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泉州晚报
清明大雨难挡思念之情
我市各陵园迎来“祭扫大军”
带上花束,祭扫亲人。
昨日是清明节。虽然恰逢雨天,但我市各地陵园依然有许多群众前来扫墓,致哀思怀故人。当日,宏福园接待约1.5万人次,皇迹山陵园接待约1万人次。不少群众使用鲜花、电子蜡烛等祭扫,以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
□融媒体记者 杨泳红/文 陈起拓/图
四代20多人来扫墓
上午8时左右,记者驱车来到宏福园。彼时天空乌云密布,陆陆续续有群众前来祭扫。人们扶老携幼,拾级而上,祭扫亲人故旧的墓碑。大家仔细地擦拭着祭扫的墓碑,然后摆上供品、鲜花、纸环等物,随后致以哀思。
在传统墓葬区一墓碑前,有四五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些老人均姓林,当中一位辈分最高,是这几人的叔叔,今年已90岁,其余则为兄弟姐妹。“我在我们家排行老五,今天祭扫的是我二哥和二嫂。”90岁的林大爷坐在墓碑旁缓缓地说道,其余兄弟均已离世,自己现居广州,每年清明期间都会回来祭扫。
“五叔好!五叔公好!”正聊间,该家族又陆续来了多名成员,他们多为林大爷的侄子辈、侄孙辈,甚至还有侄曾孙辈。到场的共有20多人,随后,家族四代人在林大爷的带领下,一起祭扫亲人,表达哀思。
“清明是我们怀念逝去亲人的日子,也是家族难得的一次相聚机会。”林大爷说,家族成员分散在广州、福州、厦门等地,平时聚在一起的机会比较少,清明节为大家提供了一次相聚的契机,祭扫完后,他们会举行家族聚会共叙亲情。
文明祭扫渐入人心
记者走访两处陵园发现,得益于工作人员的引导和群众配合,文明祭扫现象随处可见。
在宏福园的草葬区,一女子正在墓碑上描金。她告诉记者,此次祭扫的是自己的母亲,母亲生前崇尚节俭,她每次来祭扫仅进行简单的献花和描金。
在树葬区,陈先生和哥哥一起清理完母亲墓碑前的杂草后,摆上了鲜花。“母亲生前喜欢树,且说过希望去世后不占用太多土地。”陈先生说,考虑到母亲的意愿他们选择了树葬的方式,且祭扫时也尽量简朴。
中午时下起了雨,记者来到皇迹山陵园也发现,许多群众在祭扫时用电子蜡烛代替普通蜡烛。
巡查防火片刻不停
当天,陵园内的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坚守岗位,为文明安全祭扫保驾护航。
“我们出动了100人,基本每天都要从早守到晚。”宏福园保安陈先生说,清明期间防火巡查是他们的工作重点,园区许多地方都有保安人员在不停地巡查。
在宏福园大门口,来自泉州师范学院的志愿者为前来祭扫的群众送上鲜花。负责人小陈告诉记者,大家在园内各个点进行着送花、文明祭扫引导、便民服务点值守等志愿服务。
在皇迹山陵园内,记者看到,森林消防人员在冒雨巡查。“虽然下雨,但是防火巡查不能松懈。”一名森林消防人员说,防火非小事,许多墓碑前都有纸环、花篮等易燃物,即便下雨也不能放松警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5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