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海事人员挥汗“护航”五万吨煤炭卸载工作
“滚烫”安全检查,只为万家“清凉”
南京海事局龙潭海事处执法人员在“盛帆6号”远洋海轮消防室内检查灭火器、二氧化碳气瓶等消防设备。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戚珂嘉 摄
南京大唐发电厂码头,“盛帆6号”远洋海轮上正在进行煤炭卸载作业。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戚珂嘉 摄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吴春霞 通讯员宁海宣
近日,在南京大唐发电厂码头,“盛帆6号”远洋海轮静静地停泊在码头。船舶岸边,两台卸船机犹如钢铁巨人般矗立着,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煤炭卸载作业。操盘手稳稳坐在操控室内,随着推杆的精准推拉,巨大的抓斗缓缓落下抓起船舱里的煤炭,随后又平稳地将其送到后方的传输带内。这些煤炭将用于保障城市电力正常运转。
虽已立秋,长江岸边依旧热浪滚滚,37℃的高温下,每一抓斗的起落都关乎电厂的运转和城市的清凉。记者跟随海事人员登上这艘远洋巨轮,直击他们如何在高温下为船舶安全、煤炭顺利卸载保驾护航。
一踏上甲板,鞋底便传来一阵灼烫感,让人下意识地缩了缩脚,就连两侧的扶手也被晒得发烫。南京海事局龙潭海事处执法人员陈熙和他的同事,先对甲板展开了细致检查。从缆桩的固定情况,到卸煤装置的接口,每一处细节都不放过。“这些设备都是卸煤作业的基础,确保它们安全,才能让操盘手安心操作。”陈熙一边检查一边说,汗水从他的额角不断滑落。
检查完甲板之后,记者跟随海事人员沿着楼梯爬上了驾驶舱。海事人员随即开始对航行设备、中高频雷达以及航行图等航行设施进行逐个检查。“这艘船从印度尼西亚直航过来,光在路上就花费了9天时间。”船员林建杰说,这9天里,他们24小时轮班值守,海上遇到大风浪时根本睡不安稳。尤其是在机舱值班,温度高、噪声大,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汗流浃背是家常便饭,大家就一个念头,“把这批煤安全送到目的地。”
一旁的陈熙正专注翻阅航行日志,闻言接过话头,同时转头对身边队员叮嘱:“航行日志得逐页仔细看,全船所有设备也都要认真核查,只有把这些细节做到位,才能真正保证船舶航行安全。”
接着,海事人员又沿着陡峭楼梯下到机舱。一推开舱门,巨大的轰鸣声瞬间涌来,实时温度显示52℃。空气燥热黏重,混杂着机油与柴油的气味。两名海事人员手持检查手册和专业工具,在震耳的噪声中靠手势和喊话沟通。“机舱是船舶的‘心脏’。”陈熙提高嗓音说,“必须确保发动机运转正常,它是船舶航行和作业的动力来源,也是码头卸煤工作持续进行的保障。”
机舱检查持续近一小时,他们的制服早已被汗水浸透。“每次进机舱都像蒸桑拿,冬天还好,夏天尤其难熬。但完整检查一遍,至少需要一个小时。”陈熙说。
从闷热的机舱走出后,他们又来到了二氧化碳间。由于煤炭属于易燃货物,消防设备的完好至关重要。灭火器、二氧化碳气瓶整齐排列,海事人员一一认真检查。
整个检查流程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当记者随海事人员下船时,卸煤作业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陈熙介绍,这艘船运载煤炭约5万吨,输送至电厂后可发电近1亿千瓦时,相当于南京市一天的用电量。说话间,巨大的抓斗一次次探入船舱,两台卸船机需连续工作40至50个小时,才能将整船煤炭卸载完毕。陈熙表示,煤炭是保障发电厂运转的重要原料,更是维持城市电力正常运转的关键能源,因此对这类运输船舶的安全检查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确保每一船煤都能安全抵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27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