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地方政府正被中央逼着升级“挣钱”办法,这才是关键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11-26 21:54:00 来源:缘之心

中国地方政府正重新寻找“多挣钱”的办法,这或许是推动经济的一个关键动力。

此前文章中我提到,地方政府面子工程,迎来监管铁拳。最近,中央纪委点名通报了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典型问题。

这三起通报,涉及山西、四川、贵州,其共同特点是:这些都是非必要非急需项目。为了所谓的“形象”“面子”,地方上浪费了大量公共资金。

当下,国家三令五申要习惯过“紧日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既要懂得节流,又要会开源。整治面子工程,就是节流重要举措。

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地方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充足。哪怕是钱不够了,大不了卖几块地,实在不行,就借债呗。

如今,进入经济新常态之后,国际国内大环境下,很多地方都开始为钱袋子而发愁了。

所以,原有的游戏规则彻底转变——中央定调,自个的娃自个抱,自己借的钱自己还:自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很多地方政府和城投平台都将化债视为重要的任务。

我们知道,地方政府的钱袋子里,可支配的财力主要来自三个渠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大头是税收;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头是土地出让金;最后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各种各样的举债,比方说城投债。

而在化债层面,除了政策性资金的支持之外,就得靠地方想办法开源:自己获取增量基金了。

显然,如何新增融资性和经营性现金流,就成为重中之重。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老路走不通,就要想新办法。

既然要收入,就得优先投资那些资金较快回流的产业类项目。抢到产业、留下产业,才能留住人口、留住税收,土地和房产价格才能保持坚挺。

所以,那些擅长产业规划、产业定位,产业招商先行的城市,才是下一轮经济大变局下的胜者。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含农户)达245391亿元,同比增长3.9%;在上半年全国投资增幅略有回落的情况下,高技术产业投资仍实现同比增长10.6%。

这已经初步反映了地方政府在投资“挣钱”方向上的调整与优化。

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抢手“标的”。

这才是地方真正有面子,又有里子的工程。

让地方政府重新为高质量“多挣钱”发愁操心,而不是延续过去的老路,在当下的环境中,或许才是未来经济回暖的重要动力之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26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性债务仍有发生。什么是隐性债务?在 GDP 锦标赛之下,地方政府具有较大的诉求通过融资加快发展,叠加中央政府长期要求地方政府不能发债,历史上累积的地方政府债务大部分都是以城投
2024-08-29 21:29:00
如何理解“提高投资效益”?
...投资,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各类建设资金,推动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持续推动重大项目引入民间资本。加力做好“两新”工作,实施提振消费专
2024-12-14 20:48:00
...业项目升级改造;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发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500多亿元,保障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领域项目建设。
2024-02-21 11:05:00
...关职能,统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13.强化政策扶持。探索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投入新机制,吸引社会资本、产业资金投入,按照公益性原则,支持职业教育重大建设和改革项目
2022-12-22 05:44
...指出,中央政府部委高屋建瓴进行政策设计,宏观指引。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产业发展现状,甄选潜力大的细分行业,而数字化服务平台自己主动挖掘有数字化转型意愿的试点企业。根据“市场有需
2023-01-07 10:12:00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2024年中央预算公开答问
3月26日,2024年中央部门预算集中向社会公开。就此,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一、近年来我国预算公开总体进展如何?答:预算公开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重
2024-03-26 15:43:00
精准发力,提高投资效益(财经眼·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了1465个“两重”项目建设,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项目完成投资超3.6万亿元。2025年,政府投资继续保持力度。政府投资体量大,责任大。不能大水漫灌,
2025-02-10 06:47:00
财信研究解读第六次金融工作会议: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长期矛盾。三是从国内风险看,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中小银行风险均亟待化解,避免其相互传染,守住系统性风险底线。四是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
2023-11-04 14:35:00
置身事内|新增10万亿元化债资源,将对宏观经济产生三个维...
...多个方面。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此外,自2024年起,我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
2024-11-09 08:3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