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南国智库·调查|肥胖、“三高”营养失衡受关注 专家:健康饮食应注意这些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5-14 21:56:00 来源:南海网

南国智库·调查|肥胖、“三高”营养失衡受关注 专家:健康饮食应注意这些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记者 王洪旭 实习生 陈璐

当前,人们的营养摄入从营养不足到营养过剩、营养失衡,因此产生的肥胖、“三高”、冠心病等疾病问题让不少人备受困扰。

今年的全民营养周期间,倡导“增豆、加奶、减油”。那么,居民该怎么吃?针对市面上的“0脂肪”“0蔗糖”的奶及奶制品、豆制品,以及健康低脂食用油等该如何选?有哪些营养问题需要注意呢?对此,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记者进行了调查。

南国智库·调查|肥胖、“三高”营养失衡受关注 专家:健康饮食应注意这些

5月14日,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开展健康义诊,为市民提供营养咨询。记者 王洪旭 摄

义诊:多人体型偏胖肌肉偏少 更关注减重增肌

“医生,我该怎么吃才能减下来?”“医生,帮我看看报告?”5月14日上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联合公共卫生科开展健康义诊活动,为群众提供膳食营养咨询、义诊,并免费测量血压、免费进行人体成分分析。

当天,现场不少市民进行义诊咨询和检测,其中不少人体型偏胖、出现了一些营养问题。一位60多岁的阿婆说,平时很少锻炼,没有什么适合的运动项目,感觉身体越来越胖了,担心出现高血压等疾病。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周海燕仔细查看阿婆的人体成分分析报告,告诉阿婆,“你的体重偏胖,骨骼肌太少了。还是要多锻炼,可以选择早上饭前或晚上饭后散步半小时,增加身体免疫力。”同时,周海燕医生提醒阿婆饮食方面注意做菜少油,少吃肉汤和菜汤。

现场,一位50多岁的男子,经检查发现体重在正常范围。医生建议他,还要减掉1.5kg脂肪,增加相应的肌肉,平时可以多补充瘦肉、牛奶等蛋白质。加餐时间,可以安排一点水果或者蛋白食物,日常多注重食物搭配,增加膳食纤维,可以按照膳食手册上的去搭配。

“我明显感觉胖了,该怎么减下来。”一位30岁多岁的男子检查后,发现比之前重了6斤。周海燕医生表示,目前该男子体脂肪过量,体型偏胖,建议要控制饮食加运动锻炼。其中,早餐可以吃一个蛋、一盒奶,一个地瓜或者青瓜。中午、晚餐多吃蔬菜、薯类等食物。

南国智库·调查|肥胖、“三高”营养失衡受关注 专家:健康饮食应注意这些

5月14日,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开展健康义诊,为市民提供营养咨询。记者 王洪旭 摄

现状:营养摄入过多 慢性病发病率逐年增加

“通过义诊向群众宣教和推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倡导‘增豆、加奶、减油’。”周海燕表示,相关研究发现,大众营养摄入过多、营养失衡等,平衡膳食准则建议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少盐少油,控糖限酒,呼吁大众多吃奶类和大豆类食品,同时减少烹调油的摄入量,引导居民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降低肥胖和慢性病发生发展。

周海燕表示,当前,很多人的饮食结构并不合理,其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大豆制品的摄入相对不足,但是大豆、大豆制品以及牛奶等可以提供丰富的蛋白质、钙等,增加豆、奶的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另外,烹饪做菜要注意少油。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实际上,这些慢性病跟人们能量摄入过多有关,所以控油是关键,在烹调过程中尽可能地要把油要控制下来。其中,正常的成年人一天的烹调油的用量大概就是25~30克,食物中的油也要控制,比如肥肉、动物内脏和皮等含脂肪高的食物,也要适当控制,减少摄入。

另外,还有一些加工食品,烹调过程中加油,比如油炸、煎的食物会添加非常多的油,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慢性病增加。

现在人群常见的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等发病率高,尤其是超重、肥胖的发病率高,在成年人中的超重肥胖者达到50%以上,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接近20%,因此超重、肥胖带来的相关的疾病也在增加,这些健康问题,都需要合理膳食,引导大家不断改善。

南国智库·调查|肥胖、“三高”营养失衡受关注 专家:健康饮食应注意这些

海口一家超市里,市民在购买牛奶。记者 王洪旭 摄

走访:市场上豆、奶及其制品选择多 “0脂肪0蔗糖”很抢眼

“增豆、加奶、减油”,落到每个家庭,就是一日三餐。那么,该如何安排一日三餐的食物,跟煮饭的人相关,但也有不少人在外面吃或吃外卖居多。

“很少喝豆浆,大多是吃粉汤或者腌粉。”海口市民符先生说,他每天坚持吃早餐,中晚餐基本在家吃,饮食较为清淡但比较丰富,但他回想起来豆浆、牛奶等确实喝得比较少。

来自北方的孙阿婆说,豆类制品吃得多,豆浆、豆腐、干豆腐、豆皮儿都吃,但她不能喝牛奶,只能喝点酸奶。加餐,她就吃水果或者酸奶。

5月13日、14日,记者走访海口市多家超市和副食店了解到,当前市场上的豆类奶类及其制品种类繁多,给居民的选择也多,其中一些奶制品等打出“0脂肪0蔗糖”等标签十分抢眼,但居民的购买更多跟饮食习惯相关。

“你买了要喝,买了不喝不行哈。”5月13日中午,在椰海大道某商场超市,一位妈妈带孩子逛超市,平时不爱喝奶的孩子吵着要买两盒酸奶,妈妈再三叮嘱她要“喝才买”。妈妈说,他们一家都不爱喝牛奶,也买得少。

