措施,不过在社交平台上仍不时有用户抱怨在二手交易平台受骗。因此,在二手交易平台买卖物品更需要“擦亮”双眼。
从买卖二手物品到分享生活
二手交易平台的用户越来越多,平台不再是单纯买卖闲置物品的“交易所”,笔者发现,二手交易平台上的帖子出现了许多与闲置交易不相关,却符合“学生党”“95后”个性表达的“商品”。例如,价格极低的“游戏陪练”、刚刚买到的 “传家宝”、“分手甩卖”的礼物等。这些独特的“商品”自带“流量”,不少人在“商品”下方留言,试图探究礼物背后的故事。
此外,近两年来,二手交易平台也掀起一股另类风潮——“只晒不卖”。据闲鱼官方统计,2022 年度有 280 万人在闲鱼上“只晒不卖”。在二手交易平台晒出物品,却又不交易,这种行为受到了部分人的批评。在他们看来,在二手交易平台“只晒不卖”,无异于去相亲却告诉对方不想结婚一样,“只晒不卖”的行为只是为了满足虚荣心。
但是,闲鱼官方制作了“只晒不卖,请别见怪”的广告,却表达了对此类行为的支持,闲鱼官方解读“只晒不卖”的行为,他们认为,“晒”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不卖”则体现了最纯粹的热爱。
在许多“只晒不卖”的帖子里,笔者发现了一只标价75000元的“微瑕猫猫”。帖子里的猫天生残疾,从小走路就一跛一跛的。但在主人的照顾下,猫猫与主人一同成长。主人说,希望通过这个“只晒不卖”的帖子,让更多人知道,只要有耐心,残疾小猫咪也很好养、很可爱。
在许多发帖者看来,“只晒不卖”更像是替代朋友圈,在另一个平台分享兴趣,让他们能够在更广大的圈子里寻找同好,经营生活。“晒”的最大价值并非物品本身,而是物品背后记录的关于生活的热爱与美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5 05: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