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汽车

家电巨头:造车难 翻车易

类别:汽车 发布时间:2023-05-05 10:34:00 来源:雷科技

深耕家电行业数十载,海尔智家最近两年明显加快了转型步伐。

这一边加大数字产业布局,和科技部共同成立产业基金,投资了柏睿数据等新兴企业、入选山东省首批“数字领航”企业名单。另一边则抓紧开拓新赛道,海尔消费金融在今年1月完成新一轮增资,汽车业务也不断传来新消息——造不造整车,成为外界最关注的话题。

比起媒体、同行的热切关注,海尔至今对汽车业务保持低调、克制。4月29日,针对甚嚣尘上的造车传闻,海尔再次作出回应:不造整车,将从生态角度切入汽车市场。

在海尔之外,美的、海信、格力等企业早已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汽车业务。家电市场增长空间有限,业内竞争无比惨烈,或许是促使这群头部厂商跨界的重要原因。

然而,这些年跨界造车的企业很多,能闯出名堂的还是少数。选择合适的切入方式,才有机会杀出重围。

家电巨头:造车难 翻车易

图片来自海尔官方微博

01.家电巨头扎堆“造车”:有人克制有人狂奔,不造整车是共识

海尔涉足汽车市场的时间并不长,入局初期十分依赖和车企的合作。2021年,海尔就先后和奇瑞、上汽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主要为后者打造汽车工业互联平台。和奇瑞的合作中,海尔还提出了基于5G、AI等技术打造柔性生产线和数字化生产系统的计划。

同年年底,海尔又牵手吉利,布局智能车联网、渠道销售和金融及物联网支付等新业务。在海尔门店展销吉利旗下的极氪汽车,对吉利来说有很大吸引力。彼时华为和赛力斯已经达成合作,赛力斯旗下车型大量进驻遍布全国的华为门店,效果也是有目共睹。

从依附车企到自主研发的转折,出现在2022年。这年11月,海尔在青岛成立了卡泰驰汽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子公司海尔卡奥斯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拥有。公司成立后,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海尔仍会把重心放在汽车产业链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上,依托卡奥斯工业互联平台搭建汽车行业互联平台。

现阶段,海尔的定位很明确:做车企的助手和幕后供应商,所提供的服务脱离不开数字化生产、软件服务等老本行。海尔对汽车业务的投入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没有盲目扩大投资、消耗资金。此前几次传出造整车传闻,海尔也是第一时间作出澄清——克制,一直是海尔进军汽车界的主旋律。

和海尔持相同策略的,还有另一个家电巨头美的。根据美的旗下威灵汽车零部件公司总经理陈金涛在去年的说法,美的计划未来10年投入10亿美元,攻克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过程的各种难关。和美的高达数千亿的年营收以及超过120亿元的年度研发投入比起来,这个投入规模已经相当克制。

除了投入的资金外,坚持自主孵化,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做延伸,是海尔、美的保持克制的另一个表现。比如美的的威灵公司,在转型生产汽车零部件之前就有EPS电机、空调压缩机等产品的研发经验和近6000项发明专利,研发实力雄厚。

对比之下,海信和格力的造车之路要激进许多——掷重金收购外部企业、快速扩大产品和服务范围是主要做法。当然,不造整车是它们的共识。

2021年8月,拉锯多年的银隆收购案尘埃落定,格力通过司法拍卖的方式获得前者30.47%的股权。加上董明珠本人的17.46%股权,格力正式成为这家新能源企业的幕后实控人,并将其改名为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去年的业绩说明会上,董明珠屡次表示,新能源是格力未来的业绩增长点。

为了拿下银隆新能源,格力付出了近五年的时间和18亿真金白银,但并没有就此收手的意思。2022年,格力又花费30亿元收购盾安环境38.78%的股权,布局新能源车热管理设备业务。

论业务布局和投入力度,海信这边也不遑多让。

2021年,海信收购日本三电控股,后者主营汽车空调压缩机和汽车空调系统。被收购前,三电公司在全球车载空调压缩机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戴姆勒、福特、本田等头部车企都是其客户。

拿下三电公司后,海信开始加速拓展业务、拉拢新客户。去年9月,海信宣布和蔚来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此前还有消息称海信将拿下特斯拉的5年长期订单。

