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童心点燃的友情
文/任小蓉
“六一”儿童节到了,我想起了98岁高龄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继楼。
不久前,我看到一篇报道:西南大学出版社全新推出了张继楼儿童文学精品系列。这些作品是他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创作的,经过细致打磨,精选出儿歌和散文,出版了《知识儿歌娃娃爱》《我陪爷爷找童年》《彩色颂歌献祖国》《小蜗牛想旅游》《雨中音乐会》等5卷。
继楼老师啊,我心中充满敬重与无限感慨,禁不住眼中含满泪花,与他的往昔交往,霎时浮现在眼前。
记得是1984年的阳春三月,继楼老师出差到万县(如今的万州区),与我们在沙河子文化馆家里相见。他与我家吴先生是解放初期在重庆市文联的老同事,而且都是从事儿童文学的诗人、作家。1956年,继楼老师出版了《儿歌》专集,我家吴先生出版了儿童诗集《矿工的儿子》,还在《红岩》杂志发表了童话《飞翔的蒲公英》,他俩当时初露头角,小有名气。当年,我家吴先生调四川成都《红领巾》杂志社,从此,两位老友天各一方几十年,不期今日相见分外亲热,感慨万千。
继楼老师三句话不离本行,知我当时在乡下教书,就鼓励我写儿童文学。回渝后,给我寄来他的一本《儿童文学选集》,包括儿歌、诗文及童话故事,并在扉页上写上两句赠言:“但愿能唤起你们的童心,为孩子们提供好的精神食粮。”捧着选集,让我感觉到继楼老师的热忱与殷殷期望,那时我正在起步文学创作阶段,继楼老师为我添劲加油的鼓励,竟写出了一篇三千多字的童话《小蜻蜓历险记》,在《红岩少年报》发了一个整版,配了几幅插图,这是我的第一篇处女作,第一朵报春花。后来还写了儿童小说《压岁钱》在重庆《少年先锋报》上发表了。可惜的是没有坚持下去,主观上因工作重心转到群众文化工作方面了,我真是辜负了继楼老师对我的厚望,心里很是内疚。但我们与他的联系还是不断,他相继寄来《儿歌写作修改和欣赏》《会唱歌的洒水车》《第一缕阳光》等。现在看起来都特别亲切。
2000年春天,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一本散文集《走出迷茫的云》,那是我在省内外报刊发表的八十多篇二十多万字的文学作品,集结出版的。我立即给继楼老师寄去一本,得到他的肯定和鼓励,说我的散文有自己的特色。当年他介绍推荐我加入了重庆市作协,几十年来没有忘记继楼老师对我的引导与帮助,只是没有在儿童文学创作上走下去,真的有点对不起老师了。
记得是1997年春天,我和先生去重庆女儿家,特别去拜访继楼老师。
继楼老师称之“儿童文学”之教父,是重庆乃至全国都是有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可在婚姻家庭方面是坎坷不顺的,前后两任妻子相继离(逝)去。这次迎接我们的是第三任妻子,名叫李正淑。她性格开朗,心地善良,热情大方,亦如她的名字贤淑。虽已年过六旬,但她满面笑容如春风细雨,还带有活泼的中年女子气质。继楼老师喜滋滋地告诉我们:是一位文友的关注和介绍,才认识了李正淑的,由通信了解深谈相知相爱而结良缘的。
我们四人在重庆市文联重庆村附近走走停停漫游。我先生和继楼老师在寻觅年轻时在这里生活工作的深深浅浅的足迹……因继楼腿脚不便,只好在大田湾体育场的树荫下小坐一会,依依不舍地道别了。我们四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久久不想分开。我家吴先生说这次与继楼夫妇相见,不仅弥合了阔别多年的思念之情,也体验了分享了晚年生活之美、精神之美!儿童文学让我们童心永驻,永远年轻,不久,他为继楼老师撰写了一篇散文《温馨的晚霞》。
后来,我们就没有见面的机会了,但互相赠书、电话联系。正淑在继楼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出了一本记叙她人生经历的小集子,感叹岁月不易,人生有情。继楼老师无论是对业余作者,还是文友家人,都是这么上心地帮助与培养的。近年来,继楼老师年事已高,耳朵也听不见,电话也联系不上,但心中常常惦念从没忘记他给我的鼓励与帮助。
一个人的一生,要遇见很多人,像继楼老师这样的恩师,在记忆深处留下深深记忆的,还是不多的。能遇见是三生有幸。亦如最近火爆的歌曲《相遇》里唱的:“有一份温暖,始终珍藏心底,岁月逝去,你确在我们的生命角落,久久伫立。”
而今98岁的继楼老师,带着爱继续耕耘在儿童文学的百花阁……
值“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谨以小文表达敬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朱阳夏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3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