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储能也被卷烂了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5-02-26 09:34:00 来源:浅语科技

储能,一个高增长的朝阳行业,又被卷烂了。

2022年以来,很多企业认为储能行业的门槛很低,谁都能插一脚,纷纷选择跨界。甚至,有的跨界者觉得外采设备后组装好,就能参与储能的竞标。

储能供应商鱼龙混杂,靠低价抢夺订单,从而在招投标市场上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形。此外,劣质电芯通过低价竞标进入市场,给储能电站埋下了安全隐患,甚至会引发火灾。

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不完全统计,2024年前10个月所发生的储能相关事故已超过2023年全年数据。例如:美国圣地亚哥Gateway储能电站、海南农光互补型光伏储能电站均发生火灾。

储能也被卷烂了

(数据来源:CESA)

不得不说,储能行业越来越“火”。与此同时,不少储能企业家纷纷开始吐槽。

在2024年11月举行的储能大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呼吁,储能行业不能“乱”,以低质、减配实现的“低价”,不具备经济效益,更没有可持续性。

在2024年7月举办的储能消防安全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表示,卷价格不如卷安全、卷质量、卷技术、卷价值。

2024年12月26日,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召开了新型储能防止行业内卷式竞争闭门研讨会,旨在反内卷、反低价、促进储能高质量发展。

2024年,储能行业的积极变化已经初现苗头,行业“变革”更是“民心所向”。妙投认为,2025年储能行业将迎来加速洗牌,“即分高下,也决生死”。

一、门槛提高

当前,牺牲质量的低价,已成为行业的搅屎棍。

自储能行业陷入低价内卷以来,储能价格屡创新低。项目低价中标频频上演,部分成交价已临近甚至击穿成本线。

据CNESA不完全统计,2024年2h储能系统全年平均中标价格为628.25元/kWh,较2023年均价下降43%。2024年年底,2h储能系统中标均价708.81元/kWh,较年初下降10%。

此外,在降价的背景下,电芯的“贬值”属性进一步加剧了价格战。电芯生产出来后,其性能将开始衰减,在库房存放越久,损失越大。因此,企业通常会选择亏本低价销售。

这样一来,劣质的产品将通过低价流入市场,埋下安全隐患,从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形。

针对这一“畸形”的行业现象,央企集体下场开始不“唯价格论”、提高招标门槛。

对于招标的价格,2024年年底,已有央企将价格评标权重从45%调整至35%,平衡价格和质量性能。

而招标门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历史中标量、质保及售后能力、安全管控能力等。

在产品安全方面,招标单位对电池生产日期、是否出现火灾事故、是否接受梯次利用电池等作出了新的要求。比如:中国电建要求电池生产日期不得早于项目实际供货日期超过3个月;中广核明确不接受梯次利用电池等。

在投标企业资质及业绩方面,招标单位对中标单位的过往业绩、核心自研及生产能力等也有要求。如:中国华能要求投标人具有累计不低于1.5GWh(磷酸铁锂电池)国内储能业绩;中国电建要求投标人具备电芯、PCS、EMS、BMS任一自主研发及生产能力。

在质保及售后方面,2024年绝大多数项目要求设备供应商针对主要的设备(电芯、PCS等)提供为期3-5年的质保和运维服务,明显高于2023年。

可以预见的是,保良币、驱劣币的“变革”开始了。

在招标门槛中,历史业绩最“卡”企业,大部分的储能企业不能满足此要求。

以单体项目业绩为例,华能、中核汇能等企业在2025年度储能系统集采项目中要求投标者具备100MWh以上单体项目业绩,部分企业要求业绩超过200MWh。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2024年将近76%的企业全年中标总量低于100MWh,82.5%的企业其全年中标总量低于200MWh。

也就是说,历史中标量少的小企业、跨界的新企业,将难以进入大型项目的招采体系。

2024年储能系统Top15企业中标规模达到总中标规模的57%,相比2023年进一步提高。

随着门槛的提升,2025年,国内大储赛道的马太效应将越发明显,头部企业将更具竞争力,已是必然的趋势。

二、技术不好超车

门槛提升,价格战不好打,储能企业将把关注点转向“技术竞争”。然而,技术战对中小企业同样充满挑战。

作为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储能电芯通常占整个储能系统成本的一半以上。2024年下半年开始,更大容量的314Ah电芯逐步取代280Ah电芯,成为储能市场的主流产品。