在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来,保持克制的海尔、美的也好,加速狂奔的格力、海信也罢,大举进军汽车行业背后是它们掩盖不住的增长焦虑。中国乃至全球家电市场都已度过增长黄金期,这些叱咤风云多年的家电巨头也是时候寻找第二增长线。

但汽车这门生意,也不是那么好做的。

02.着急“上车”背后,业绩承压是根本原因

转型的原因,无疑是缓解家电主业的营收压力。转型的目的,则是改善营收结构、提升利润水平。为什么海尔、美的尚可保持克制,海信、格力却要加速上车,业绩能告诉我们答案。

不久前公布的一季度报显示,美的、海尔智家、格力营收分别为966、650.66和354.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8%和0.56%。净利润方面,美的以80亿元遥遥领先,海尔和格力分别为39.71亿和41.09亿元,彼此差距不大。但在利润增速方面,格力只有2.65%,海尔和美的都在12%左右,差距相当明显。

海信的营收增速和海尔、美的相差无几,但有一个优点:利润快速修复,增速跑赢大盘。数据显示,海信一季度营营收为194亿元,同比增长6%;净利润则录得6.15亿元,同比增长131%。当然,海信的营收、利润规模距离白电三巨头都有很大差距。想增加营收,开拓新业务是最直接的方式。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美的营收、利润规模最高,家大业大自然有更强的抗压能力。海尔营收、利润增速都超过美的、格力,利润率保持平稳,也赋予其底气。但总的来说,这几个家电厂商都有自己的业绩压力。市场大环境衰退则是问题的根源,也超出了厂商可以掌控的范围。

根据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的数据,2022年全国家用电器内销、出口零售额分别为7307.2亿元和5681.6亿元,同比分别下滑9.5%和10.9%。其中,海信的王牌彩电产品量价齐跌,下滑压力非同一般。作为格力的支柱,空调市场全渠道销量为5714万台,同比下滑3.3%,销售额同比仅增长0.3%,表现也不理想。

种种迹象表明,格力、海信着急是有理由的。然而,从细分数据来看,汽车业务对这几个家电巨头贡献仍相当有限。和受到大环境拖累、正在缓慢衰退的家电主业相比,汽车业务的收入根本不值一提。

以营收规模最高的美的为例,上一财年三大B端业务总收入为721亿元,其中威灵汽车所在的工业技术事业群营收为216亿元,同比增长7%。虽然美的没有披露汽车业务的具体收入,但从财报措辞中可以看出,美的这一回比2021年更低调了。而且哪怕整个工业技术事业群的收入,也只占集团总收入的不足10%。

海尔、美的们当然很清楚家电、汽车两个行业之间的鸿沟,也知道转型会面对很多困难,但压力当前它们也没有别的办法。作为当下最热风口之一,新能源车市场的潜力毋庸置疑。既然上车是必然,这些家电厂商接下来要思考的,是建立自己的优势,以及应对竞争对手的挑战。

03.新能源赛道日渐拥堵,家电巨头能否分得一杯羹?

毫无疑问,新能源车市场是拥挤的,跨界造车的企业不胜枚举。根据媒体统计,在2020-2022年间,共有来自约25个不同行业的企业申请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生产相关资质。除了家电企业之外,百度、小米等科技互联网巨头,再到恒大等房地产集团悉数涌入。

此外,OPPO、联想、中兴等企业也曾被传入局汽车市场。其中,联想曾参与蔚来、比亚迪半导体等企业的融资,中兴则通过控股英博超算提供L2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服务,间接参与汽车业务。

跨界大军中,当然不乏成功者。去年年底成功登陆港交所的零跑汽车,背后就站着全球第二大安防服务供应商大华股份。

2015年,大华股份联合创始人、CTO朱江明牵头成立零跑汽车,大华股份董事长傅利泉则是零跑第二大股东。成立零跑后,朱江明辞去大华股份的职务,全面操盘汽车业务。在他带领下,零跑汽车2021年实现稳定交付,全年交付量超过威马排名造车新势力第五名。

和海尔们一样,坚持不造整车、从生态角度切入汽车行业的企业中,最被看好的是华为。

不久前公布的财报显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成立以来累计投入30亿美元,研发团队达到7000人,2022年全年收入20.77亿元。这个营收规模不算高,但胜在有潜力:零部件、深度合作和智选车三大模式,基本上囊括核心部件供应、技术解决方案和自定义产品研发设计等各个环节。

