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战国时代为什么会发生五国伐齐事件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6 17:0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战国时代,在燕将乐毅的率领下,五国联军攻打齐国。乐毅连下七十二城,最后齐国只剩下两座孤城没有攻克。田单借助这两座孤城完成了绝地反击,齐国虽然复国了,但是实力严重受损,这其实标志着秦齐争霸中齐国彻底宣告失败。但这里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五国伐齐≠乐毅伐齐,五国联军击败齐国以后就退兵了,最后去攻打齐国的只有燕国。

关于为什么五国要伐齐,需要分成两个部分来说,因为它是新仇旧恨爆发的结果。

五国伐齐之前的故事

齐国和燕国之间

战国时代为什么会发生五国伐齐事件

五国伐齐既是一种战略遏止,又是燕国为了一雪前耻从而发动的战争。燕国和齐国同是东方紧邻的两个国家,在历史上少不了摩擦。燕王易去世后,他的儿子继位,是为燕王哙,他的相国是子之,这个子之和苏秦是亲家,所以在苏秦的劝说下,燕王哙对子之很是信任。

继位两年后直接把君位禅让给了子之。

燕相子之与苏代婚,欲得燕权。苏代使于齐而还,燕王哙问曰:“齐王其霸乎?”对曰:“不能。”王曰:“何故?”对曰:“不信其臣。”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国事皆决于子之——《资治通鉴》

子之执政三年以后,国内发生了叛乱。将军市被与太子平(燕王长子)准备推翻子之的统治,当时齐国的君主是齐宣王,他看到燕国内部混乱,觉得有机可乘,便决定插手燕国内政。他当时派出使者到燕国去找到太子平说:

寡人闻太子将饬君臣之义,明父子之位,寡人之国虽小,唯太子所以令之。

战国时代为什么会发生五国伐齐事件

也就是说他愿意出兵帮助太子平消灭子之,当时太子平急于要消灭子之,所以答应了齐宣王的建议。但是却没有想到自己此举却是引狼入室,给燕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先是太子平得到齐宣王的承诺后,就派出将军市被去攻打子之,但是这个市被却临阵倒戈。

双方之间互相攻打,闹起了内讧。齐宣王看到机会来临之后,就命令将军匡章帅兵十万前去帮助太子平,名义上是这么说,但是齐宣王打的却是浑水摸鱼的注意,准备借此机会灭亡燕国。战争进行的很顺利,匡章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有效的抵抗,燕国士兵压根就不想打仗,所以连城都懒得守了,放任齐军进入。

齐王令章子将五都之兵,因北地之众以伐燕。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齐人取子之,醢之,遂杀燕王哙——《资治通鉴》

因此齐宣王很快就攻进了燕国都城,完全占领了燕国。但当时匡章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没有约束好自己的部下,导致自己的部下在燕国内部烧杀劫掠,拘捕了很多老百姓,抢走了很多燕国财物,即“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这引起了燕国人的强烈不满。

战国时代为什么会发生五国伐齐事件

于是燕国人联合起来反抗齐国,而赵、韩、秦、楚不愿看到齐国占有燕国之后实力变得强大,就向齐国施加政治压力,由于匡章犯下的严重错误,导致齐国在燕国这场内乱中错失了灭亡燕国的最佳机会,这为以后乐毅伐齐埋下了祸端。

太子平继位为燕昭王,面对出尔反尔的齐宣王,便发誓一定要报仇雪恨。

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资治通鉴》

于是招贤纳士,决心让燕国强大起来,这时候乐毅进入燕国,被燕昭王拜为亚卿。

这是齐国和燕国之间的旧恨。

五国伐齐的原因

齐秦争霸的角逐齐宣王去世以后,他的儿子继位为齐湣王,就是那位后来和秦昭襄王一起称东帝的君王。齐湣王时代正是秦齐争霸的白热化时期,虽然秦昭襄王继位以后,秦国的内政基本上被宣太后和魏冉把持。但好在这两位并没有做出有害于秦国的事情。

在宣太后时代,秦国已经夺取了巴蜀之地,后又攻灭义渠,由此让秦国没有了后顾之忧。得以把精力放在东面,当时秦国的战略目标是拉拢实力较为强大的楚国作为盟友,但实际上却落入了秦国的连横之计。

战国时代为什么会发生五国伐齐事件

当时齐楚两国是盟友关系,秦国为了瓦解齐楚之间的政治关系,派张仪前去说服了楚王和齐国断交,

“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资治通鉴》)”。

结果楚王的这个举动让齐湣王非常不满,他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联合韩魏一起攻打楚国。

齐、韩、魏以楚负其从亲,合兵伐楚——《资治通鉴》

实际上当时秦国并不是真的要把楚国当成盟友,只不过是为了瓦解东方六国的合纵之约。所以当秦国一看到齐国和韩魏联合在一起之后,立马又转而去联合韩魏,转身就把楚国给抛弃了。因为当时韩魏两国都和秦国接壤,假如这两国和齐国联合在一起,那么秦国在正面战场上就面临着来自三国的军事压力。

而且北方还有一个正在搞“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为了遏止齐国,秦国立马和韩魏搞好关系,还一起出兵去攻打楚国。(心疼楚国三秒)

秦王、魏王、韩太子婴会于临晋,韩太子至咸阳而归;秦复与魏蒲阪……秦庶长奂会韩、魏、齐兵伐楚,败其师于重丘,杀其将唐昧;遂取重丘——《资治通鉴》

战国时代为什么会发生五国伐齐事件

后来还把楚怀王骗到秦国软禁起来,要求楚国割地换君王。楚国人当时挺为难的,因为他们的太子被当成人质囚禁在齐国,假如秦齐两国联合起来搞楚国的话,那这时候的楚国可以说面临着灭顶之灾。但是这时候的齐湣王在经过分析以后,决定不能让秦国占到便宜,因此就把楚太子放了回去。

