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陈康祺为何说论综合能力,李世民不如皇太极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11 13:2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综合能力看,李世民、赵匡胤给皇太极提鞋都不配,他们不是一个重量级。皇太极的功绩,让唐太宗、宋太祖望尘莫及,除了羡慕,还是羡慕。

“唐宗宋祖”,号称千古一帝,不配给清太宗提鞋?这是清代学者陈康祺的评价,他在《郎潜纪闻》中如是说:“圣人智勇天锡,犹审几遵养如此,唐之太宗、宋之艺祖,瞠乎后矣。”

陈康祺这话,意思是:“皇太极雄才大略,智勇双全,丰功伟绩,唐太宗、宋太祖之流,都不是他对手,连尾灯都看不到。”将李世民、宋太祖踩在脚底。

那么,事情果真如陈康祺所言,李世民和赵匡胤,不配给皇太极提鞋吗?我们不妨从如下几方面做对比,看看谁更胜一筹。

第一,自身资源。李世民得天独厚,依靠关陇集团,内部凝聚力很强。赵匡胤是后周主帅,手握重兵,“黄袍加身”即可。皇太极,后金内部不稳定女真、汉民关系糟糕,努尔哈赤给他留下一个烂摊子。

第二,对手实力。李世民外部对手,是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徐圆朗等人。这些人,要么是隋朝低级将领,要么是农民起义军首领,在门阀盛行的年代,威望不足,号召力不强,可利用资源不多。内部对手,太子李建成,此人能力强悍,但杀伐不果断。

赵匡胤的外部对手,就是契丹、北汉、南唐、荆楚等朝廷。后周时期,柴荣几乎搞定了局面,有统一的趋势,除了契丹,其余不算强大,压根就不能跟赵匡胤掰手腕。内部对手,就是手握重兵的将领,他们是各路节度使。

皇太极的外部对手,是明朝、蒙古、朝鲜。此时,蒙古已经分崩离析,林丹汗虽说是成吉思汗后裔,但许多部落不服从,难以抗衡后金。明朝到了末期,但体量很大,且名将如云,如果崇祯懂得用人,皇太极也奈何不了他们。

内部对手,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等“三大贝勒”,他们可以跟君主一起“南面而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等“小贝勒”也是潜在挑战者。此时,皇太极只掌握正白旗(未变旗之前),兵力在八旗中倒数第二。可以说,皇太极的内部局势很糟糕。

第三,文治武功。李世民依靠关陇集团支持,先后击败薛仁杲,收复河西。远征河东,消灭刘武周、宋金刚,控制山西。虎牢关之战,打持久战,凭借强大后勤优势,拿下窦建德、王世充,搞定河南、河北。洺水之战,再次拼消耗,打残刘黑闼。

内部搞定后,积蓄力量,整顿兵马,伺机反击突厥。李靖、李绩、苏定方、侯君集等名将努力下,唐军先后灭了颉利可汗、吐谷浑、高昌。但是,李世民远征高句丽遭遇失败,围攻安市两个多月,毫无进展,无奈撤兵。

除了显赫战功,李世民的“文治”也不差。李世民轻徭薄赋,奖励农耕,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又懂得处理跟周边游牧民族关系,被誉为“天可汗”。李世民统治时期,国泰民安,经济复苏,史称“贞观之治”。

赵匡胤的武功,相对李世民、柴荣而言,还是差了不少。前面说过,周世宗柴荣已经基本搞定各路诸侯,他制定的“先南后北”作战方案,让赵匡胤有了一个现成的战略规划。

即便如此,赵匡胤的表现还是很一般。南方统一后,赵匡胤多次征讨“北汉”,且御驾亲征。结果呢?契丹出兵协助,宋军拦截失利,只能解除太原之围,望城兴叹。

武功一般,但“文治”还是很给力。赵匡胤当了皇帝,为了避免唐末藩镇割据局面重演,也为了结束“五代十国”的乱局,他决定削弱武将兵权,采取强干弱枝策略,“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努力下,节度使成为“虚职”,武将没了资本,文官地位则升高,这对政局稳定至关重要。北宋时期,虽说军事力量不强,但武人也掀不起大浪。北宋之后,不再存在武人夺权,也没有藩镇割据,这与赵匡胤有关。

