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黔南日报
本报讯(荔波县融媒体中心 方春梅) 近日,走进荔波县小七孔镇架桥村红薯种植基地,村“两委”干部、党员干部、群众分散在田间,有条不紊地用工具移栽红薯苗,田垄上嫩绿的红薯苗迎风摇曳,孕育着增收新希望。
集中育,选良品种提质量。一直以来,依托传统种植优势,架桥村发展红高粱、马铃薯等产业。为利用好土地,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根据村内土壤结构和市场需求,架桥村“两委”多次赴河南等地考察取经,引进红薯产业。“在品种的选择上,‘商薯19’属于新一代红薯品种,有着萌芽性好、结薯集中、薯形优良的特点,亩产可达3000至4000公斤,属于高淀粉、高产量‘双高’红薯,能极大地提升土地亩产效益。”架桥村相关负责人介绍。
定好品种后,架桥村建设育苗基地,结合“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推广群众种植,目前10余亩基地育出优质种苗200余万株,可供种植500余亩。
规模种,合作带动提产量。为保证红薯育苗出成效,合作社积极发挥在技术、管理配备等方面优势,为群众提供栽种、管理等环节的技术保障。架桥村不仅依托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马铃薯种植基地,同时积极串联周边村组,采取“集中育秧+技术指导+统一收购”村村合作模式,推动产业从“单打独斗”变“抱团发展”。
“我们在基地务工一天工资110元,而且从基地买苗种植,村里还负责收购,完全不用担心销路。”谈到能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架桥村村民吴中兰很是高兴。
精深产,技术赋能提效益。不仅要“种得好”更要“卖得好”。架桥村紧扣全镇产业发展思路,用好70万元专项衔接资金规划建设淀粉加工厂,并设生产线2条,推动形成“育苗-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经测算,淀粉厂1小时能处理2吨红薯,淀粉出粉率在30%,制作成红薯淀粉、红薯粉大幅提升效益,全年预计产值可达360余万元。”架桥村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务农等方式,产业发展覆盖群众60余人,进一步促进群众增收,推动乡村振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0 17: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