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记录ICU里生死战场的温暖瞬间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1-06 06:3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为生命承重 传递爱与希望

记录ICU里生死战场的温暖瞬间

■记者 樊昕旖 通讯员 诸胜涛

有的在病床上无力呻吟着,有的正由医护人员帮忙把痰液吸出来,有的正在医护人员温柔的低唤中作出些许反应……

尽管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在真正进入ICU(重症医学科)时,记者还是有些无所适从。满眼都是“动弹不得”的病患,身上连接着各种各样的仪器,病床边各种各样的设备显示着不同的数值,这是患者的生命体征,也是生的希望。

“别碰桌子!”

一声喝令将记者的思绪拉回现场。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朱建刚快步走来,用手势示意记者一行人离ICU移动护理台远一些,避免接触!

ICU里的患者大多无法自理,需要医护人员悉心照顾,加上各种有创操作,使得这里成为整个医院感染风险最大的科室之一。在这“离死神最近”的地方,医护人员奋力坚守着这道“生死门”。

用速度和温度传递生的希望

早上8时刚过,ICU医护人员开始交接班,第一件事就是查房。ICU医护人员分为3个大组,再细分成6个小组,穿梭在40张病床间,评估一个个患者的健康情况,开出新医嘱,安排检查,等到全部查完,怎么也要两个小时。

“能听清楚吗?”“手抬抬起看能动吗?”“脚动动看。”朱建刚俯身,对着病床上那个上着有创呼吸机和床旁血滤机的年轻姑娘轻声说道。眼前的姑娘眼珠不停地转,想说些什么,但是发不出声,等了好一会儿,还是抬不起四肢来。

朱建刚介绍,这个姑娘症状较重,是糖尿病合并新冠感染,要重点关注。给姑娘做完心电图后,朱建刚对组员们交代了一番后,快速走向另一间病房。

“奶奶感觉怎么样?”“嘴巴闭牢用鼻子透气效果好。”朱建刚一边盯着床边的监护仪,一边用方言和患者进行着沟通。这是位出现肺部感染的奶奶,目前恢复状况良好,过会儿就要转入普通病房了,朱建刚正在给她作转出前的呼吸指导。

检查完奶奶的情况,朱建刚又快步走向对面病房。

这时,肝胆胰外科医生闵捷前来查看自己科室送来的病人情况,恰好遇到查房的医疗组长宋先斌,随即就是一次会诊。

“老宋,你说怎么样?”“针剂有用吗?”“不行的话再讨论下。”两人交谈着治疗方案。这时,病床上的大爷主动抬起手,闵捷看到后连忙拉起大爷的手,轻轻握着,并细声安抚道:“大爷,没事的,会好的。”

记者看到,大爷发出“啊啊”两声,极力回应着医生,眼里有些湿润。这温情的一幕,是大爷的“求生欲望”,也是闵捷的“救人本能”;是生命的守护和传承,也是人间温暖和关怀。

站在一边的许世杰是麻醉手术部来ICU进修的,他一边记着笔记一边告诉记者,大爷本来要采取鼻饲治疗,但由于胃穿孔,鼻饲可能起不到预期效果,并且刚刚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阳性,那么需要重新制定治疗方案。

给病人翻身是场硬仗

ICU的紧张气氛是从进门那刻就能感受到的,记者在现场甚至找不到插话访谈的机会,生怕耽误患者治疗,只能静静地在一边看着。

2号病房一共有7张床位,其中5位患者都处于俯卧位通气的状态,因为趴着更有利于重症患者较好地通气和排痰。也就是说,医护人员要时刻盯着患者的情况,给患者作翻身处理。

每次给病人翻身都是一场硬仗。宋先斌说,有些病人插着管,身上有储尿袋,稍有操作不当,气管脱落就会危及病人生命;还有各种仪器,翻身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要轻拿轻放,避免伤到病人,也避免出现意外;有些病人身上有创面,更要注意防止感染;有些病人同时是传染性病毒携带者,更要警惕职业暴露。

给患者翻身时,要警惕各种管道的脱落,每次翻身,都要六七个人协作才能完成,有时翻一次身需要耗时半小时甚至更久。

“稍等,喷到脸上了,我去处理一下。”话音未落,对面床位正在给患者翻身的ICU主治医师宣娟娟便被气管里的液体溅了一脸。

没几分钟,换好装备的宣娟娟回到病房,她说,管子里有痰液、尿液等,会带有很多病菌及微生物,一旦接触,感染风险极高,要及时进行处理,保护自己也是保护病人。

拉上急救箱赶去救命

“16B,32床,999事件,请相关人员及时到场……”

