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携手推动绿色发展 共筑生态文明之基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6-05 06:47:00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新华社记者 葛晨 张代蕾 司源

撒哈拉沙漠南缘,热浪蒸腾,细沙飞舞。广袤沙海中,一抹青绿展现勃勃生机:井然有序的田垄内,绿油油的果树、菜苗茁壮生长;墨蓝色的太阳能板整齐排列,为灌溉系统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

这里是“中非绿色技术公园”毛里塔尼亚示范项目现场。项目毛方协调员图拉德·迈杜告诉新华社记者,项目实施以来,区域内风沙得到有效遏制,“与中国的合作让我们看到了荒漠化防治的新路径”。

在平沙万里间绘就生态画卷,是中国理念与中国方案推动全球绿色发展的生动写照。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不仅加强自身生态文明建设,还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以实际行动,与各方携手推动共建一个清洁、美丽、可持续的世界。

以生动实践,增添多国走绿色发展之路信心

“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飞沙走石的荒原,现在已收获第一批蔬菜。”非洲青年迈杜满眼喜悦。

迈杜曾在中国湖南大学求学,回国后进入毛里塔尼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部工作,参与了一系列与中国合作的生态项目。如今,他正带领本地团队,协助中方运用科研试验与社区参与的办法,探索适用于撒哈拉沙漠南缘到草原地区过渡地带的生态修复方案。

“得益于中方传授的滴灌技术和防风固沙体系,我们种植了大量果树,也试种了多种蔬菜,效果显著。更重要的是,当地居民特别是年轻人积极参与进来,不少人掌握了农业技能,找到了就业机会。”他说。

为抵御撒哈拉沙漠南侵威胁,包括毛里塔尼亚在内的11个撒哈拉以南国家制定了非洲“绿色长城”计划——建设一条宽15公里、长度超过7000公里的森林防护带。作为这项跨国生态工程的组成部分,“中非绿色技术公园”的建设技术和经验都来自中国的“绿色长城”——“三北”防护林工程。

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近年来,中国通过开设培训班、举办国际沙漠论坛、成立跨国防沙治沙中心等措施,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同各国分享治沙技术和经验。“我们从中国‘绿色长城’的建设成果中,汲取信心和经验。”非洲“绿色长城”毛里塔尼亚国家署总干事西德纳·艾哈迈德·埃利说。

2019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向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致贺信中指出:“面向未来,中国愿同各方一道,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共筑生态文明之基,携手推进全球环境治理保护,为建设美丽清洁的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助力全球绿色发展的项目已惠及多个地区。在太平洋岛国,来自中国的菌草技术培训项目帮助许多当地民众摆脱贫困,追求更好的生活;在非洲,中国发起的“以竹代塑”倡议不仅有效减少塑料污染,也让竹子成为当地民众眼中的“绿色金子”;在中亚,中国的棉花种植和节水灌溉技术在改善棉农生计同时,助力解决咸海生态危机……越来越多的人加深了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生态理念的认同,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

毛里塔尼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部长马苏达·巴哈姆·穆罕默德·拉格达夫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中国取得令人瞩目的实践成果。“看到那些曾经生态退化的地区已通过修复实现繁荣,我们相信,毛里塔尼亚也完全有可能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家园。”

冈比亚司法部高级顾问基西马·比塔耶在“两山”理念诞生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村考察后,对竹海连绵、古树参天的环境由衷赞叹。“中国的经济发展能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优美洁净的人居环境又能促进百姓增收,还能吸引年轻人回到家乡振兴村庄,这让我印象深刻。”比塔耶说,他要把在这里学到的绿色发展经验带回冈比亚。

苏丹外交部参赞加法里·法德勒拉·赛义德认为,苏丹从中国经验中学到的重要一点就是,绿色发展并非只有一种模式,每个国家都可以因地制宜,找到适合自身的方案。

坚持开放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

在沙特第二大城市吉达以南的荒漠中,一块块光伏板犹如一朵朵向阳花,覆盖了50多平方公里土地。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这座阿尔舒巴赫光伏电站,预计35年内的总减排效果相当于新增植树5.45亿棵。这是中国方案推动全球能源绿色转型合作的一个范例。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一诺千金。目前,中国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稳居世界第一,已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2023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较2012年下降超过35%。英国能源智库4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增量一半以上来自中国。