还借着这个政治事件联合其它诸侯国攻打秦国,迫使秦国求和。

齐、韩、魏、赵、宋同击秦,至盐氏而还。秦与韩武遂、与魏封陵以和——《资治通鉴》

而这时候的齐国日渐崛起,专门和秦国作对。当时除了赵国在搞“胡服骑射”改革迅速变强以外,还有一个国家宋国也在快速崛起,宋康王时代,宋国“起兵灭滕;伐薛;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可以说四处扩张拉仇恨。

齐国肯定不能坐视宋国的崛起,于是出兵出兵攻打宋国,并顺利的灭亡了后者。这个时候的齐国威势达到了巅峰,齐湣王在心态上也开始出现一些野心膨胀,“齐湣王既灭宋而骄,乃南侵楚,西侵三晋,欲并二周,为天子”。

战国时代为什么会发生五国伐齐事件

但他攻灭宋国的行为招来燕国的极度不满,而且当时齐国在灭亡宋国以后,威势滔天,其它诸侯国也不愿意看到齐国的崛起。燕国当然更加不愿看到齐国的强大,如此一来他们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保持呢?

所以当时燕昭王就决心去攻打齐国,但是凭它自身的实力无法正面和齐国对抗,在乐毅的建议下,燕国开始游说联合其它诸侯国一起攻打齐国。

乐毅曰:“齐,霸国之馀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约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别使使者连楚、魏,且令赵啖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王之骄暴,皆争合谋与燕伐齐——《资治通鉴》

因此在这样一种秦齐争霸的背景下,以及齐国和燕国之间的世仇,最终酿造了“五国伐齐”事件。但是其它国家在击败齐国之后都最终退兵而去,并没有继续深入攻打齐国,可能他们认为凭这一场战争无法动摇齐国的根本。

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乐毅还秦、韩之师,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

战国时代为什么会发生五国伐齐事件

但战争的结果显然是让人大跌眼镜的,齐湣王在和五国联军作战失败后,乐毅继续派兵攻打齐国,而齐国竟然毫无还手之力,被燕军长驱直入,连下七十二城,最后只剩下莒、即墨两座孤城,几乎等同于亡国了。

而齐湣王也在逃亡途中被杀,最后还是在田单的策划下,以火牛阵击败围困的燕军,并成功复国,夺回被占领的城池。但经过这么一折腾,齐国从此一蹶不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6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秦国远交近攻与五国伐齐的影响
...那为何两国关系极好,秦昭襄王为何后来还会选择参与到五国伐齐中去呢?一、宋国为导火索,秦国可借刀杀人,削弱强敌秦国有商鞅变法,齐国有老底子加邹忌改革,这两个国家都靠着变法以及与
2023-09-11 01:33:00
...斗,也有野心勃勃的大国正在军事扩张。战国纷争史中,五国伐齐是十分戏剧的一幕,因为原定齐国与其余五国合纵攻秦,然而各国政策突然之间转变,改与秦国共同伐齐。这一事件对未来天下的走
2023-03-08 20:30:00
齐国为何不愿合纵,选择中立呢
...拉拢,使他们成为反间者,劝说齐国不修攻战之备,不助五国攻秦。这样的策略导致秦国灭亡了五国,齐国自己也因此遭受重创。然而,事实上,齐国的不制衡政策并非完全源自对秦国的贿赂和反间
2024-05-03 19:00:00
自田单复国以后,齐国五六十年为何没有半点作为?
五国伐齐后齐国已经被打残了,虽然成功复国,但已经是元气大伤,脱毛的凤凰不如鸡,能够苟延残喘就不错了,还要能干啥?在五国伐齐之前,齐国是唯一能够独自抗衡秦国的东方强国,齐国称东帝,
2023-02-12 20:34:00
五国最后一次合纵攻秦齐国为何没参加
五国最后一次合纵攻秦齐国没参加,那么齐国最后怎么灭亡的呢?在《大秦赋》的剧情当中,齐国可以说一直都是最没有什么存在感的一个国家了,与秦国对抗的一直都是另外的五国,齐国几乎没有什么
2024-06-28 16:56:00
秦灭六国,六国为何不联合对抗秦国
...报齐国亡国之仇。 诸侯兼并齐湣王吞并宋国后,引发了五国(燕国、赵国、韩国、魏国、秦国)伐齐事件,燕将乐毅为主将,攻打齐国,几乎将齐国灭亡,只剩下2座城池没能攻下。田单利用反
2024-07-15 21:07:00
“苏秦死间灭齐”对秦国有何意义
...复齐之后,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齐国都没缓过劲儿来。五国伐齐后,燕国地图事件结果二:鄢郢之战,楚国迁都,尽失鄢郢之地。鄢郢之战,可以视为联军伐齐的延续。没有了齐国制衡秦国,楚国
2024-06-06 14:41:00
齐国为何不肯帮五国抗秦
...齐国曾被无数人轮番批判。它眼睁睁看着秦国灭掉了其它五国却不肯施以援手,甚至还跑去和秦国交好,最后,秦国挥师东下,在自家地盘上蹲着嗑瓜子看笑话的齐国成为最大的笑话,抵抗了没一年
2023-10-24 01:14:00
春秋时期风光无限的齐国,是怎么被五国打得几乎灭了国?
...魏,秦国不掺和齐国灭宋。然后齐国的噩梦就开始了。3.五国联合局面的形成 最开始的国际局势对齐国非常友好,因为老牌强国魏国和楚国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导致他们雄风不再。只有秦国
2023-05-10 10:1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