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大理日报
祥云将军第:
红色印记,如饴不化
□ 杨丽芳 文/图
祥云的洱海卫城老得像一部线装书,而书中那张精美的插图——将军第,是清代两广总军门杨发贵的宅邸。它建于民国初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人们习惯称它为“北中街23号”,或者“中国工农红军二军团指挥部驻址”。
如果说古建筑是一种雕塑,那么它早已把石头和木块变成了精美的诗歌。站在气宇轩昂的三滴水大门前,你会发现四龙吐珠、荷花抱瑞的瓦顶飞檐下,有着精美浮雕和镂空装饰。一首隶书撰写的《陋室铭》,由雕花立柱平分八块,均匀排列在刻有“将军第”大理石匾的两边。大象、梅花、松树、麒麟、梅花鹿等雕刻,让大门基柱石有了更幽深的韵味。志节高尚、清白传家的宅第主人形象由内而外氤氲开来,慢慢地向上升腾。
大门两边的墙牌,重复讲述着发生在门内的故事。而故事中最核心的部分,是新与旧的交替中点燃的那一粒星星之火,那红色的光芒,以燎原之势,形成一股强劲的飓风,把人带回红军长征过祥云那段绕不开的历史。1936年4月19日,红二方面军从奇袭祥云到挥师宾川,临时指挥部就设在这一座晚清将军的旧宅。
仿佛故事的转角,总在跌宕曲折中暗藏玄机。跨过高高的门槛入户,并不见阔院。幽深的过道旁边,以青砖为裙的旧舍,斑驳墙体和木格窗棂,标注出岁月累叠散落的只言片语。
横在时间前面的又一道木门如同虚设,无需侧身,便能触及将军第生命常态与历史非常态碰撞的回声。穿过门庭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密密匝匝的绿植,在四方围合的天井中,树绿松青、鸟儿相戏,鸭脚木撑开巨大的绿伞,桂花悠悠释放着香味,真正天人合一、奇巧结合,自然美与建筑美相映生辉。
整栋建筑坐西朝东,共一院40间,为“四合五天井”“跑马转角楼”“三坊一照壁”的组合。粉墙黛瓦、雕梁画栋、檐角飞翘,榫卯之间,是日子与日子的叠加,时空与时空的交错。站在天井中央抬头望去,蓝蓝的天空仿佛触手可及,给这幽暗的居所增添了一抹明亮的色彩。
阳光下,一株三叶梅红得刺眼,又恰对着坐西朝东的三开间,与籍载印证,这里曾是贺龙、任弼时等红二军团领导人的居处。在不超过三十个小时的居住时间里,共产党人的“与众不同”被这栋百岁老屋含在舌下,像一块永远化不掉的糖。
穿过南厢房进去,一座荒芜的小花园把那些散乱的、扩展的思维裸呈在你的面前。如今的房主人,规划着岁月里通俗与雅致并存的生活形态,让人在些许的绿意中,遐想自然弧线勾勒出的勃勃生机。在三坊一照壁的花园建筑格局中,精巧绝伦、袖珍可爱的半月形小池塘,设在整幢建筑的正南方部位,正应了“片钱半月塘,财谷百千仓”之雅说。
将军第那不动声色的雕梁画栋和青瓦白墙,承载着百余年的风雨沧桑,镌刻着抗法英雄杨发贵的英勇事迹,播下了红军长征过祥云的星星火种,在红军长征的革命史诗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岁月在这里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所有的景物在缓慢中后退,仿佛是一部慢慢回放的老电影,那些依次出场、退场的人和物的片段,如水印般逐渐清晰、明朗,以重点文物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模式永远地固定了下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6 0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