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孝感日报
党建引领聚合力 “五老”力量助治理
——孝南区做好老澴河综合治理“后半篇”文章
老澴河旧貌换新颜。
"城西大妈"开展"奋进新征程"六一"活动。
同心护未来"庆滨河4点半课堂DIY。
西湖桥社区开展"浓情端午粽飘香便民关爱享安康"主题活动。
文昌阁社区儿童学习消防知识。 全媒体记者王德强 通讯员叶剑韬 乔润宏 马兴华 张国胜
近年来,伴随着老澴河综合治理,孝感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完美蝶变。一河两岸,水清岸绿、鸟语花香。
生态环境变好了,村民变市民如何管理?村改社区治理体系如何构建?
孝南区以老澴河沿线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示范带创建为契机,根据“五老”的所能所长和群众的所急所盼,鼓励“五老”就近融入社区,有序参与基层治理,做到党建引领到哪里,“五老”作用就延伸到哪里。
在老澴河沿线社区,人们经常看到“五老”志愿者放弃休息时间,走街串巷、上楼入户、协商议事,参与法治宣传教育、文明城市创建、矛盾纠纷化解、社区综合治理等方面工作,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活力。
坚持党建引领,“五老”激活治理“一盘棋”
“楼下是我们的办公场所,楼上是我们的活动阵地,有‘五老’工作室、儿童活动室、图书室……”近日,大悟县、汉川市等地关工委先后来到孝南区书院街道城西、新华街道联城、广场街道晒书台等社区,对“五老”工作室创建工作情况进行现场观摩。每到一处,大家详细了解关工委工作的制度建设、活动开展、示范引领、红色传承等方面的特色亮点。
走进晒书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五老”工作室,宽敞整洁的办公环境让人倍感舒适。“我们深化党建引领,发挥‘五老’优势,加强基层治理,在街道每个社区都建立了这样的‘五老’工作室。”广场街道党工委书记徐建军介绍。
孝南区以“党建带关建”为抓手,在老澴河沿线13个社区(村)成立关工委小组,把思想觉悟高、身体健康、乐于奉献的老同志吸纳到组织中来,目前已建起13支近150人的“五老”志愿服务队,每天活跃在社区治理一线。
孝南区关工委在部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五老”工作室13个,建设“一老一小”活动场地25处,让社区“五老”人员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自己的组织。
其中,新华街道府前社区设置了“府前老少会”“澴川书房”“科普活动区”等活动区域;联城社区将党群服务中心专门打造为关心下一代活动场地,包括儿童服务站、青少年心理咨询室等多个功能活动室。
关工委对“一老一小”进行调查摸底,并在各社区分别建立电子和纸质档案,全面掌握老人和青少年的基本情况,特别是矫正对象、留守儿童、残疾青少年等群体的情况,随时了解动态,一对一开展教育帮扶。
结合关心下一代工作实际,健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让“五老”有序参与社区治理,孝南区还研究出台了《关于组织“五老”人员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五老”结对帮教“十二条”基本任务,建立定期走访、集体会商和联席会议等制度,推动“五老”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取得实效。探索实行“双认领”工作机制,使结对帮教工作更具温情、更显成效,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并在司法部主办的《犯罪与改造研究》杂志上刊发推介。
搭建参与平台,“五老”成为辖区“稳压器”
“刚搬进来时,物业与居民矛盾非常大,现在通过‘三方联动’,通过‘五老’协调做工作,大家有什么事情坐在一起商量,有意见都放在桌面上说,慢慢达成一致意见,问题总能逐步解决,日子也越过越顺畅!”近日,书院街道西湖桥小区业委会(自管委)主任石运生高兴地说。
针对老澴河沿线居民安置回迁后社区界线交叉、管理服务难、居民诉求多样等问题,孝南区充分发挥“五老”政治优势、威望优势、经验优势和情感优势,积极搭建各类平台,组织引导广大“五老”志愿者下沉社区一线,认领服务岗位,以实际行动共建美好家园。