记者在该超市发现,奶制品专门放置在长长的开放式冰柜中,有的保质期15天,有的保质期30天,保质期短的只有7天。其中,不少奶制品打出“减糖”“0蔗糖”“零脂肪”等标签,但现场购买者基本是基于以往的消费习惯在购买。

那么,“0蔗糖”“零脂肪”牛奶有效果吗?周海燕副主任医师表示,“0蔗糖”“零脂肪”牛奶还是有效果,专门为减重人群或者需要控制油脂类的人群生产的零添加脂肪或脱脂牛奶、低糖牛奶,不加糖或者减糖的其他加工食品,针对能量摄入过多人群的来设置,从而达到控糖控油控脂肪的目标。

对于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周海燕医生建议选择0乳糖的牛奶,会减少胃肠道的反应,或者市面上的舒化奶等,它就属于0乳糖的牛奶。

南国智库·调查|肥胖、“三高”营养失衡受关注 专家:健康饮食应注意这些

品种繁多的豆类。记者 王洪旭 摄

专家建议:合理膳食荤素搭配 健康饮食注意这些

“合理搭配,荤素搭配,多吃粗粮和蔬菜。”今年70岁的孙阿婆说,她做了检查各方面都挺好,体重、血压、血糖等指标都正常。原来,孙阿婆是一名退休护士,退休后来到海南帮子女带孙子,家里的饮食都是她负责搭配。其中,早晨主要吃粥、馒头、蔬菜;有时候吃豆浆、馒头等,中午吃米饭、炒菜,晚上喝粥、吃馒头、配点青菜,玉米、红薯等交叉搭配着吃。

“健康的饮食主要是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蛋白质的摄入要充足,碳水、脂肪、膳食纤维等营养素要合理搭配。”周海燕医生表示,如果油脂类摄入过多,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膳食纤维少体内油脂的吸收反而更多,因此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比如适当增加蔬菜、粗粮,可以抑制油脂的吸收,减少胆固醇的吸收,有利于体重控制。

此外,夏天气温高,喝冷饮,吃凉菜要注意卫生。因为凉菜放置时间久,被细菌污染后,容易引起胃肠道的炎症,凉菜现吃现做,放置最好不超过两小时。

生活中,该如何健康饮食?海南省疾控中心食品安全监测评估所营养健康监测室主任江苏娟表示,大豆、奶及其制品营养丰富,可提供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等,每天充足的摄入有益于人体健康,平时多增加奶类、豆类的摄入,包括豆制品和奶制品,然后减少油脂的摄入量。其中,液态奶及相当量的奶制品建议每天摄入300~500毫升,成年人平均每天摄入大豆或相当量的大豆制品15~25克;而油脂的摄入要减少,建议成年人平均每天的油脂摄入25-30克。

江苏娟表示,海南人饮食比较清淡,蔬菜水果的摄入量以及鱼类的摄入量比较好,但仍需要增加蛋类、奶类摄入,减少油脂和盐的摄入。此外,江苏娟提醒,喝牛奶不要长时间的高温加热,那样会损失奶类中的蛋白质营养;而豆浆在饮用前一定要煮透、煮熟,否则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王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4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喝红酒不会促进痛风?恰恰相反!这些饮食对痛风的影响您还不知道?
...对尿酸的代谢能力非常重要。怎样做有利于预防痛风采取健康饮食● 减少红肉类食物的摄取。我国的临床研究也发现,很多痛风患者都有大量摄取红肉的习惯,特别是爱吃烤肉。这些人通常有明显
2024-01-19 16:34:00
中疾控专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表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大概是10%,并且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
2023-11-24 17:49:00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呼吁遏制不健康饮食 扭转儿童肥胖趋势
...触大量高脂、高糖、高盐的过度加工食品和含糖饮料等不健康饮食的问题,扭转儿童超重与肥胖的快速增长趋势。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消息,研究数据显示,在中国,每5名6岁至17岁
2023-09-15 11:21:00
超重肥胖率快速增长,如何打赢体重管理“持久战”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我国超半数成年人超重或肥胖超重肥胖率快速增长,如何打赢体重管理“持久战”□ 本报记者 王甜 蒋明睿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数据显示,我国各年龄组超重肥胖率均呈快速
2024-05-22 04:41:00
肥胖也是一种病?专家强调:肥胖作为慢性病,需要规范化管理
...奕 上海报道近几年来,或是出于“美”的追求,公众对肥胖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减肥”成了不少人挂在嘴边的词。殊不知,肥胖已成为当今一个日趋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2023-12-05 17:11:00
传承中医药文化 促进广州学生健康成长
...。以问题为导向,中心联合专业团队,围绕学生最常见的肥胖、营养不良、心理健康问题,重点开展了三项专题研究;围绕中医药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路径与模式,开展了两项探索。2021年
2024-02-04 04:01:00
如何科学减重?节食or戒碳水?海南营养专家这样支招
...消息(记者王洪旭 实习生陈璐)为了减肥,不少超重或肥胖者尝试节食、锻炼、戒碳水、吃代餐等多种方法,但体重下降并不明显。那么,该如何科学减重?5月11日,记者采访海口市人民医院
2024-05-12 20:19:00
“减肥神药”受追捧,真能解决肥胖焦虑?
...引发关注。业内人士表示,与服用减肥药相比,更应重视健康饮食和运动在减重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在消费者对体重管理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品牌应该注重产品教育,提供透明、科学、个性
2024-04-10 10:37:00
减肥半年患上重度脂肪肝!专家:错误瘦身法“减肉也减寿”
...高(米)的平方),如果大于24,是超重,大于27则属于肥胖。如果合并有代谢性疾病,如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胰岛素血症等,医生通常会建议这些患者为了健康积极减重。虽然减肥的
2023-10-27 15:47: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