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6月26日,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电视论坛《何以中国》鉴赏对话暨《文运中国》启动仪式在上海广播电视台举行。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方世忠表示,纪录片《何以中国》坚持“以物论史、以史增信”,立足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的重大研究成果和最新发现,以影像溯源历史、寻脉中华,力图揭示中国何以为今日中国的内在逻辑,其创制过程无疑是一次极具价值和意义的探索。
《何以中国》总导演干超介绍,纪录片人和考古人最大的共同点便是“寻真”。通过找寻文物的真,探索古代社会的真,感悟文明起源发展的真,观众就能看到更可感、可信的文明图景,他们对历史的了解就会更深远一些,对我们的中华文化就会更多一分底气和自信,对千百年来成就今日之中国的祖先们就会更多一份温情,这或许就是一部又一部《何以中国》这样的作品将会凝聚成的时代共识。
《何以中国》剧照。主办方供图
《何以中国》不仅以影像真实记录考古发掘的第一现场,还采用5G+AR、超高清8K等拍摄手段与电影手法,再现古代中国的重要场景,为中华文明“精准画像”。据介绍,《何以中国》的创作过程长达3年之久,过程中上千人的创制团队累计行程达4万多公里,梳理学术资料共300多万字,脚本撰写字数达40万字。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赵辉表示,《何以中国》把上万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以非常概括、清楚的形式加以呈现,是这部纪录片的社会意义和学术意义所在。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表示,《何以中国》是对数十年来考古成果的集成,是对考古成果最好的转化方式,让考古人和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更能感受到这段历史。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活动当天,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上海市委宣传部共同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Discovery探索频道拍摄制作的大型探访式纪录片《文运中国》也正式筹备启动。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责任编辑:郭韶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7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