组建社区矛盾调解小组,引导“五老”当好“和事佬”。目前,沿线社区已有矛盾调解小组20多个,调解队伍130多人,其中“五老”70余人,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00多件。
深化做实“三方联动”机制,引导“五老”当好“智囊团”。组织引导广大“五老”积极担任小区业委会(自管委)成员,充分发挥其经验优势,在“三方联动”会议中积极为小区治理和物业管理建言献策,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目前,老澴河沿线183个小区业委会(自管委)中,有221名“五老”参与小区治理。
扎实开展“三进”普法活动,引导“五老”当好“宣传员”。组织广大“五老”持续开展法治进家庭、进社区、进校园宣教活动,以叶梅青、徐长安等“老政法”为骨干的“法治宣讲团”,制作流动法治宣传牌及法治进校园活动光碟,并分组包片到沿线5所中小学校进行巡回法治讲座,每年举办20余场。
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五老”当好“领路人”。组织沿线社区“五老”在青少年中持续开展“孝行月”“中华魂”读书演讲比赛活动,广泛开展红色故事、家风故事和孝南故事主题宣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书院街道光明社区与孝南高中开展“缅怀先烈志,共铸中华魂”活动,邀请“五老”志愿者讲述开国上将王新亭的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城西社区组织“五老”志愿者宣讲“树清廉家风展巾帼风采”故事,用“好家教、好家风、好家训”点亮青少年的心灵。新华街道府前社区开设“小小讲解员”课程,以孝南本土文化为切入点,组织“五老”讲述城隍潭历史,引导青少年从小“爱社区、爱家园”……
打造特色品牌,“五老”促进社区“微治理”
“以前我们可以随便在院子里种菜种花晾衣服,现在不仅不能种,衣服也不让晾外面。”“我住在自己的房子,为什么还要交物业费?”“以前出门就可以扔垃圾,现在不仅要扔到指定的地方,还要进行分类,实在是不习惯。”……
书院街道城西社区位于孝感老城区,2004年由村改为社区,群众从村民转变为居民。老澴河综合治理改造完成后,居民从“饭时门前坐”的“老破小”搬到独门独户的商品房,生活环境和习惯的改变导致居民无法很快适应,面对新环境新身份新事物,新的问题和矛盾不断出现。
此外,社区“三无小区”居多,居民有问题只能直接去社区反映。应对各种投诉,社区工作人员人手有限,应接不暇,居民也不完全满意。
面对这一问题,一支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组成的“城西大妈”“五老”志愿服务队在社区党组织发起下成立,他们自发参与社区工作,与社区工作人员、小区“三长”共同参与社区管理。
这个“五老”倡导和参与的家门口服务组织,其特点是本土人为本地人服务,双方知根知底,服务细心入微、方便快捷。
年过七旬的王菊华是“城西大妈”一员,八角楼“每日一查”已成为她每天生活的必要环节。早上7时,她准时拿着扫帚、带着簸箕沿路清扫,遇到乱扔垃圾的居民会耐心进行劝导。“社区就是我们的家,管好自家门前屋后卫生,是每个居民应该做的。”
目前,“城西大妈”人数已达20余人,而且队伍还在扩展。“有困难找城西大妈”成为社区好多居民的口头禅。大妈们充分发挥“人不生地也熟”的优势,以“唠嗑儿”“串门儿”的形式面对面参与政策宣传、文明创建、纠纷化解等各项社区治理工作,有效提升了“共治共管,共建共享”质效。
在卧龙乡滨河村、新华街道苏旮旯社区,针对留守儿童较多,部分学生放学后老人照看难、作业辅导难的实际,社区(村)利用宽敞的活动室,创新开展“四点半课堂”,由退休教师或招募的志愿者们为孩子们提供托管照看、阅读指导等暖心服务。
他们发挥自身特长优势,与孩子们一起阅读、做简单创意手工、做游戏,练习写字并辅导作业,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孝南区立足做好老澴河综合治理“后半篇”文章,让“五老”融入社区,助推老澴河沿线13个社区(村)治理再造,着力建设有温度、有内涵的宜居新社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6 08: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