皇太极的武功,应该说还比较可以。远征蒙古、朝鲜,清军战无不胜,几乎是压着对手吊打,也不需要太费心。林丹汗战败,远遁青海,据说染天花而死,察哈尔蒙古归顺。

对付明朝,皇太极在宁远、锦州、左安门、广渠门败给袁崇焕,却利用“反间计”将其除掉。此后,皇太极利用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起义的良机,多次翻越长城,进入中原劫掠,试图让崇祯回到谈判桌上,极大损耗明朝国力。

松锦之战,明朝、清朝都出动了主力,多尔衮遭遇失败,洪承畴即将解除锦州之围。此时,皇太极拖着病体,御驾亲征,俘虏洪承畴,赢得会战胜利,也奠定了入关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皇太极在军事上成就很高,主要表现为他重视火器研究以及装备与训练,组建一支相对比较专业的“炮兵部队”。明清之际的战争,包括松锦之战在内,起到一锤定音效果的,就是红衣大炮。

清军不是所谓的以骑兵取胜,而是多兵种联合作战,他们的火器质量比明朝还要高。正因为如此,历史学家黄一农才将皇太极与“北欧雄师”,也就是欧洲近代战争之父的古斯塔夫并列。

皇太极的“文治”也是相当给力,利用小贝勒抗衡大贝勒,削弱他们兵马。培养汉军力量,制衡满洲勋贵,削弱八旗旗主的力量,从而强化皇权。将八旗制度推广到蒙古草原,牢牢将其控制,比唐朝、宋朝的羁縻制度,管理更加严格,效果也更好。

皇太极努力下,清朝整合了内部力量,又极大削弱明朝的实力,以及牢牢控制蒙古各部,具备了入主中原的条件。但是,皇太极突然病逝,没能完成使命,顺治则摘了桃子。

从自身资源、对手实力、文治武功角度看,皇太极确实了不起,比赵匡胤强应该没问题。赵匡胤遇见皇太极,估计比遇见契丹还呛。跟李世民相比,则各有优劣了,不能一概而论。

李世民、皇太极,都是谥号“太宗”,他们的历史定位类似。笔者认为,皇太极与李世民,应该是半斤八两,没有谁具有压倒性优势。至于陈康祺所言:“李世民不配提鞋”,自然是讨好清廷的需要,而非事实。

