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以专业优势培养优秀绿色化工人才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05-09 10:0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以专业优势培养优秀绿色化工人才

面对化工产业“集群化、绿色化、数字化、国际化”转型升级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如何优化专业结构,如何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如何打造支撑人才培养新要求的产教融合平台,成为化工专业群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工专业群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出实招、见实效,将专业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近5年专业群累计获国家项目和成果27项,近60%的毕业生入职世界500强或行业龙头企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出实招

专业群直面新时代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中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积极推进专业赋能人才成长计划,实施“三对接、三提升”工程,通过对接产业集群、技术迭代、数字化转型,提升专业集成发展力、人才培养力、协同创新力,聚力打造全国绿色、智能化工类人才培养高地。

——对接服务化工产业集群发展,构建“一体两翼”专业格局,提升专业集成发展力。

专业群紧贴化工产业链新布局,按照“技术基础相同、职业岗位相关、职业技能相近、教学资源可共享”的原则,重构专业群,形成“一体两翼”发展格局,精准支撑产业“三高”发展。一个主体,即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核心,面向基础化学品生产,支撑化工产业基础绿色安全高质量发展;以工业分析技术专业为主线,面向产业链全过程质量控制与管理,驱动产业高品质发展;两翼协同,即以精细化工技术、药品生产技术专业为两翼,面向农药、医药中间体和消费品生产,支撑化工产业向高端发展。

基于专业群,开发了“HSE管理基础”等15门职业通用能力平台课程、32门专业拓展课程,引入了20余门在线开放课程,建成了专业群课程共享库,其中建成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3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6门、校级金课20门。

——对接化工行业技术迭代升级需求,创新“双元四阶、三融三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人才培养力。

针对化工行业人才新需求,构建了“双元四阶”人才培养路径:即“校企双元协同,职业认知和职业通用能力培养→职业意识养成和专业专项能力培养→职业素养深化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职业操守内化和岗位(群)实务胜任”。以职业素质养成和能力递进为主线,基于专业群视角,重构了“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创设“三融三合”教学运行机制,将职业技能标准、行业技术标准、技能竞赛国赛标准所蕴含的项目案例、组织训练方式、评价标准融入教学过程;建立“课—证”融合、“证—赛”融合、“专—创”融合教学机制,系统设计“双创”课程和实践教学,实施“课内课外理实一体化、技能训练与科创实践一体化”教学机制;体现“课—证”融合、“证—赛”融合、“专—创”融合。开展“1+X”证书试点项目2个、主编教材1本、建立培训基地3个。学生全部取得职业技能证书。

——对接化工企业数字化转型,“四方联合、四位一体”打造高水平集成式实践创新平台,提升专业协同创新力。

依托学校牵头成立的职教联盟和产业学院,校、政、行、企四方联动,引入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投资2400万元(其中企业投入600万元)与常州市应急部门及中石化、北京东方仿真等知名企业共建“产训研创”四位一体绿色化工半实物仿真智慧教学工厂。建立了“技术引领、政行企校联动”数字化迭代升级化工实训基地建设机制和“三进三转”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即通过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大赛、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等,促进教师进平台、学生进项目、教学进现场,实现教师向师傅转变、作业向作品转变、教学消耗向服务增值转变。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实现实践教学“看得见、进得去、能操作、可再现”目标,有效解决化工类专业实训“三高三难”问题。依托基地,开设现代学徒制班26个,惠及学生700余人,年均社会培训2000余人次,年均横向到账800余万元,发表SCI等高水平论文58篇,获授权专利21项。

师资队伍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的关键因素,专业群实施“135”教师发展工程,即落实师德建设第一标准,争做“四有”好老师。健全团队教师培养三大机制,即“一体两翼、师德贯穿、阶梯递进”的教师队伍培养机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自我诊断与改进机制、教师工作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促进教师自觉发展。实施教师专业发展五大计划,即实施高层次人才增长和专业名师培养计划、团队教师下厂实践轮训计划、教师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计划、教师国外交流培训与进修计划、教科研创新团队培养计划,实现教师赋能创新,夯实人才培养根基。

