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允炆仁善贤德,为何说他不是个好皇帝?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4 21:01:00 来源:戏说三国

朱允炆仁善贤德,为何说他不是个好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薨了,也就是死了。

作为皇帝朱元璋的嫡长子,朱元璋几乎用尽了半生的时间来培养他。

为他选定了一大批用以在之后辅佐他的官员,为他清除了存在威胁和隐患的政治势力。

朱元璋为了太子朱标呕心沥血,然而现在一切都白费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强如帝王,心中也一定是悲痛万分的。

三江水难言父思苦,万重山难买儿生还。

朱元璋能缔造大明,能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但却无法让自己的儿子死而复生。

不过就算朱标死了,朱元璋也并非没有任何余地。

皇帝一生,一共养育了二十六个儿子。

晋王朱棡,素有谋略,周王朱橚,天资聪颖。

楚王朱桢,精于诗书,而燕王朱棣,更是文韬武略,是那个时代里的优秀人才。

朱允炆仁善贤德,为何说他不是个好皇帝?

(明成祖朱棣画像)

太子一死,这些原本是藩王的儿子们认为,自己有了角逐皇位的机会。

但十分可惜,朱元璋并没有给他们机会。

皇帝绕过了自己的儿子,而是把太子朱标的长子,即皇帝的长孙朱允炆立为了皇太孙。

这实在是太奇怪了。

一来是文武百官们觉得奇怪,朝廷里的绝大多数官员,都隶属于淮西政治集团,他们是大明王朝的老资格,是跟着朱元璋风里来雨里去,一起成长起来的。

他们了解朱元璋,就像了解自己一样。

这个杀伐果决,精明强干,手段强硬又十分冷酷无情的帝王,为什么会把皇位传给一个和自己的性格截然相反的人呢?

朱允炆在大臣们的眼里,实在是太过仁爱慈祥了。

这位在儒学文化的教育背景下长大的皇太孙性格软弱,胆怯无刚,实在是不堪大用。

这个气度恢弘,幅员辽阔的大明帝国,怎么能交到这样一个懦弱的人手里?

朱允炆仁善贤德,为何说他不是个好皇帝?

(紫禁城)

不过,此时的文臣,和未来的文臣,是大不相同的。

未来,大明王朝的文官集团,是明朝政治环境中的中坚力量,上可管天,下可管地,皇帝在他们的眼里又算得了什么?

正德皇帝朱厚照想要出门旅游,文官可以管。

万历皇帝朱翊钧想要废长立幼,文官可以管。

崇祯皇帝朱由检想要令行禁止,文官还可以管。

文官的权力过大,和皇权衰落以及皇帝本人的魄力有很大关系。

但朱元璋治下的文臣,却基本上没什么发言权。

作为大明的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最为传奇的帝王之一,朱元璋从始至终都把权力牢牢地控制在了自己手里。

皇帝决定的事儿,谁都无法改变。

天为帝王,地为帝王,万物皆为帝王。

朱允炆成为皇帝,已经成为了既定事实,但仍然有愤愤不平的人。

这个人,就是受封在北京的燕王朱棣。

朱棣很不服,朱棣简直太不服了。

当年父亲在朱标和自己之间选择了朱标,或许朱棣还可以理解。

因为在封建帝制时代,嫡长子继承制度的鸿沟,实在是难以逾越。

朱允炆仁善贤德,为何说他不是个好皇帝?

(影视剧形象中的朱元璋和朱标)

但现在朱标死了,父亲却连看都没看自己一眼,转手就要把朱允炆送上皇位。

自己还不如那个乳臭未干的臭小子?自己还比不上那个软弱无能的小侄子?