余承东曾表示,华为智能汽车BU的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盈利,合作车企、车型也在过去几年不断增加。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认为,华为的策略告诉了海尔们一个道理:不造整车、做汽车生态供应商不是问题,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在新能源车行业,三电系统是最核心的零部件,问题是技术门槛太高,研发投入巨大。和自动驾驶挂钩的软件和技术解决方案服务需求很大,也有继续升级的空间。抓住这几个核心环节,是海尔们转型成功的关键。

事实上,这几家家电企业也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并积极调整自己的布局,向更多难关发起挑战。

美的的投入虽然很克制,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研发是最重要的一环。数据显示,美的威灵已经在上海、合肥、顺德,以及海外的日本大阪、英国谢菲尔德等地成立研发中心,研发团队中拥有硕博学历的高端技术占比超80%。

靠着这批优质研发人员,美的威灵过去几年业务范围有序扩大,逐渐覆盖热管理系统、驱动系统、辅助/自动驾驶系统三大产品线,主要包括驱动电机、电子水泵、电子油泵、电动压缩机和助力转向机等核心零部件。

美的重点布局零部件,海尔、海信则在软件服务方面倾注更多心血。家电巨头们各有侧重点,转型正在不断深入。汽车跨界之路虽然崎岖,好在前方总会有曙光。

04.写在最后

上海车展闭幕快一个星期了,但汽车业的热度,尤其是新能源车的风口丝毫没有降温的意思。天风证券在车展结束次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4月下旬新能源车订单明显改善,车展则有望带动终端需求反弹。