与此同时,建立健全与专业群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和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专业群发展年度诊断机制;建立“三阶段、三层面、四主体”专业群教学诊改机制;构建“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单元教学标准”三级标准体系;明确专业群负责人牵头制定群内各专业共享性标准、专业负责人牵头制定专业教学标准、课程负责人牵头制定课程标准、任课教师制定单元教学标准(单元教学设计)等四主体责任。

见实效

经过多年建设,专业群内涵建设水平显著提升,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特等奖2项。《化工传热技术》获国家首届优秀教材一等奖。主持国家教学资源库1项。培养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建有国家“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教学创新团队1支,省“青蓝工程”优秀团队3支。

人才培养方面,专业群联合万华化学、合全药业获批国家教育部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2项,全国学生技能大赛实现8连冠,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1项、金奖1项。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毕业三年职业升迁率达83%,毕业生留苏率达80%。人才培养经验做法得到了政府部门与业内同行的高度认可。牵头制定了化工技术专业国家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课程国家标准、国赛标准,参与制定了化工总控工职业技能国家标准等。依托国家“双师”培训平台,近三年为全国、江苏省同类职业院校提供师资培训2100余人次。

“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入选2020年国家教育部门创新创业教指委典型案例;“双师队伍建设模式”入选2020年国家教育部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案例和新形态教材建设案例分别入选2021、2022年江苏省高职质量年报;“说专业”案例入选2020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优秀案例;丙烯酸甲酯半实物仿真教学工厂入选2021年度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典型案例项目。

(李东升 薛叙明 杨小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9 11: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浙江国际海运职院服务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校政企共建绿色石化产业学院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是扎实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动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和创新链有效衔接的重
2023-10-24 09:06:00
宜昌,为什么需要一所这样的高职院校
...业的达45%,中职学校毕业生选择在本地就业的达50%。立足优势错位发展5月获批“升级”,6月启动高职招生。6月28日,宜昌2023年高招会,宜昌科技职业学院精彩亮相。结合学院
2023-09-17 06:13:00
国企办职教 在产业链上培育专业人才
...程学院院长何军介绍,首次招生顺利体现了大型国企办学优势。开办之初,学院设置能源工程、化工与材料、数字经济3大专业群,开办电气自动化技术、节电技术与管理、应用化工技术、大数据与
2024-12-03 10:37:00
经开区加快打造科创南港
...学、天津大学对接,依托南开大学化学、天津大学化工等优势学科,培育国家实验室“预备队”■ 深入实施“南港科企伴飞计划”,通过对接政策、资源、场景、平台,助推科技企业提升研发实力
2023-10-07 02:09:00
2023中国(德阳)资源化工绿色发展大会在绵竹举行
...移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材料化工产业作为德阳市优势产业之一,发展基础好、前景广、产业带动强,在工业强市战略推进中被寄予厚望,德阳市委、市政府明确将材料化工产业作为德阳市工
2023-10-27 14:05:00
...发展战略,瞄准广安市“331”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优势产业绿色化工和成长性良好的特色产业先进材料产业发展需求,以新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产业学院)为合作载体,探索校企协同育
2023-11-22 09:06:00
为建设制造强国打牢基础
...广泛应用的锂电池相比,锂硫电池因其高效能、高环保的优势备受市场关注。但在锂硫电池的实际应用中,中间产物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会导致电池循环寿命降低,成为目前制约锂硫电池商用化的关
2023-02-02 04:24:00
“才聚潍坊-直通名校”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青岛站首战告捷!
...科特色、精准匹配对接、就业服务赋能等特点,对照高校优势学科,定向组织豪迈集团、新和成、潍柴雷沃、联盟化工等135家次潍坊市重点企业,提供涵盖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
2025-03-15 08:57:00
课堂上配备先进设备 校园里模拟安全生产
本文转自:南京日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多维赋能培养绿色化工人才课堂上配备先进设备 校园里模拟安全生产高强指导学生使用微通道连续流反应器做实验。学校供图学生利用VR技术进行实训。 学校
2024-04-11 06:40: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