但纵然朱棣的心中有万千不满,但此时此刻,他也只能忍着。

他不敢忤逆父亲的决定,他只能选择默默地接受这一切。

但他实在不明白,为什么父亲要这样做。

朱棣的心中有疑问十分正常,因为就连朱元璋本人恐怕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

在传统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朱元璋选择了朱允炆,当成皇帝在帝位传承上的一次新尝试。

因为朱元璋明白,从元末天下大乱,到明朝建立,这片大地上的黎民百姓们已经历经了太多战争的磨难,饱尝无数的乱战之苦。

百姓们需要的不是像自己这样残酷无情,强硬统治的帝王,而是一个懂得体恤黎民,福泽百姓的仁爱之君。

只有用这样较为温和的治国方式,才能让明王朝走得更远。

这的确是一套能自洽的逻辑,骗骗别人可以,但却无法欺骗皇帝本人。

因为朱元璋从始至终都十分深刻地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严格意义上讲,朱允炆是不适合做皇帝的,自己明明有更好的选择,这个皇位明明应该留给自己的儿子来坐。

但无论如何,皇帝还是排除万难,选择了朱允炆。

朱允炆仁善贤德,为何说他不是个好皇帝?

(建文帝朱允炆画像)

而究其原因,或许是朱标的死,朱元璋一直意难平吧。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一代雄主明太祖朱元璋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途,大行而去,龙驭上宾,时年七十一岁。

虽然朱元璋并非本篇文章的主角,但并不妨碍作者为他留下一句评语,即:

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帝王,以文治太平,以武平霍乱,治隆唐宋之盛。

崛起于布衣,筚路蓝缕,终成一代明君。

现在,朱元璋的剧情落幕,明王朝迎来了它的第二任主人,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虽然身为帝王,但史书上对他的记载并不多。

之所以不多,倒不是史官偷懒,而是大多都被后来的成祖朱棣给毁掉了。

所以从仅存的史料来看,我们实在无法勾勒出一个完整的朱允炆形象。

我们能大概知道的一点是,朱允炆自小深受儒家思想熏陶,致使他成为了一个十分仁爱慈祥的人。

皇帝优待文人,宽刑减狱,轻徭薄赋,裁减冗官,还曾经改良过自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以来建立的较为严苛的法律。

老实说,朱允炆并非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昏庸之辈,他不仅不昏庸,而且还十分勤奋——皇帝搞完内政之后,开始马不停蹄的处理外部忧患。

所谓忧患,即为这些分封在全国各地的藩王们。

藩王们有封地,有势力,有军队,实在是对中央政权十分强劲的威胁。

朱允炆是个好人,但朱允炆不是傻子。

藩王不除,自己的皇位就没有一天能做安稳。

于是,皇帝开始了十分强硬的削藩之路,周王朱橚被废为庶人,湘王朱柏被逼无奈,自焚而死。

齐王朱榑被废为庶人,代王朱桂被废为庶人,岷王朱楩被废为庶人。

皇帝的叔叔们纷纷落马,堪称“死走逃亡伤”,下场实在是有些过分悲惨了。

有束手待毙的,自然也有反抗的。

燕王朱棣,就成了那个最后的反抗者。

朱允炆仁善贤德,为何说他不是个好皇帝?

(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的桥段实在太过经典,作者就不在这里翻来覆去的赘述了。

作为历史的讲述者,作者只是十分惊叹于,坐拥中原大地,精兵百万的建文帝朱允炆,居然仅仅用了四年时间,就输给了仅有一城之地的燕王朱棣。

时也,运也,命也。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南京城破,建文政权的统治宣告结束,朱允炆在漫天火海,刀兵四起中不知所踪,成为了历史上的一桩谜案。

朱允炆登基,是在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

统治结束,是在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

四年,一千四百六十个勤劳工作的日日夜夜,却换来了自己统治层面的全面崩盘。

主流史学界常说,朱允炆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皇帝本人软软无能,一味信任文官,而后又盲目削藩,以至于酿成大祸。

但作者却认为,这种论调并不完全正确。

朱允炆不仅不是一个无能的人,反而是在封建帝制时代中的贤德之君。

皇帝宽厚仁慈,善待黎民百姓,更能大力地修正洪武一朝的政治重压和残酷法律,表现甚至一度十分亮眼。

朱允炆仁善贤德,为何说他不是个好皇帝?