大容量电芯能够减少电芯数量,提升能量密度,降低BMS(电池管理系统)的复杂性,并且在后端集成领域简化装配工艺,大幅节省土地基建和集装箱等成本投入。

接下来,500Ah以上大容量电芯的研发、量产,成为各储能企业“卷技术”的关键点。

在升级314Ah的电芯方面,不少储能厂商更多在280Ah的电芯尺寸上进行了容量的升级。

而500Ah以上电芯的生产工艺难度指数级增加。卷绕工艺在大容量电芯中的兼容性降低,而叠片工艺虽然更适合大容量电芯,但对制造精度和工艺控制要求更高。尽管叠片工艺会让电芯的能量密度、内阻、循环寿命等更优,但会降低了产品的良率,需要做好一致性。

此外,500Ah以上的电芯将突破原有的规格,通过增大体积提升单个电芯容量。各企业会出不同尺寸、容量的产品。

产品百花齐放,最终还需靠应用端去验证再迭代,这将是技术竞争的胜负手。出货量越大,验证场景越多,便可实现电芯市占率、产品质量和性能的提升。

因此,出货量大、更懂终端场景的应用的企业,有望率先杀出重围。

而中小电芯企业很难自立门户,不得不依靠出货量大、终端场景工程经验丰富的头部集成商,如:中车株洲、阳光电源等。

这个阶段攻关500Ah+的电芯,中小企业也将对规格型号进行“押宝”。比如:中车株洲的688Ah电芯阵营,阳光电源的625Ah电芯阵营等。

由于迭代太快和标准的不确定,电芯企业和系统集成商的产线和生产需要不停地更新和调整,

会出现产能优化无法跟上容量升级要求造成产能投资浪费的风险。

可见,技术工艺、产品标准、迭代速度,对中小企业都是不小的挑战。而具有先发优势以及规模优势的企业,更容易继续抢占先机。

三、市场将向头部集中,各势力另有盘算

不管是门槛提升还是技术路线的演进,留给中小企业的机会真的不多了。

除了市场份额向头部厂商集中,储能系统、储能电芯企业等另有盘算,一二线企业还将继续厮杀。

国内大储的商业模式通常依赖于电网招标,集成商采购规模大,议价权较高。

从2024年已开标的储能系统集采来看,共有48家企业中标。据储能头条统计,中车株洲所、阳光电源、思源清能位列前3位,分别中标6812MWh、2482.4MWh、2444.1MWh;许继电气、海博思创、新源智储、易事特集团、天诚同创、中天储能、赣锋锂电位列4~10位。

储能也被卷烂了

(数据来源:储能头条)

值得注意的是,前10中标储能系统的企业并没有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等知名电池厂商的身影。而在储能电芯的榜单中,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等位列前5。

要知道,储能电芯是储能系统的核心零部件,占总成本比例为一半以上。

另外,储能电芯的固定资产投资较高,很多储能集成企业并不愿意造电芯,而选择外购电芯,自研其他环节如:储能变流器PCS、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等。

可见,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储能电芯完全可以垂直整合产业链,自己去做储能系统厂商。为什么不呢?

刚开始,宁德时代等电池企业更愿意做电芯供应商,而非系统集成商,这也埋下了伏笔。

就在此时,中车株洲所、阳光电源等企业抓住机会快速崛起。

中车株洲所自研除电芯外的核心部件(BMS、PCS、EMS等),实现从电池PACK到系统集成的全链生产能力。

不仅如此,由于背靠中国中车,中车株洲所拥有资金和资源支持,能够承受较低的毛利率,通过市场份额优先策略快速扩张。中车株洲所多次以低价中标,甚至刷新行业最低价,快速扩大市场份额。

作为民企的先发者,阳光电源同样使用低价策略维持市占率,并率先通过认证进入海外市场。

抢市场也有了回报,毕竟规模也决定了话语权。

尤其,在下一代500Ah+电芯产品规格百花齐放之时,中车株洲所、阳光电源两大集成商出来提出产品规格标准,倒逼电芯厂商站队。

毕竟,很多电芯企业排着队,都想让阳光电源等大型集成商采购自己的产品。有意思的是,宁德时代并没有选择阵营。

有了话语权后,为了防止电池厂商“一家独大”的局面。阳光电源也从与宁德时代的紧密合作,转向培养其他电芯供应商,如:中航创新等。近2年,中航创新的储能电芯出货量增长迅速,2024年出货量排名更是升至第6。

