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她为什么换了导师》为何走红?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3-10-09 06:0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李思辉

9月23日,一名博主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一篇题为《她为什么换了导师》的硕士研究生论文。文中小节标题包括“遭遇下马威”“苍白蜜月期”“实习风波劫”“相识的尴尬:‘我当时真的特别傻’”“导生情感淡漠:‘对对对’”“悄然离去:‘不想再有什么纠葛’”等,博主称其为“学术圈自己的小说”。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热议。

一篇发表于几年前的硕士学位论文被晒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方面是因为这等“骨骼清奇”的学位论文实属少见,不仅高校、科研机构的师生很关注,很多已经毕业的“局外人”也很感兴趣。另一方面也说明,论文中提到的那些问题今天依然一定程度地存在。一些研究生的关注转发,更多的是一种见识过后的“心有戚戚焉”,乃至曾经或正在遭遇的“感同身受”。

导师不仅是研究生的科研领路人,还掌握着论文能否通过、学生能否按时毕业等“生杀大权”,对研究生的学习、科研乃至职业生涯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很多大科学家在回忆与导师的交往时,无不心怀感激、无比崇敬,他们中不少人都认为如果没有导师的引路,自己可能一辈子都摸不到科学的大门。郑哲敏院士回忆恩师钱伟长时说,钱先生指导论文坚决不署名,从不掠学生之美。他回忆道:“钱先生曾教导我要认真对待每一篇投稿,不要轻易否定年轻人,‘一棍子打死’,应该多发现他们的优势,悉心修改,帮助年轻人成长。”有成就人的胸怀、有“爱惜年轻人”的格局,这样的导师才能让人怀念。

反观当今高校、科研院所中的一些导师,他们一门心思想着搞课题、上项目、发论文,对教书育人、培养学生不够上心。有的顶着教授、硕导、博导的名头,却在教学和带学生方面敷衍了事,没有真心实意为学生发展考虑。这样的导师,怎么能让人感激得起来?更有甚者,习惯以“老板”自居,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当成自家的“长工”,极尽压榨、利用、控制之能事,全然没有一点尊重人、栽培人、成就人的师者风范,这样的导师怎么让人崇敬得起来?

《她为什么换了导师》中那个“她”,选择“悄然离去:‘不想再有什么纠葛’”,应该是下了很大的决心,鼓足了勇气。所幸的是,她所在的院所同意了她换导师的申请,不堪重负的她得到了制度的救济。然而,不是每个人都有换导师的勇气和运气。很多时候,学生换导师意味着“鱼死网破”,需要承受太大的压力;有的无异于“一场豪赌”,需要承担太高的风险。因此,大多数人即便对导师非常无语,大概率也不会成为《她为什么换了导师》中的那个“她”。正因如此,“她”换导师的故事,才成为一个值得研究和传播的案例。

解决类似的问题,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更有力地监督,对导师进行科学的约束、管理。高校、科研院所也不妨进一步健全“导学双选”机制,既让导师有选择学生的权利,也让学生有选择乃至更换导师的机会。另一方面需要从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入手,在重视科研的同时,引导教师们把更多精力向教学、带学生倾斜,让导师真正“导”起来,有个“师”的样子。

早在前些年,一些省份就开始探索职称分类评审,把教师分为教学为主、科研为主、教学科研并重、社会服务与推广4种类型,对以教学为主的教师,重点考察其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实绩,这样的制度广受好评。近年来,教育部等部门着力促进教授、副教授参与一线教学,各地陆续涌现出一批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教研、培养学生上的教学型教授。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真心热爱讲台、真心热爱教学、真心培养学生的好导师出现在研究生的备选名单里。

回到《她为什么换了导师》这篇论文,作者揭示了导师准入制度固化封闭、导生匹配制度僵化单一、导师评价过程和方法缺乏系统性、导生主体责任意识不足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很难一蹴而就。但是,敢于直面这些问题,认真对此进行调查、反思、研究非常必要。一篇论文能够引发这么多人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和思考,颇有意义。

期待在更广泛的讨论中,人们能够进一步明确“导生”到底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如何努力促其成为导学关系乃至合作伙伴关系,避免其沦为雇佣关系乃至主仆关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9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成长规律进行从大一到大四的全周期性培养:大一有专业导师引导学生科研兴趣、掌握基础专业知识;大二自主加入农经学科各方向科研育人团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大三在教
2024-06-29 09:00:00
...程考核,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也能提高导师指导的针对性、话语权,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来单凭学位论文作为培养效果评价主要指标的弊端。 1.导师在学生的培养计划制定、
2024-06-12 13:56:00
西工大女教授出圈,人们在期待什么
...表(完全统计)。这份去向表很罕见,人们很少见到其他导师有类似的信息公开。而吕教授的爆火,也不只是公布了学生去向这么简单,这背后还有更丰富的元素和情绪。吕震宙教授何以出圈?上述
2024-03-19 10:57:00
...大学申富英教授侧记 在山东大学第九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的获奖感言中,申富英教授首先将荣誉归功于师长、同仁和同学们的相伴与支持。之后,申富英教授谈到,“我和千千万万的教师一样
2023-01-17 05:06:00
学术裁缝、偷梁换柱……论文“灌水”套路多
...研启动资金,每一项都与发表论文数量和质量挂钩。——导师“佛系放养”,学生培养指导缺位。张航表示,这两年扩招形势下,导师门下已有近50位硕博生,很多人他连名字都记不住,只得把部
2023-12-12 10:13:00
...课程超市”、依托“英才计划”和“强基计划”,采用“导师制”引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开发学生的学术潜能,培育一批又一批“创新型人才”,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坚持打造“课程超市”
2023-05-28 09:05:00
天津大学理学院:“一人一策”激发人才创新潜力
...,通过构建多重育人队伍,实现协同育人。学院实施师友导师计划,成立导师队伍,创造各种方式促进师生交流,发挥师友导师育人作用。在学生培养方面,学院强调“点燃一把火”,而不是“灌一
2023-11-22 08:34:00
张明义:博学笃行 才望兼隆
...学教授、贵州科学院研究员张明义。他既是学生学术上的导师,也是他们心灵上的领航灯。他用自己的一生,为家乡发展不计报酬、鞠躬尽瘁。他用知识灌溉“幼苗”,用资源拓宽领域,他的无私奉
2024-08-07 20:24:00
...果。为了消除学生“无序无聚焦、无团队无品牌”和传统导师团队“个体户、游击队”形式的弊端,学院整合统一指导项目的专业教师、博士团队、企业代表、行业专家等,全面组建了专业化、高水
2023-07-26 09:07: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