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这几天通过‘村播’卖米、蜂蜜、番茄、白菜,三天收入了1761块钱。”遵义市余庆县大乌江镇红渡村村民李云久口中的“村播”,在红渡村可算是个新词,打开了村民买卖东西的新大门。
余庆县数字乡场村播现场
近年来,余庆县坚持把“兴业”“富民”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紧扣“数智黔乡”工程试点县建设机遇,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探索开展“村播”带货助农富农。
红渡村作为2021年我省23个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之一。余庆县结合试点建设,牢固树立“党建+”理念,打造了“数字乡场·红渡村播”等电商品牌,通过网上直播带货,搭建起农特产品出山“快车道”。
“以前都是去街上卖,那可得早点去占摊位,不然连放东西的地方都没有。现在‘村播’搞得真好,我们老百姓不用赶集,也能在家门口把东西卖喽,一天起码能卖几百块钱。”如李云久一样,村民们对“村播”赞不绝口。
据了解,自全县“数字乡场·红渡村播”启动以来,累计开展直播125场,交易金额77.6万元,帮助村民通过销售农特产品实现增收。
余庆县红渡村村貌
红绿融合,点燃发展引擎。围绕如何写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后半篇文章”,余庆县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锚定“红色传承、产业振兴、治理有效”目标,推动昔日的革命老区蝶变为乡村振兴的样板,充分释放红色美丽村庄的潜在价值,促进村民致富、集体增收。
红渡村,原名岩门村,地处红军强渡乌江廻龙场渡口边上,因红军而得名,因梯田而闻名。
“当年红军到达乌江边上后,为了帮助红军渡江,村民们献出了自己家中的门板、竹子、箩筐以及绳索等物品,帮助红军扎竹筏搭浮桥。”余庆县突破乌江纪念园红色讲解员盛平说。
余庆县突破乌江纪念园
依托“红军强渡乌江——廻龙场战斗遗址”这一红色资源,余庆县抢抓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建设的历史机遇,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编撰编写红色书籍、教材各1册,开发特色精品课程7门,拍摄红色专题宣传片1部,梳理红色故事18个,培养红色讲解员10名,构建起了以红色教育为主,红旅、研学旅行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
近年来,累计余庆县突破乌江纪念园承接了中央、省、市、县级红色教育和现场教学65次覆盖3000余人次,真正让红色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推动发展“硬支撑”。
传承红色基因,还体现在和美乡村建设上。在开展基层治理实践中,余庆县以红色精神为内核,建立融入长征精神、勤俭节约等为主要内容的“四字”村规民约,倡导红白事“四菜一汤”,培育文明乡风。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为载体,搭建基层治理村级一线“指挥部”,创新建立4支“红色明白人”队伍,精选联户长、老党员等骨干力量,积极开展政策法规宣传、矛盾纠纷化解、乡风文明监督等。今年3月,红渡村被命名为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
余庆县红色教育培训基地
“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既要抓好项目实施‘前半篇文章’,还要抓实作用发挥‘后半篇文章’。”余庆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余庆县将扎实抓好全省第三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项目实施,切实把红色美丽村庄打造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的靓丽名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良胜
编辑 孙蕙
二审 张齐
三审 孙晓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18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