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众网记者 秦雅琨 通讯员 刘磊 杨澜 德州报道
临近年关,齐河县晏北街道毛官周村鑫众农业专业合作社里格外忙碌,院子里一桶一桶地堆满了现榨的花生油。
“我们的花生油很受欢迎,香味扑鼻,订单都排到了腊月二十八。”晏北街道毛官周村合作社理事长周洪旺高兴地说。
古法花生油卖得火为啥?
“关键在于传统技艺和现代技术的融合。”周洪旺一语道破关键。
早年间,土法压榨的花生油曾是毛官周村的传统产业,村里靠着石碾压榨、铁锅蒸炒生产出来的花生油香飘四溢,在当地十里八乡颇有名气。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传统榨油方式逐渐落寞。去年,村里合作社把增收目光瞄准了这些传统技艺,聘请了村里懂技术的老人传授榨油技巧,同时购置了新型榨油机。传统榨油技艺与先进设备相辅相成,既保留了花生油醇厚的风味,又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与品质。
“脱磷脱胶、去除黄曲霉毒素,现在的花生油很受欢迎,年前那阵,工人两班倒还忙不过来。”周洪旺说。
重新焕发生机的还有传统老面馒头。“我们用酵母制作馒头,麦香味足而且筋道,口感特别好。”周洪旺说。在合作社的馒头制作间,通过对水温、和面时间的精准控制,配合自动化的揉面机器,模拟手工揉面的力度,赋予馒头独特的口感。“目前产品主要是杠子馍、刀切馒头和花卷,后期我们还会陆续上新。”
承载着几代人美好回忆的“馍” 与 “油”,在村合作社的努力下华丽蝶变,成为村民致富的新途径。目前,合作社每日可生产老面馒头1万余个、花生油1.5吨,每年可为合作社创收30余万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29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