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5月16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一篇动物行为研究论文称,最新研究发现,大脑外一个新发现的细胞群似乎与单配制鹿鼠的育儿行为有关。这些细胞在杂交鼠中未发现,表明生物学差异的演化可能影响了动物行为。
该论文介绍,已知有特异性功能的细胞类型能调控动物行为,不过,新细胞类型出现的机制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行为却一直不明。灰背鹿鼠(Peromyscus polionotus)为单配制物种,双亲都会照顾幼崽。相比之下,它们的近亲拉布拉多白足鼠(Peromyscus maniculatus)是杂交物种,只有母亲照顾幼崽。这些物种可用于研究生物学差异会如何影响双亲行为。
在本项研究中,论文通讯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Andres Bendesky和同事及合作者一起分析了灰背鹿鼠的肾上腺,并用遗传学技术在名为zona inaudita的肾上腺皮质中发现了一个之前未检测到的细胞层。他们发现这些细胞会表达一种能将黄体酮转化为20α-羟孕酮(20α-OHP)的酶。他们还发现,灰背鹿鼠的20α-OHP比鹿鼠的更多。
论文作者研究认为,这种黄体酮的衍生物会诱导灰背鹿鼠的双亲育儿行为。在研究了白足鼠属其他物种的肾上腺后,他们估计灰背鹿鼠演化出zona inaudita的时间较近,大概在距今2万年左右出现。(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7 0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