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朝中后期的军事变革与神策军的兴衰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06 19:51:00 来源:戏说三国

《长安十二时辰》中,有著名的杀手组织,名为“守捉郎”,功夫高、手段残忍;“守捉郎,守捉郎,恩必报,债必偿。”

《不良人》中不良帅能与唐明宗李嗣源大战。

《妖猫传》中金吾卫陈云樵被妖猫盯上,源于父亲陈玄礼马嵬坡叛变。

《神探狄仁杰》中李元芳功夫极高,最后升为千牛卫大将军。

唐朝中后期,最强大的军队为神策军;五代时期,银枪效节军名震天下;这两个军队如何创建的?

不管影视还是五代乱世现实中的军事开创,根本来源都是唐朝的军制,上面说的这些名词部分来自唐朝中央军、部分来自地方军,而不良人最特殊。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著名的府兵制度,即军民分治。唐承隋制,同时用府兵和募兵。唐朝皇帝直接控制的中央军队就是“禁卫军”,分为北六军、南十六卫。地方军是在安史之乱后做大的,一般自行募兵,称呼就没那么高大上了。

唐朝中后期的军事变革与神策军的兴衰

一、唐中央禁兵六军

禁兵六军历来是唐朝皇帝的亲军,唐朝前期李世民至李隆基期间皇权争夺激烈动荡之时,禁军是被争取的对象。唐朝中后期,皇帝都被节度使赶来赶去的时候,神策军出现,成为主要力量。六军在唐前后都发挥出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构成是这样的:

第一,左、右羽林军:长官羽林大将军、正三品,负责禁卫京师、皇宫,唐朝前期皇帝最依靠的禁军。

唐朝前期,武则天、韦皇后执政时期,先后都任命最亲近的人担任羽林军大将军、将军、郎将等职,紧紧把控以防不测。在前期羽林军的大将军职级虽与其他卫军职位一样都是正三品,但是地位明显更高。

当年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之时,进宫杀贼依仗的军队就是羽林军。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之时,首先就令亲信先到玄武门的羽林军营秘密营斩杀了羽林军长官韦跨、韦播、高嵩等韦皇后的党羽,策反羽林军后再入宫、最终成功夺权。

值得注意的是,秦王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宰相张柬之的神龙政变、李隆基的唐隆政变,发生的地点都是“玄武门”。

唐朝中后期的军事变革与神策军的兴衰

第二,左、右龙武军:长官龙武大将军、正三品,值守宫中北门。

第三,左、右神武军:唐肃宗临时设置,职能与羽林军相同。

后期核心,左、右神策军:原来的禁军中是没有神策军,中后期时局混乱不堪而增设。整个来历是这样的,唐玄宗年间,吐蕃强大侵扰边境,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率军打败吐蕃后,为了有效屯边、防御吐蕃。在哥舒翰建议下,于临洮设立“神策军”以作防御,这起初只是个普通的州军建制、还不太起眼。安史之乱中,天下州军勤王,神策军归属宦官鱼朝恩,鱼朝恩则带领神策军一直护卫唐代宗,神策军得到皇帝信任也逐渐演变为皇帝亲军,随之由地方军划入禁军。

唐朝中后期的军事变革与神策军的兴衰

唐朝中后期,藩镇力量太强大,皇帝也着手扩充自己的完全掌握的嫡系军队,于是神策军不断扩大,顶峰时期神策军达近20万人,成为后期唐中央的核心军队。然而神策军的最高指挥官--神策军中尉,却基本都是太监,这也导致了唐朝晚期,宦官权力大到能废除皇帝,核心原因就是他们手上有这支王牌。

最后一任左神策军中尉是宦官韩全诲,末代宰相崔胤为了铲除宦官,矫诏令宣武军节度使朱温进京诛杀宦官。韩全诲提前知道了消息后,带领神策军直接劫持了唐昭宗出逃了!朱温追到凤翔,韩全诲最终被杀,而朱温也得以顺利篡唐终结了唐王朝。

多提一句,朱温在篡位前干了一件事,杀尽天下宦官。中央宦官基本被朱温杀完了,但是派驻到藩镇监军的宦官,有许多干脆投靠地方节度使苟活了下来。

唐朝中后期的军事变革与神策军的兴衰

二、唐中央十六卫

主要由府兵组成的“十六卫”,皇帝亲军、归属宰相节制,具体构成是这样的:

左、右卫:长官卫大将军、正三品,负责宫廷宿卫工作(黄旗杖)。

左、右骁卫:长官骁卫大将军、正三品,负责朝会正殿前护卫(黄旗队)。

左、右武卫:长官武卫大将军、正三品,负责朝会正殿前护卫(白铠甲)。

左、右威卫:长官威卫大将军、正三品,负责朝会正殿前护卫(黑铠甲)。

左、右领军卫:长官领军卫大将军、正三品,负责朝会正殿前护卫(青铠甲)。

左、右金吾卫:长官金吾卫大将军、正三品,负责宫中和京城巡察、除暴,拘捕和防御非法行为,还负责出巡、狩猎的警卫工作。

左、右监门卫:长官监门卫大将军、正三品,负责宫中门禁值守、进出查验工作。

左、右千牛卫:长官千牛卫大将军、正三品,负责皇帝、大臣在朝护卫工作。

这十六卫里面只详细说说金吾卫和千牛卫,名字特殊、职责与其他卫军迥异。

金吾卫的职责举足轻重,在秦朝时叫“中尉”,汉武帝时改名为“执金吾”、职责不变,担负京城内的巡察﹑除暴、督监防御等任务,这个职位极为吃香,因为权力实在太大。汉朝时有句名言“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唐朝中后期的军事变革与神策军的兴衰

《妖猫传》中出现过“金吾卫”陈云樵,只说他是统领没说具体官职名称。金吾卫除了长官大将军外,还设将军、中郎将、郎将、校尉、长史、录事参军、四曹参军、旅帅、队正、副队正,不知道陈云樵是个什么官、竟能娶到春琴这么漂亮的媳妇。

唐朝中后期的军事变革与神策军的兴衰

千牛卫名字也很特殊,原来名称时叫“备身卫”或“奉宸卫”,武则天时才改的。来源是这样的,在宋代《拾遗》中记载有一把知名的“千牛刀”、锋利无比,是人主用来防身所用,在当时这名称通行,南北朝时逐渐引用作为皇帝的得力护卫,即武官名称,武则天亲自起名为“千牛卫”,千牛卫作为正式官名,算是唐朝首创了。

看电视剧《神探狄仁杰》里,李元芳跟随狄仁杰屡破奇案,后来任职是“千牛卫”大将军,而狄仁杰是宰相,李元芳跟着狄仁杰不合理,按职位应该是跟着皇帝的。剧情需要合理解释是武则天恩宠狄仁杰派千牛卫将军保护狄仁杰。

唐朝中后期的军事变革与神策军的兴衰

以上这些金吾卫、千牛卫是怎么挑选而来的呢?答案是府兵。

唐朝将军民分开管理,归属军籍的就专门当兵,由“折冲府”统一管理。府兵每三年开始挑拣新兵,对象是军籍、六品以下官员家属及白丁。所以《妖猫传》中陈云樵继续干金吾卫不奇怪了,他爹陈玄礼以前就是禁军。三、唐朝藩镇兵

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河北割据、藩镇做大、黄巢起义等等,中央军根本管不过来,皇帝册封了一堆节度使,节度使权限很大,为了应对前线战事,自行招募藩镇兵,大致分几类:

1、牙兵:原本是用于专门保卫牙城、衙门的军队,是节度使的亲兵。为什么叫牙城呢?形象表述而已,其实就是城中城,即最后一道保护屏障,节度使、军中主帅或主将都在牙城内起居。起初天下安定的时候牙兵人数很少,正常也就几百人。《新唐书》李光弼传:“起吉甫为忠州刺史,使甘心焉。既至,置怨,与结欢,人益重其量,坐是不徙者六岁。改郴、饶二州。会前刺史继死,咸言牙城有物怪,不敢居。”

牙兵是节度使募兵最初的编制,节度使最先扩张牙兵保证自己的安全,后来不受节制的扩张,小的藩镇牙兵也有数千人,大的藩镇多达数万人。不过人数扩大后,牙兵的名称也不再采用而相应变化,举几个离子:

五代时,魏博节度使杨师厚就将自己的牙军不断扩编改装,他最终改名为“银枪效节军”,战斗力很强,在当时名声很大。杨师厚死后,银枪效节军投靠李存勖,在李存勖与后梁的关键大战--胡柳坡之战中,银枪效节军锋芒毕露,大败后梁军队。

唐朝中后期的军事变革与神策军的兴衰

五代的后蜀创建者,西川节度使孟知祥,他割据蜀地后,仿造唐朝中央十六卫,将牙兵扩张改造为十六营,人数16000人。

五代时,淮南节度使杨行密,他亲自挑选5000强兵作为自己的牙兵,改名为“黑云都”,在淮南地区黑云都的名称也非常大,兵家闻者惧怕。《新唐书·杨行密传》:“初,行密有锐士五千,衣以黑缯黑甲,号黑云都。”