金庸先生的评价,则相对比较中肯:“皇太极的能力不在刘邦、刘秀、李世民、朱元璋之下。唐太宗以来,能跟皇太极掰手腕的没有几人。”言外之意,唐太宗与清太宗,都是一个档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1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八位太宗文皇帝,谁最有资格坐头把交椅
...出贡献的皇帝,一般是配太宗。帝王里的天花板,唐太宗李世民所以说如果太宗的庙号加上文这个谥号的,一般都是帝王中的佼佼者,当然除了一些打酱油的皇帝,而历史有八位太宗文皇帝,其中有
2023-07-24 20:49:00
历史上6位太宗皇帝均非正常继位,这是历史的巧合吗?
...也大有一番作为,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君。2,唐太宗名为李世民。大唐的第二位皇帝是李世民,他是历史上极具作为的帝王之一。李世民具备非凡的军事才能与高超的政治手腕,文治武功都十分出众
2024-12-16 11:05:00
历史上的“九子夺嫡”谁能笑到最后?
“九子夺嫡”换成这些人,谁能笑到最后?不是李世民。皇上:康熙大帝太子:李隆基,大将高仙芝大阿哥:秦王李世民,大将李靖三阿哥:宋王刘裕,大将檀道济四阿哥:雍王胤禛(雍正),大将年羹
2023-08-19 19:33:00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有名的英明之君。他之所以被后人视为历代帝王中的佼佼者,是因为这四个字:德才兼备。在个人私德方面,李世民没有声色犬马之流的不良嗜好,胸襟博大,善于纳谏从善如流
2023-03-13 15:52:00
李建成为何会落入圈套被李世民关门打狗
武德九年(626)六月,李世民伏兵玄武门,袭杀了大哥太子李建成,三弟齐王李元吉,通过宫门喋血的方式,彻底解决了他与李建成之间多年的储君之争。历史上把这一兄弟阋墙、手足相残的事件,
2024-06-12 14:21:00
李世民的智谋与玄武门之变,从皇太子到皇帝的权力之路
导语:众所周知,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以后就成为了整个国家的帝王,他的父亲李渊虽然将皇位让给了他,但是却依然住在自己原有的居所之上,却导致李世民不能堂堂正正的在属于皇帝办公的地方办公
2023-09-29 16:29:00
李世民逼宫成功后,李渊生活是怎么样的?
...力,结果酿成玄武门之变的悲剧,丧子又丧孙,最后还被李世民逼迫禅位,当上太上皇的李渊真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吗?唐高祖李渊估计是历史上最能力平庸的开国皇帝,同时也是宅心仁厚的老好人
2023-07-02 11:03:00
盘点一下历史上著名的“文皇帝”
...是“文治”,但也有不少“文皇帝”是文武双全的,例如李世民、朱棣。以下,就让我们一起盘点一下历史上著名的“文皇帝”。一、汉文帝刘恒刘恒是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
2023-02-17 14:28:00
太子两立两废,诸皇子夺皇位,康熙被家事搞得悲凉凄楚焦头烂额
...局。面对如此复杂而又残酷的现实,康熙做出了与唐太宗李世民一样且无奈的折中决定。 这个决定就是只能从中立的皇子中去物色,这个皇子可以没有雄才大略,但不能没有包容之心,更不能没
2024-08-23 12:0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
1日,市文旅局发布跟着《黑神话:悟空》游太原主题旅游线路,邀请游客循着“悟空”足迹,漫步晋阳山水,品味市井烟火,触摸非遗匠心
2025-11-01 18:23:00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
首都博物馆上新 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敏)“隶书源流”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10月30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主要采取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和面向会员定向邀请两种方式征稿
2025-10-31 16:4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鱼台孝贤广场楹联
(高山景行 上联:阁壮水云乡,克襄孝道明忠道 下联:德昭桑梓地,且看今贤继古贤)(紫气东来 上联:鱼龙呈变化,万顷烟波堪醉我 下联
2025-10-31 17:24:00
《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肥举行
大皖新闻讯 10月31日下午,文化学者夏冬波新著《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合肥育才书店徽州书局举行。《吴长庆家族》是研究合肥市(原庐州府)名门望族吴长庆家族(庐江鳌山吴氏家族)的一部家族史著作
2025-10-31 21:52:00
聚焦如何“提笔绘丹青” 山翁画册《墨痕》出版
继《山翁书画集》和40万字的《山翁评论文集》出版之后,著名书法家、评论家、收藏家山翁先生介绍如何“提笔绘丹青”的专著《墨痕》
2025-10-30 08:40:00
“跟着楹联游济宁 ”第十五站活动走进金乡奎星湖公园
鲁网10月30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金乡,在金乡,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文峰塔前走一走,官学财运全都有。”光善寺塔又称文峰塔
2025-10-30 17:13:00
老有福丨他的百年“青春之歌”:百岁陈世明的信仰与传奇
福州新闻网10月29日讯(记者 朱榕 文/摄)重阳节前,福州江南水都小学的学生们来到台江万颐养老院,探望101岁的陈世明
2025-10-29 15:14:00
每年农历九月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此时,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枫叶正红,形成了登高、赏秋、晒秋、赏菊、插茱萸等重阳节习俗
2025-10-29 16:57:00
寒葱岭,八十载枪声犹在耳——追寻陈翰章将军的东北抗战印记
翰章红军小学的操场上,一尊戴着红领巾的烈士雕塑静静矗立,目光如炬。这位被称为“书生战将”的烈士,就是东北抗日联军杰出将领陈翰章
2025-10-29 18:05:00
彩叶映长城 共绘秋景画
10月27日拍摄的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秋景。近日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进入最佳观赏期山间层林被秋意染透红橙黄绿的彩叶错落交织与蜿蜒伸展的古长城相互映衬色彩交织间尽显秋意
2025-10-29 08:10:00
《愤怒的天府》:中国历史版的“战争与和平”
在当代中国文坛,很少有一部作品能像宋小武的《愤怒的天府》那样,以如此磅礴的气势与思想深度,重构民族记忆的史诗线索。130万字的三卷本
2025-10-28 14:5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嘉祥岳飞纪念馆楹联
(上联:赤胆忠心照汗青 下联:精忠报国千秋颂)(上联:教子育孙尽栋梁 下联:通义明道真贤母) (上联:上继祖德居县伴朝一代名吏 下联
2025-10-28 19: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