储能也被卷烂了

(数据来源:CNESA)

当然,宁德时代也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电池龙头怎肯做小伏低。再加上,动力电池增长速度低于储能,宁德迫于业绩增长压力向储能拿业绩,开始加速拓展系统集成业务。

不过,宁德时代转型时间较晚,2023年才开始正式以集成商身份参与招标。

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时代在直流侧储能系统的转型还算顺畅,但在交流侧储能系统仍面临较大的压力。

据InfoLink统计,2024年上半年直流侧Top5集成商为宁德时代、比亚迪、海博思创、远信储能及南都电源;交流侧Top5系统集成商为特斯拉、阳光电源、中车株洲所、Fluence及远景能源。

交流侧和直流侧储能系统的区别,主要在于电力设备的适配性和电力调配能力。

直流侧系统更依赖于电芯性能和成本控制,这正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核心优势。相比之下,交流侧则需复杂的系统集成技术,如智能控制系统、电网适配技术等,这并非电池厂商的传统强项。

技术储备不足、转型较晚、市场格局逐步固化,再加上招标单位减少了价格考量的权重,宁德、比亚迪等电池厂商想复刻中车株洲所的“低价”的打法,突围成为榜上有名的储能系统商,并非易事。

妙投认为,短期来看,储能系统仍在产业链占主导的地位,中车株洲所、阳光电源扶持的储能电芯厂商有更多的增长空间。

宁德时代、比亚迪等老牌电池厂商需要卷技术,抢下一代电芯的先发优势,才有希望在储能系统上夺得一席之地。

四、写在最后

2025年储能变革已经来临,行业洗牌将加速,不少中小企业将被埋藏在历史中。储能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对头部储能企业将是个利好。