10时15分,医院广播中传来呼吸内科的“呼叫”,一场生死救援即刻上演。

“快快快!”听到广播的ICU主治医师戴靓潇即刻跑向大门,还不停地向后招手,身后的主管护师蒋林涛拉着RRT急救专用箱,用最快的速度跟了上来,搭上前往16B的专用医护电梯。

10时17分,急救力量到达抢救病床前。患者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有严重的肺部感染,已出现氧饱和度差、呼吸急促等症状,需要ICU的支援进行插管。局促的病床前,ICU医生、护士、外科医生、内科医生等多名医护人员轮番上阵,消毒、抽血、插管、上机,情况紧急但各岗位有条不紊。

“快去ICU取根有创呼吸机管路来!”在这里,所有人的语速都像开了倍速一般。经过一通熟练的操作,老人的生命暂时抢救了回来。然而,情况还是很不乐观。

10时34分,ICU抢救队员准备归队。在等待电梯的间隙,戴靓潇解释道,“999事件”又称心肺复苏急救事件,一般发生在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意识模糊出现休克等需要紧急抢救的时候,急救快速反应团队要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抢救现场。

“等会儿17床转入神经内科病区,床位就腾出来了。”“下一步采取什么治疗措施……”在电梯内,戴靓潇还与刚刚赶来的朱建刚讨论着抢救患者的下一步治疗方案。

11时20分,ICU原17床患者在护士戚燕、护工及病人家属的护送下,成功转入神经内科病房。抢救患者随后转入ICU,接受进一步观察和治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6 0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致敬“滨州好医生”|朱建波:呼吸健康的守护者!用医者仁心坚守临床一线
...情期间,呼吸与危重症科室成为收治新冠感染患者的“主战场”。朱建波再次带领他的团队坚守在第一线,他们夜以继日、轮番作战,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严峻的疫情形势和病号
2023-08-22 12:06:00
“轻症不下火线”守护患者健康
...岗位。对ICU医护人员来说,这已成为工作常态。救治“主战场”吹响集结号近期,新冠感染重症患者数量直线上升,ICU成了救治的“主战场”
2023-01-12 09:44:00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永不停歇的“战场”,有一群生命的守望者
...中心急诊医学科,是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都不停歇的“战场”,是许许多多急诊医护人员奉献青春年华的战位。急诊科的医护人员,究竟是什么样子?作为军队医疗工作者,他们身上有许多
2024-02-22 18:02:00
张惠民:争分夺秒 为患者生命健康“守门”
...”声与医护人员来回忙碌的脚步声,交汇成挽救生命的“战场”上急促的鼓点。作为重症医学科主任的张惠民在这里度过了无数个昼夜,他组织了一次又一次惊心动魄的抢救,将一个个岌岌可危的重
2024-01-04 09:05:00
直击疫情下的急诊科:一天接诊四百多人,总数比去年翻了两三倍
...,每个人都在努力“提速”。急诊抢救室是抢救生命的主战场,医护人员都在尽最大努力救人。这段时间,急诊抢救室护士们忙着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电除颤,尽管拖着疲惫的身体,他们上机总是
2023-01-08 08:07:00
统筹调配医疗设备  全力保障医疗救治
...治疗本报讯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新阶段防控主战场逐步转移到医疗救治上来。结合推进“百千万”五级医务人员进基层强能力工作安排,惠水医疗机构坚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2023-01-16 07:26:00
西安交大一附院妇科护士长:37年来头一次护理男患者
...想全力以赴保障新冠感染患者救治,甚至妇科也开辟“新战场”开始收治男性新冠患者。医院制定分片包干负责制的措施,安排中心ICU、外科ICU、呼吸ICU等重症救护经验丰富的医师对口
2023-01-08 02:18:00
重症监护室一位位病人转危为安…医护与死神赛跑,外孙“唤醒”92岁外婆
...。就是这样一支年轻的团队,作为战“疫”的前哨点和主战场,始终奋战在最前线,是一支“扛得起,冲得上”的“特种兵”。只因“病人离不开我们”“姥姥,我们要一起回家过年哦,你的压岁钱
2023-01-19 09:45:00
招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张波:随时待命,勇赴战场
...名“战士”,随时都处于待命状态,等待一声令下奔赴“战场”。他常说:“虽然付出很多,但学到的更多,成为一名为患者排忧解难的好医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事。”张波主要工作经历:1994
