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近年来,山西晋城市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积极推广发展支部领办、联建共富、产业链条、土地盘活、能人带动、服务创收、文化输出、古堡活化、企地合作、特色小镇等村级集体经济“十种模式”,使村域资源“活”起来,集体经济“壮”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以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群众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正在成为生动现实。
“资源开发、对价市场”机制。鼓励村集体对农户长期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土地(山林、水面)、房屋等资源资产进行确权,将零碎土地、闲置资产规模化、集约化流转,整合形成可交易且权属清晰的“标的物”对价市场,通过承包、转租、拍卖、置换等方式,引入第三方公司开发经营,对流转、整合的资源资产,实行实物货币结算,通过租金动态调整、作价入股等计价方式,让村民获得长期稳定收益。泽州县大阳镇以“整治入市、租赁流转、作价入股、自我盘活”四种模式盘活古镇宅基地,以一次性补偿和安置房置换等方式整合四分街村106户凋敝宅基地入市,使该村村民年人均增收1300元;通过景区临街房屋、商铺租赁,使895户村民每年获得租金收入近百万元;通过古建筑群作价入股经营,每年为一分街村民分红12.4万元。
“持资入股、折股量化”机制。引导农户以土地使用权、自有设施设备、财政衔接资金、产业奖补资金以及折股量化的资源资产,入股到市场经营主体,签订协议明确受益对象、合作期限、保底收益比例、收益发放形式、分红兑现时限等,通过“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方式,增加农户财产性、经营性收入。沁水县侯村村党支部创办山西龙骏艾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生物基材料制品项目,组织137户村民以3000元到200万元不等的金额筹资1124.6万元,通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入股公司,入股村民每年按股金10%的比例获取保底分红112.5万元。
“订单农业、协议收购”机制。做优“土特产”文章,推动“6+3”特优产业上规模、提质量、增效益,深化“市场+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规模性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统一提供种苗、技术、农资、收购等服务,就地承接采购订单,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到产、购、销及精深加工等产业发展全链条、各环节中,切实享受到产业链拓展收益。高平市铁炉村持续擦亮“铁炉贡梨”品牌,建成全市单体规模最大的黄梨种植基地,构建“选种—种植—深加工—线上线下销售—休闲观光”黄梨全产业链,通过“订单式”“定向式”协议收购,把有发展意愿的农户纳入产业“大盘子”,带动11个乡镇、2万余农户种植梨树5万余亩,实现人均增收6000余元。
“岗位开发、服务创收”机制。依托产业园区、城郊村企业集聚效应,推动产业梯度转移,鼓励村集体成立服务实体,承接建筑施工、家政服务、后勤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升区域就业容量,优先吸纳本地村民长期就业或季节性务工,拓宽农户就地务工渠道,做大做优居间服务,带动农户就业增收。沁水县嘉峰镇利用资源富集、人口密集、企业聚集等优势条件,聚焦区域内煤炭煤层气企业生产生活服务场景,指导全镇18个村党支部全部领办集体经济合作社,并由镇党委、政府整合成立股份制公司,统筹为268个辖区企业提供“生产、物业、后勤、物流”四大类服务,农户就地就业2万余人,人均增收2.6万元,村均集体收入达到288万元。
“品牌溢价、流量变现”机制。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健全“旅游+文化+产业+体验+演艺+展销”文旅业态,打造一批极具影响力的本土文旅品牌,积极发展乡村旅游、餐饮服务、休闲康养、观光农业、文娱演艺等特色经济,通过文化输出、品牌溢出效应,“解锁”更多消费场景,将城市消费力转化为乡村经济发展力,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泽州县司徒村依托“古韵泽州、千年铁魂”文旅品牌影响力,打造多业态融合的“司徒小镇”,引入186家店铺,带动1100余名村民创业就业,人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铁花”进行商业包装,培育100余人的演艺团队到湖南、江苏等地巡演,队员人均月薪达到7000余元。
“全民共享、二次分配”机制。探索跨区域创建党建联盟或党建共同体,通过“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龙头带周边”,支持资源匮乏、基础薄弱村利用帮扶资金、闲置资源,与经济强村共建共享、抱团发展,在做大做强集体经济的基础上,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比例分红、线性分红、全民分红等多种方式对收益进行再分配。阳城县樊溪河畔共同富裕先行区,依托皇城村景区辐射带动作用,吸收周边4村共建“五村一体”联合党委,皇城村以资金入股,周边村以资源入股,整合各村文旅资源,拓展景区空间规模,将景区原先半天、一天的“观光游”升级为两天的“周末游”和3—7天的“度假游”,门票经济升级为综合文旅产业经济,促进区域内300余户农家乐、商铺共同发展,带动3000余农户年均增收3万元。同时,项目村产业收益的40%用于村民分红,年人均分红3500元。
“推广发展集体经济“十种模式”,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关键是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统’的作用,将分散经营、各自为战的农户‘组织起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不断增强农民群众内生动力、发展活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走创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之路。”晋城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来源:太行红叶微信公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9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