在此背景下,海尔、美的、格力、海信等家电厂商纷纷入局汽车行业并不叫人惊讶。和家电主业相比,上述企业似乎都认为汽车市场潜力更大,能容纳更多玩家,有更多掘金机会。跌跌撞撞间,这群家电厂商的汽车业务也慢慢走上正轨,开始带来稳定的收入,这就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不过从家电业跨界到汽车业,面对截然不同的消费者、上下游合作商、政策环境和竞争对手,这群巨头还得花更多时间适应。是造整车,还是供应零部件,是定位为车企的生态合作伙伴,还是做一个智能解决方案供应商,这些问题将一直围绕在海尔们身边,直至它们找到最合适自己的道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5 17:45:2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2023年年报。2023年,美的集团、格力电器、海尔智家三大巨头部分财务指标创下历史最佳,TCL科技、海信家电、长虹美菱、创维集团等企业也实现业绩显著增长。有分析认为,家电企
2024-05-31 08:41:00
日本年轻人开始追捧中国家电?
...视机业务,这一次为它买单的是海信……中国的几家家电巨头过去十年间纷纷通过业务兼并的方式切入了日本市场,资源置换交易间,双方也实现了供应链的密切合作。但到今天,中国家电和日本品
2024-05-22 17:47:00
多家巨头年报预喜 家电市场稳步复苏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多家巨头年报预喜 家电市场稳步复苏部分营收创历史新高的家电企业“迫不及待”公布2023年度全年业绩1月30日,“董明珠宣布多发2亿年终奖”等话题冲上热搜。两天前
2024-01-31 04:05:00
海尔、美的与格力,准备“上车”
...算借工业互联网从生态切入汽车市场。毫不疑问,白电三巨头都带着美好的愿景涉足造车。只是从目前看,家电企业跨界参与造车的“远水”,可能暂时救不了行业困局的“近火”。野心8年前,海
2023-09-17 15:43:00
2023智能家居行业回顾:在大步向前,也在稳中求变
...机广大的用户群体,小米也扶持许多厂商成为垂直行业的巨头,而米家生态已成为目前市面上最完善的智能家居生态。小米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米家生态依然势头很猛,AIoT平台已连
2023-12-28 21:02:00
董明珠还要造车,依然放不下和雷军的赌约?
...期间股价表现不俗,3月至今股价涨幅达42.7%,是三大家电巨头中股价涨幅最高的一家。但是近年来格力董事长董明珠依然对格力的业绩较为焦虑,越来越重视直播带货等方式来提振业绩,这
2024-11-07 11:58:00
三大白电巨头去年净利近900亿元:美的持续领跑,格力营收下滑
日前,白电三大巨头美的集团、海尔智家、格力电器2024年全年业绩披露完毕。三大白电企业在2024年业绩稳定,美的集团(000333)和海尔智家(600690)两家营收和利润均稳步增长
2025-04-29 19:26:00
白电冲高端,美的、格力还得学海尔?
...经成为必然趋势。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也是“白电三巨头”美的、海尔、格力近几年摸索的方向。只不过,时间来到2025年,冲刺高端这个命题,美的、格力,似乎还得学一学海尔。| 美
2025-01-21 18:16:00
小众空调能激起多大浪花?
...增长3.6%,线下均价同比增长3.9%。量价齐升也带来了空调巨头们营收和利润的增长。 03 强者愈强? 三巨头表现亮眼客观上来讲,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空调产品已相对成熟,市
2023-09-07 17:09:00
更多关于汽车的资讯:
大皖新闻讯 记者10月24日从蚌埠市商务和外事局获悉,根据该局关于调整2025年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公告,自2025年10月31日24时起
2025-10-24 19:24:00
自驾走石黄高速,千万别错过武强服务区!这里不仅是歇脚补给站,更是能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的“旅途打卡点”。 武强服务区位于衡水市武强县境内
2025-10-24 20:12:00
蔚来汽车体验日济南站,一起解锁豪华驾驶新体验!
自9月20日蔚来全新ES8正式上市以来,其卓越设计与科技实力便备受关注,热度持续攀升。全新ES8从中大型SUV升格为大型SUV
2025-10-23 20:43:00
房、车盛宴已备好,就在2025莒县海洋大集(美好生活节)!
10月25日—26日(周六—周日),农商银行·2025莒县海洋大集(美好生活节)暨促消费乐购季活动将在莒州博物馆广场盛大开启
2025-10-23 20:45:00
“回旋镖——新一代青年艺术研究展”开展
10月23日,“回旋镖——新一代青年艺术研究展”在山西省当代美术馆开展。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35位青年艺术家带来41组作品。王韵菲 摄
2025-10-23 21:15:00
采埃孚全球商用车减振器五大研发中心在十堰正式投运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林 通讯员 刘爱理)10月22日上午,在十堰经开区,十堰东风采埃孚减振器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正式建成投运
2025-10-22 21:43:00
开放合作新窗口!特斯拉航空港开讲“新质生产力”
大河网讯 10月22日,郑州航空港区迎来了一场关于绿色智能出行的深度对话。特斯拉公司到访郑州航空港区,双方围绕新能源汽车普及
2025-10-22 22:31:00
贵州航天成功汽车举行电动小卡“成功星马T3E”产销对接会
多彩贵州网讯10月20日,贵州航天成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举行电动小卡“成功星马T3E”产销对接会。活动以“电动贵州·绿色出行”为主题
2025-10-22 23:28:00
鲁网10月20日讯怎么定义一台“好车”?要我说,好车,从来不只是一串配置数字。它是你初见时的心动,是坐进驾驶座,腰背被稳稳托住的放松
2025-10-21 08:02:00
冲刺四季度 打好收官战丨东风商用车新疆公司:全力以赴赶订单 确保全年产销新突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王逸雯 田晶晶)四季度是冲刺全年目标任务的关键期。作为区域制造业的龙头,东风商用车新疆有限公司持续发挥“特快专精”优势
2025-10-20 20:19:00
冲刺四季度 打好收官战丨湘泰立汽车零部件:聚焦新品研发提产能 奋力冲刺年度目标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徐静 通讯员 冯倩钰)湖北湘泰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敏锐把握汽车产业变革趋势,在稳固传统市场的同时
2025-10-20 20:49:00
东南网10月20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 通讯员 杨胜兰 梁雯倩)记者从福州市道运中心获悉,福州2025年首批新能源公交车陆续投入运营
2025-10-20 23:09:00
一汽-大众将迎来第3000万辆整车下线
10月30日,一汽-大众将迎来第3000万辆整车下线,成为国内首家达成此成就的乘用车企。34年来,其从单一品牌单款车型
2025-10-20 23:48:00
年产能超百万吨 太古可口可乐郑州绿色工厂正式投产
近日,郑州太古可口可乐新工厂在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投入运营。作为太古可口可乐120亿在华投资承诺中首个亮相的世界级工厂
2025-10-20 13:24:00
余干高新区成功签约17亿元固态电池项目 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10月15日,余干高新区联合黄金埠镇人民政府与三维(陕西)电池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维电池”)成功签约,标志着年产2GWh固态电池智能制造项目落户余干高新区
2025-10-20 10: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