在摩洛哥非洲中国合作与发展协会主席纳赛尔·布希巴看来,中国带给世界的不只是先进技术,更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希望。

数据显示,中国向全球市场提供了约60%的风电设备和70%的光伏组件设备;仅在2023年,中国风电和光伏产品就帮助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8.1亿吨。美国《纽约时报》网站刊文指出,中国“各类绿色能源技术正在沿着一条惊人的指数曲线上升”,“改写了全球绿色转型的故事”。

津巴布韦经济学家布雷恩斯·穆谢姆瓦认为,非洲从中国日益成长的绿色能源产业中受益匪浅,尤其是中方生产了太阳能电池板等发展中国家可负担的绿色能源产品。

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向气候和公正转型领导人视频峰会发表致辞时指出:“要以开放包容超越隔阂冲突,以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使优质绿色技术和产品自由流通,让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都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

“中国在技术共享与绿色投资上展现了开放胸怀。”老挝资深外交官西昆·本伟莱说,中国通过技术共享、能力建设和项目合作,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升气候韧性和绿色发展水平,这种务实高效的南南合作,为全球气候行动注入新动力。

美国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经济和社会理论家杰里米·里夫金说,中国推动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力发展智慧电网,促进分布式能源建设,对于缩小不同国家、地区在能源获取和使用上的差距至关重要。

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2025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习近平主席向气候和公正转型领导人视频峰会发表致辞时强调:“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不会放缓,促进国际合作的努力不会减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不会停歇。”

计利天下,言出必行。中国多次在国际场合倡导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强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全面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和快速生效作出历史性贡献;实施“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打造“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与超过40个国家的170多个合作伙伴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

国际林业研究中心和世界农用林业中心高级顾问彼得·吉尔鲁思认为,中国将自身理念与多边合作结合,推动各国在气候行动和生态保护方面作出共同承诺,并在履行国际公约方面展现出责任感。

“我们感谢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多边进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柬埔寨环境部国务秘书祝巴里说,众多发展中国家都因中国在气候治理领域的积极贡献而受益。

多年来,中国始终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致力于汇聚团结合作的全球南方力量。

通过建设低碳示范区、开展减缓和适应项目、举办能力建设交流研讨班等方式,中国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和非洲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支持。目前,中国已与40多个发展中国家签署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累计举办300多期能力建设研讨班,为120余个发展中国家提供1万余人次培训名额。

毛里塔尼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部长拉格达夫说,中国的绿色行动“增强了我们走绿色发展道路的信心”,中国已成为全球推动自然资源保护国际合作和发展的“支点”。

“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以人类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中国将继续以中国智慧、中国担当推动绿色发展,与各国并肩同行,让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行稳致远。