此外,2025年储能市场预计仍有30%+的增长,阳光电源等头部企业的储能业务还将持续增长,业绩、内在价值也会随之提升。

在产业链中,储能集成商话语权更强,背靠中车株洲所、阳光电源的储能电芯厂商,如:中航创新等有更多的增长可能。

储能也被卷烂了

责任编辑:落木

文章内容举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26 11: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株企研发产品 为何“走俏”市场
...复杂,我们通常所了解的国轩高科这样的大型企业以生产电芯为主。那么电芯和电池到底有什么区别?电芯又是如何变成电池的呢?这些问题,都能在锂电池PACK工厂——湖南宏迅亿安新能源科
2024-03-14 09:53:00
...自:株洲日报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高晓燕) 近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签订框架合作协议。未来5年,双方将在储能
2023-11-14 08:13:00
携手共进“双6”时代:688Ah储能电芯下线仪式隆重举行
...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研发的结晶——688Ah储能电芯正式下线,标志着公司在储能技术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该款电芯的推出,不仅满足了市场对于高性能、高可靠性储能解决方案的
2025-01-23 22:27:00
宁德时代:储能价格竞争并非长久,质量提升是关键
...要的新增长极,其在行业中的角色也从最开始单纯的电池电芯供应商,转向更具挑战性、更下游的储能系统集成商。宁德时代如何看待此前的储能客户变成了现在的竞争对手?“我们没有对自己的身
2024-04-10 21:00:00
...至4台直流电池舱。该款直流舱系统采用314Ah以上的大容量电芯,单舱容量达到5MWh+。为了适应新疆特殊的应用条件,产品进行了防风沙设计,并能耐受-40℃低温,与新疆的环境高
2024-05-29 08:56:00
...级联集中式储能系统的开发。目前,中车株洲所已实现除电芯外所有储能核心部件的自研自产,储能产品谱系完善,可为客户提供“发-输-变-配-用”全电力环节储能应用解决方案。令人振奋的
2023-09-12 17:20:00
推动全球经济创新合作(记者观察)
...“宁德时代”)宣布在阿恩施塔特的工厂启动锂离子电池电芯量产,标志着其海外首家工厂正式投产。该工厂年产量预计将达到3000万枚电芯,可供18.5万—35万辆汽车装配。“这样规模
2023-02-22 05:03:00
...基地、邵虹基板玻璃、涟钢冷轧硅钢、望城德赛电池储能电芯、宁乡楚天科技生命科学产业基地等十大产业项目。
2023-01-14 14:53:00
...年底,往来运货的大小货车依然忙碌,从外地一趟趟开进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送入配件产品。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伴生品”——包装垃圾。这些伴生垃圾大得出奇,数量又多。仅城轨列车
2023-12-31 08:39: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记者走基层|智能安全帽,让矿工有了AI“卫士”
11月5日,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所属恒洋电器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智能安全帽产品。河北日报记者 魏 雨摄“嘀嘀
2025-11-13 08:03:00
“长与短”周期变革,“快与慢”时效重构,“热与冷”业态碰撞—— “双11”三重奏,解读消费新变局□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黄琳燕11月12日中午
2025-11-13 08:05:00
南报网讯(记者周容璇)日前,在南京医药中央物流中心,一辆白色无人车平稳地穿梭于主仓库与宝湾库区之间,仅用15分钟便完成了一次驳货作业
2025-11-13 08:05:00
向“质”攀升,南京机器人解锁“智造”新图景
全链条持续发力,以硬核技术竞逐市场向“质”攀升,南京机器人解锁“智造”新图景□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徐宁 实习生黄倩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核心组成部分
2025-11-13 08:05:00
江苏南京:“爆单堵件”难寻踪迹,科技赋能让“双11”物流运输“从从容容”
“爆单堵件”难寻踪迹,科技赋能让“双11”物流运输“从从容容” 直播间“秒光” 无人机“闪送”□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周容璇“3
2025-11-13 08:06:00
逐浪氢能“新蓝海”,南京加速能级跃升
实现全产业链布局,链上企业持续“加码” 逐浪氢能“新蓝海”,南京加速能级跃升□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徐宁通讯员陈伟伟郑瑞陶炎李雪莹蹲点主题
2025-11-13 08:06:00
2025 脉脉职场新人报告:超50%职场新人想跳槽,校招生最想去字节跳动
脉脉人才智库近日发布《以能为本——互联网职场新人流动趋势 2025》报告,将校招和工作经验在3年内的社招人才界定为“职场新人”
2025-11-13 08:57:00
江苏南京:多点突破屡刷纪录 科创助推产业升级
黄维院士引领南工大柔性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闯出新天地 多点突破屡刷纪录 科创助推产业升级□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谈洁姜静实习生钱逸霖在柔性电子领域
2025-11-13 09:43:00
海尔三筒洗衣机:中国第一,海外陆续上市
11月7日,一场聚焦中国三筒洗衣机的发布活动在越南胡志明市西贡河畔举行。活动以户外用户交互嘉年华形式打造沉浸式体验,2000余名消费者
2025-11-13 10:34:00
“双11”厦门网络零售额全省第一总额397.2亿元 760家企业、1062家店铺销售额超100万元东南网11月13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孙春燕)又一年“双11”即将落幕
2025-11-13 10:48:00
辛选双十一数据出炉!销量超3000万单,总人气突破5亿
鲁网11月13日讯历时超一个月的“双 11”大促正式落下帷幕。作为快手头部直播电商企业,辛选集团在新任董事长初瑞雪的带领下
2025-11-13 11:10:00
打破学科壁垒,贯通产学研链条:宁诺以“”无边界理念回应智能时代命题
10月31日至11月2日,机器智能与自然启发计算国际会议(MIND 2025)在厦门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主办
2025-11-13 12:05:00
长春万达滑雪场启动造雪 12.25解锁四季滑雪自由
不用等寒冬、不用等降雪,长春净月高新区万达茂里藏着一座“四季不打烊的滑雪天堂”!吉林省首家室内滑雪场长春万达滑雪场已正式启动造雪模式
2025-11-13 14:05:00
利和味道“双塔”齐聚FHC,重塑中国西式食品市场格局
2025年11月12日,第28届FHC上海环球食品展—— 一场关乎中国西式食品未来的布局正悄然展开。国内食品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利和味道
2025-11-13 14:09:00
欢喜传媒引入新投资人及战略合作伙伴 共筑“AI+影视”新生态
近日,欢喜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欢喜传媒”)宣布引入新投资人C River Co, 发行约7.3亿股(19.9%)的新股及约7
2025-11-13 14: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