唐朝中后期的军事变革与神策军的兴衰

2、州兵:藩镇控制下州郡所属的军队,一般就是州郡刺史统领,按照唐朝州兵限额控制,一般都在几千人。州兵多的地方,一般设有防御使或团练使来掌兵。

3、守捉兵:一般行政县控制的兵,人数很少,原来主要用于当地治安。唐朝前期,在西北地区为了有效屯边,唐设有守捉城,人数不多,一般也就几百人。安史之乱后,守捉兵也被逐渐利用入藩镇团练兵、防御兵。《新唐书》记载:“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新唐书》地理志:“北庭大都护府:......自庭州西延城西六十里有沙钵城守捉,又有冯洛守捉;又八十里有耶勒城守捉,又八十里有俱六城守捉,又百里至轮台县,又百五十里有张堡城守捉,又渡里移得建河,七十里有乌宰守捉,又渡白杨河,七十里有清镇军城,又渡叶叶河,七十里有叶河守捉,又渡黑水,七十里有黑水守捉,又七十里有东林守捉,又七十里有西林守捉......”《新唐书》百官志:“及安禄山反,诸郡当贼冲者,皆置防御守捉使。乾元元年,置团练守捉使、都团练守捉使,大者领州十余,小者二三州。”

唐守捉城遗址

唐朝中后期的军事变革与神策军的兴衰

不良人、不良帅,这个职务资料实在太少,在唐朝整个过程的重要事件中均不见经传,《新唐书》整篇查阅不到不良人和不良帅的详细资料。却因为《不良人》动画名声大噪,在唐朝禁军、州府中确实没有这个兵种的存在,个人判断,这个职位的作用被影视传播给夸大了,但是带动了大家的兴趣。如有高人知晓也请指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7 0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唐朝历经8年安史之乱,为什么还能“苦苦支撑”150年
...点,只有5个。唐朝皇帝在军事上制衡藩镇的手段还有“神策军”。神策军本来是唐朝西北边疆的驻边部队,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诏令西北边境的部队,全部来京城勤王护驾,其中就有神策军。
2024-04-25 21:24:00
唐朝宦官的权力斗争:田令孜、李辅国和仇士良的兴衰之路
...历任小马坊使,监诸镇军。唐僖宗即位,提拔田令孜为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因为获得了唐僖宗的信任,田令孜把持大权,恃宠横暴,甚至还侵凌皇帝。广明元年(881年)岁末,黄巢起义军入长安
2023-09-26 07:09:00
唐穆宗以后,神策军为何会渐渐腐化,战斗力下降?
神策军是唐朝中后期中央北衙禁军的主力。原为西北的戍边军队,后进入京师成为唐王朝的最重要禁军,负责保卫京师和宿卫宫廷以及行征伐事,为唐廷直接控制的主要武装力量,是唐朝维持统治的最重
2023-06-10 16:17:00
宦官专权,唐代最甚,唐代大军中的宦官权力到底可以有多大
...唐代后期,宦官阶层与大军却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结合(神策军的兴废)。宦官势力的消长,也恰好的反映了唐代大军的兴衰,成为唐代国家逐渐衰落的真实写照。一、宦官成为唐代中央在藩镇大军
2024-07-01 21:09:00
推行两税法后唐朝为何还是没钱打仗
...,中晚唐时期唐朝大部分的赋税都成为了藩镇之军与禁军神策军的军费支出。先说藩镇,当时在“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了能够改变一直以来“内重外轻”的局面,于是在中原与边疆地区同时设立大
2023-05-13 14:47:00
安史之乱后的大唐,李光弼、郭子仪与神策军的崛起
...人和奴隶一样对待老将李怀光等人,代宗不敢不防。2、神策军的成立关中是大唐的根本,而由朔方军来拱卫关中的安全始终无法给大唐皇帝带来安全感。于是,从安史之乱平定的那一天开始,唐代
2023-09-13 19:19:00
分析唐代羌族起义和“神策军”成立
唐代的羌族起义和“神策军”成立是唐代中期的两个重要事件。羌族起义是唐朝中后期的一场重大民变,起义军规模庞大,涉及多个地区,形成了对唐朝中央政权的一定威胁;而“神策军”的成立则是唐
2023-05-20 05:31:00
从保卫唐朝到成为宦官工具:神策军的演变与影响
神策军,是唐朝中后期禁军的主力。原为西北的戍边军队,后进入京师成为唐王朝的最重要禁军,负责保卫京师和戍卫宫廷以及行征伐事,为唐廷直接控制的主要兵力,是唐朝维持存在的最重要的军事支
2023-09-29 15:53:00
...于他们的徒子徒孙为辅。他们掌握着唐朝新的中央军——神策军。这支军队有十几万人,战斗力强大。你看,绕来绕去,唐朝的政治格局还是三方势力相互制衡。这个时候藩镇很强大,朝廷没有办法
2023-03-15 21: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