(参与记者:郑可意、谭晶晶、杜哲宇)(新华社北京6月4日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05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山川湖海诉说生态故事,万物共生书写美丽传奇。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安吉县的小山村余村调研。听闻村里关停了污染环境的矿山,开始发展生态旅游,习近平表示肯
2025-08-11 07:18:00
□邵永国今年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主题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
2024-08-14 12:18:00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指明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方向,对新阶段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守正创新意义
2023-07-22 12:22:00
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主席王金南:强化绿色设计理念的全球共识|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要加快建立绿色设计制度,全面推动生态产业发展。”7月5日,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开幕式上,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发出呼吁。在他看来,建立绿色设计制
2025-07-05 18:10:00
...国的蓝天画卷》,向社会展示了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蓝天保卫战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空气常新、蓝天常在,成为世界上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
2024-06-07 09:48:00
【生态文明·观点】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李惠来:携手发展中国家 促进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熊茜雯)“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播和实践探索,已经成为中国同世界各国推进生态文明领域交流合作的一张亮丽名片。”7月8日下午
2023-07-09 14:50:00
...山银山,曾经“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赞叹,变成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而“中国绿”这一生态理念指导下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正不断为中国发展增加“含金量”。“中国绿”是什
2023-08-21 12:04:00
...升国际传播效能。绿色发展理念的国际传播对于讲好中国生态治理故事、传播生态治理理念、发出中国绿色发展声音、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准确把握绿色发展理念的时代价值、丰
2025-05-12 09:47:00
...实在在的、惠及民众的发展成果。”福建是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作为十四届全国政协首次设立的“环境资源界”委员,曹荣结合本职工作,深入调研,积极为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我
2025-02-17 09:43:00
...自:新华网新华社莫斯科7月21日电 专访:中国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各国绿色发展提供借鉴——访俄罗斯专家杰里帕斯卡新华社记者耿鹏宇刘恺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生态理事会俄方
2023-07-21 15:14: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向海展新翼\
厦门翔安国际机场外观设计充满闽南特色。从空中俯瞰,它的屋檐就像三重波浪形的飞檐,既像闽南传统的大厝,又像一只展翅欲飞的白鹭
2025-10-07 08:00:00
【厦门之美】一城月色映团圆
2025“厦门中山路·最美中秋月”活动中,“月兔呈祥·国庆同心”打卡展示美陈装置吸引市民游客争相合影。(记者 陈立新 摄)昨日18时22分
2025-10-07 08:00: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王元晖)数据显示,假期前五日,全市重点景区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3.7%,重点旅游街区游客量同比增长69
2025-10-07 08:00:00
省能源局近日公布第三季度新型储能项目库调整清单。新增入库项目中有3个项目在太原建设,不仅有助于解决能源消纳问题,也有利于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2025-10-07 06:22:00
10月5日,市城乡管理局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就节假日环境卫生保障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城六区、省综改示范区、市环卫中心
2025-10-07 06:53:00
情系国庆 月满中秋佳节情意浓,神州共欢庆。一场场以“党群同心、月圆情浓”为主题的中秋活动,在阳曲县高村乡各村党群服务中心
2025-10-07 06:54:00
记者走基层丨西藏阿里地区:同赏边关月 共话家国情
10月6日晚,河北省第十一批援藏工作队中秋茶话联欢会在工作队驻地举行。图为援藏队员正在观看节目。 河北日报记者 赵瑞雪摄10月6日
2025-10-07 07:42:00
首批安全应急装备产业特色园区名单公布我省5家园区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三位入选园区在应急通信与指挥、工程抢险救援、矿山专用安全生产装备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河北日报讯(记者米彦泽)日前
2025-10-07 07:42:00
在沙河市白塔镇栾卸村,万亩林海层林尽染,景观水系潺潺流淌,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尽享乡村惬意慢时光。拍摄丨赵永辉、张智制作丨吴晓萌
2025-10-07 07:44:00
一张球票,除了看球还能做什么?住酒店有折扣、游景区能省钱、品美食享优惠……来到廊坊市,邯郸球迷刘腾发现,手持一张球票,超值体验接连不断
2025-10-07 07:51:00
记者走基层丨沧州南川老街:来大运河畔 享“文化大餐”
10月6日,在沧州南川老街,节目《打鼓》精彩上演。河北日报记者 戴绍志摄狮城大鼓敲起来,沧州落子跑起来……10月6日,一场秋雨后
2025-10-07 07:52:00
全省评选出第五批“河北省林草乡土专家”河北日报讯(记者李巍)近日,省林草局公布第五批“河北省林草乡土专家”评选结果,17人被授予“河北省林草乡土专家”荣誉称号
2025-10-07 07:52:00
“今年藜麦价格好,收购价一斤5元左右呢。”9月20日,沽源县藜麦种植大户郝鹏飞站在一眼望不到边的藜麦田里,眼里满是丰收的喜悦
2025-10-07 07:53:00
秋日的晨光透过窗户,映照在舒建新肩章的金盾上。这位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的“警营硬汉”,此刻正细致地整理着履职笔记
2025-10-06 07:12:00
央媒看太原10月3日,央视新闻客户端以《购车补贴有调整 国庆假期消费者看车选车热》为题,报道了太原市很多消费者趁着假期看车选车
2025-10-06 07: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