2023-06-27 19:39: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该疾病症状隐匿,“吞咽不适感”是关键信号!
家住宁阳的何先生,食管癌术后1年余,术后在宁阳县一院肿瘤中心二病区常规治疗,后规律复查,肿瘤中心二病区医护人员对其悉心治疗
2025-09-19 19:34:00
聊城市人民医院东昌府院区:科学推进体重管理 以民生健康实践护航“健康中国”
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也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近年来,超重与肥胖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2025-09-19 16:38:00
原汁原味烟火人间,桃园海鲜老店里藏着日照“家常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厉昕月清晨5点,天还未亮透,日照市东港区石臼街道的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50岁的王允民推着一辆小三轮车
2025-09-19 11:33: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马淑然:“元气·形·神”综合治疗筋膜炎
出诊时间:周二、周四夜诊、周日下午马淑然作为东城中医医院针灸科的特聘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拥有四十余年的中医教学
2025-09-19 10:00:00
减盐周:兰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倡导“人人行动 全民控盐”
2025年9月15日-21日是第7个“9·15”中国减盐周,兰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呼吁大家在购买食品时正确认读营养标签
2025-09-18 14:23:00
为什么说女性从“四七”之年起,要格外注重养精补肾?
都说女人过了35岁后,会出现断崖式衰老:皮肤状态开始悄悄下滑,精力也不如从前熬夜后能快速满血复活,甚至偶尔会感到腰膝酸软
2025-09-18 14:30:00
守味传承30年,爆单日产2万斤|罗庄区俞尚·糕师傅清真月饼中秋备产忙
大众网记者 卞旭 临沂报道中秋未至,味先浓。9月16日,在罗庄区盛庄街道花埠圈村俞尚·糕师傅清真食品的净化车间内,空气中早已弥漫着香甜的油香与馥郁的坚果香气
2025-09-18 14:30:00
驻龄宝新品上市:多维度抗衰修护体系获业界权威盛赞
2025年9月,著名细胞生物学家、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资深教授王耀发与朗斯国际联合推出的抗衰老新品“驻龄宝”正式亮相
2025-09-18 15:02:00
种植体品牌综合评估:种植牙品牌如何选择?
种植牙作为缺牙患者修复的首选方案,是否能种植成功与种植体品牌的选择密切相关。面对市场上众多品牌,患者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
2025-09-18 15:06:00
泰安市中医医院针灸三科“浮针派福”义诊活动即将开始
鲁网9月18日讯四季之约,福友齐聚。每年的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的第三个周六上午举办春夏秋冬四季“浮针派福”义诊活动
2025-09-18 16:16:00
乌当区老年大学“AI课程”惊喜连连
“老师,下节课什么时候上?我今天没抢到位置,站在门口听了半节课!”贵阳市乌当区老年大学开学前两周,“老年教育AI专题培训班”成了学员们最“抢手”的课堂
2025-09-18 16:16:00
乌当区老年大学夜校苗族民歌公益班开课
夜幕刚降,贵阳市乌当区老年大学多功能大厅就飘起清亮的苗歌声,每周五晚上7时至9时的“非遗苗歌夜校”,成了校园里最暖的“夜间风景线”
2025-09-18 16:17:00
远大医药钇90登上国际舞台
在肝癌早期,肿瘤尚小时,因肝细胞无感觉神经,往往仅表现为腹胀、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极易被忽视;一旦进展到中晚期,肿瘤体积过大
2025-09-18 16:18:00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双眼皮术式?厦门美莱双眼皮享福利补贴
双眼皮手术作为医美领域较为成熟的项目之一,早已不是简单的“单眼皮变双眼皮”的技术叠加,而是融合了医学解剖学、美学设计与个性化定制的精细艺术
2025-09-18 16:50:00
青春期也会遭遇雄激素性脱发?大麦脱发医院国贸门诊部王姣姣:早识别早干预是关键
“妈,我的头发怎么掉得越来越多了?” 高中学生钱帅(化名)拿着沾满头发的梳子,一脸焦虑地跑到妈妈面前。面临着高考的压力
2025-09-18 16: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