(宋仁宗赵祯画像)

高祖刘邦之后,有文景两位贤君。

太祖赵匡胤之后,有感动历史的宋仁宗赵祯。

而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后的建文帝朱允炆,实在是一个十分顺应王朝发展的存在。

朱允炆之所以失败,只不过是他没有想到自己的生命中,居然横生出了朱棣这个变数。

人们常说,正统皇帝朱祁镇虽然不是个好皇帝,但却是个好人。

而明成祖朱棣虽然是个好皇帝,但却不是个好人。

可建文皇帝朱允炆,不仅是个好皇帝,还是一个好人。

皇帝在治国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在民间的口碑更是十分不错。

帝王善于用人,铁铉,平安,盛庸,何福都是那个时代的名臣良将。

朱允炆仁善贤德,为何说他不是个好皇帝?

(铁铉雕像)

所谓的帝王庸弱无能,只不过是因为成王败寇的缘故罢了。

倘若靖难之役的结局改写,失败的是朱棣,那么恐怕网友们又会批评朱棣同志有勇无谋,才不堪用,盲目造反,实在是自寻死路。

当年汉景帝用周亚夫和晁错就能削灭藩王,而建文帝身边更有名臣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儒,之所以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不过是因为历史的变数罢了。

建文帝很优秀,朱棣也很优秀,两者之间其实并不矛盾,也无需搞什么两极分化。

如果说建文帝真的有错,那么恐怕只是错在,他有朱棣这样一个雄才大略的叔叔罢了。

历史的天平从来不会倾斜于强者或弱者,又或者说,历史本没有太平,所谓的天平,只不过是后世的我们,一场场无关紧要的笑谈罢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4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以天子礼下葬的大明贤后,为何被火活活烧死?
...平。明朝的皇后,随便列举几个,都是载在史册的贤后。朱元璋的原配马皇后就不用说了,许多学者甚至发表长篇大论称赞她对明代的积极贡献。还有明成祖朱棣的徐皇后,更是朱元璋亲自为朱棣挑
2023-06-11 18:33:00
...炽聪慧好学,仁爱宽厚,从小就显得与众不同,深受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他言辞清晰,擅长射箭,文韬武略,兼具才华,在靖难之役中立下汗马功劳,为父亲朱棣夺取皇位做出了重要贡献。洪武二十
2024-04-30 09:13:00
历史谜团:徐妙锦与朱棣的未了情
...第一名将徐达的长女徐皇后。明史中最著名且最贤德的是朱元璋的皇后马皇后。因为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尤其是后期动不动就杀人,谁也拦不住,只有马皇后能够说得上话,阻止朱元璋滥杀。这自然
2023-12-04 21:51:00
朱棣之子朱高煦:伸腿绊倒皇帝朱瞻基,死法千古难见,下场凄凉
...虽然拥有一国大军,但苦于朝中根本没人可用,此前都被朱元璋给杀了,所以出现了有军无将的境地。朱棣这边却不同,是人才济济的画面,他还有儿子们帮衬着。在靖难的四年当中,朱高熙的表现
2024-11-16 10:53:00
明宣宗朱瞻基:贤德皇帝的历史谜团与真实面貌
...育。《明史》:“稍长习射,发无不中”。他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被朱棣立为世子。美中不足的是,朱高炽性格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
2024-03-03 14:48:00
《建文皇帝遗迹》披露,建文帝活到了宣德年间,被称为“老佛”
自从朱元璋建立了明朝,这个朝代便在历史的长河中存在了276年,期间共有12位皇帝登上了皇位。明太祖朱元璋是开国皇帝,而紧随其后的第二位皇帝则是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人们都称呼他为建
2024-08-09 11:42:00
朱允炆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皇帝呢
...文年号,改称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洪武这个年号是朱元璋的,他只做了31年的皇帝。朱棣废掉建文这个年号,意味着他不承认建文帝是明朝的合法皇帝。通过阅读明朝官方留下的档案,我们
2023-02-13 14:38:00
靖难之役前朱棣为何要买500只大鹅
有明一朝,留下很多传奇。发生在朱元璋和朱棣身上的故事,就很让人玩味。朱元璋,从一个不谙世事,给地主家放牛的放牛娃,逆袭成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人生诠释了什么叫“励志”二字;同样是朱
2023-06-18 21:52:00
他是明代楚藩第一位绝嗣的亲王,堪称武昌府内一代贤王
...庶长子,生母诸氏。其父是首封楚王朱桢的嫡长子,太祖朱元璋第十四孙,大明开国元勋定远侯王弼的外孙。建文年间封为楚世子,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袭封楚王。朱孟烷的王妃邓氏,
2023-06-15 13:2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永远铭记!先烈的事迹依然振聋发聩、震撼人心
江南时报讯 清明节前夕,苏州市新四军研究会后代分会和烈士寻亲志愿者及烈士亲属来到苏州市相城区烈士纪念馆祭扫缅怀革命先烈
2025-04-03 14:10:00
书存金石气 艺游翰墨间——评高建书法篆刻艺术
鲁网4月3日讯在当代书坛,走流美一路的人不少,而走古朴浑重一路的,却不是很多,高建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探索者。他师从著名书法篆刻家段玉鹏先生学习篆刻
2025-04-03 14:56:00
闪耀吧!中华宝藏丨二里头有位琢玉成礼的“少年”
编者按:叩响时光之门,聆听文明呼吸。在这里,文物不再是博物馆里静默的标本,每一件都在诉说历史从未沉睡。我们不仅展示文物的物质之美
2025-04-03 15:30:00
何谓“山水精神”?如何领会“象外之意”?山水,远超自然景观的有形之身,蕴藏中国文人世代相传的精神追求。何谓中国人的“山水精神”
2025-04-03 11:23: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3 11:47:00
历史上的今天 | 中国近代女画家陆小曼逝世
陆小曼(1903年11月7日-1965年4月3日),名眉,江苏常州人,出生于上海,中国近代女画家、社交名媛。陆小曼师从刘海粟
2025-04-03 12:39:00
描摹,另一种祭奠
大众网记者 孙顺科 邓慧慧 宁晓洁 威海报道清明节前,走进背倚青山的荣成市革命烈士陵园,百余级台阶引向肃穆的纪念场馆与烈士陵墓
2025-04-03 10:53:00
曾国藩给咸丰帝上了一道折子,惹恼了皇帝,肃顺却告诉他好事将近
爱新觉罗·肃顺,此人在道光,咸丰帝在位期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能臣,尤其是到了咸丰皇帝的时候,对于肃顺更是信赖有加,每每有军国大事之时
2025-04-03 10:55:00
重温英雄故事 缅怀革命先烈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4月2日上午,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初级中学举行《热血》情景剧展演,借清明之际重温英雄历史,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2025-04-03 08:59:00
徐则臣:大运河勾连了历史、现在和未来
近日,根据徐则臣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档落下帷幕。也是从3月起,徐则臣正式升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2025-04-03 09:53:00
南宋孝宗赵眘的精彩人生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
2025-04-02 21:57:00
曹操临终前的遗憾,竟然是没有把这四个女人收入自己的后宫
曹操一生喜好人妇寡妻,这是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事情;为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还惹得关羽极不开心最后离曹而去;为了张绣的婶娘坑死典韦和曹昂
2025-04-02 22:20:00
家训:内外兼修的智慧(读书有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韩 昇《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韩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清明时节,人们在缅怀与追思中
2025-04-03 06:12:00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