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老严家三代人,各有各的“使命传承”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2-18 18:0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济南时报

本报记者探访安徽凤阳小岗村:

老严家三代人,各有各的“使命传承”

老严家三代人,各有各的“使命传承”

老严家三代人,各有各的“使命传承”

安徽凤阳小岗村 本版照片均由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王章华 摄

今年80岁的严金昌老人,每天的生活就是帮孩子看看店、晒晒太阳。

【编者按】

1978年-2023年,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45年光辉历程。这场伟大的历史变革,不仅深刻影响和改变了当代中国,也深刻影响和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从农村到城市,这片土地的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每个人的奋斗史都值得被书写。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今日推出《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系列报道,呈现大时代下的普通人。

初冬时节,走进安徽凤阳小岗村,村内友谊大道两侧农家乐、特产店林立,店铺老板热情招呼客人。“大包干”纪念馆南来北往调研、参观的游客,让冬季里的村庄洋溢生机。

小岗村主干道上的“金昌食府”门前,80岁的严金昌老人正悠闲地晒着太阳。45年前,也是一个初冬,严金昌和小岗村村民秘密按下实行包产到户的红手印,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帷幕。45年来,小岗村历经从大包干到土地确权颁证领到“红本本”,再到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一次次探索蹚路,使得这个小村庄,旧貌换新颜,村民的生活也随之大变样。

严金昌一家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严金昌的5个儿子中,有4个在村里开了饭店或超市,生意红红火火,生活迈上了新的台阶。严金昌老人的孙女严妹,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小岗村,成为游客中心的一名导游,在这里收获了自己的天地。

近日,济南时报·新黄河记者走进严金昌老人家中,透过这一家人的命运及变化,探寻45年来发生在这个小村庄的时代之变。

“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

按下“红手印”,是我一生最正确的决定

初见严金昌老人时,他正坐在和儿子开的农家乐门前,和旁边的老人们聊着天。在小岗村生活了80年的严金昌,对这座生他养他的小村庄爱得深沉,哪怕45年前那场大旱,也没有迫使他产生逃离的念头。

时间拉回到1978年,安徽发生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旱灾,凤阳县受自然环境影响,旱情更为严重,整个凤阳县人口外流遍及大半个中国。而当时的小岗村,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供应,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要饭”。那时的小岗村有20户人家,耕地1100亩,但只有300亩适合种庄稼,年人均口粮只有200多斤。

“当时我家8口人,6个孩子张着嘴等着吃饭,不想办法就只能饿死。”严金昌回忆起那个年代,当时他们生产队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村民们的积极性受挫,“磨洋工”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当时的小岗村也曾想过改变生产模式,20户人先分成一个组,又分成2个组、4个组,最后分成了8个组,最后结果,仍是大部分人出勤不出力。”

穷则思变。1978年12月的一个寒夜,小岗村18户农民相约签订“秘密协议”,按下了鲜红的手印,将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按人头分到各家各户,搞起了“大包干”。“签订契约的时候心情既兴奋又紧张,我们把土地分到各家各户,是违反当时的土地政策的。但如果不这样干,就会被饿死。”就在签订契约的当晚,严金昌等人连夜将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分到各家各户,搞起了“大包干”。“红手印按完的那个晚上,几乎一夜没睡。第二天,一家人就起了个大早,拾掇拾掇农具,下了地。”严金昌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场“秘密协议”诞生了历史上著名的“红手印托孤书”,定格了中国农村改革的起点。

时间转眼到了1979年,小岗村粮食总产达到了13万多斤,是过去的5倍,“干了一年够吃5年”;那一年小岗村人均收入由22元增至350元;归还贷款800元,是历史上第一次归还国家贷款。至此,从安徽到全国,从农村到城市,坚冰融化,大地回春,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黄金时代。

严金昌和这个小乡村的故事,至今仍被传颂。而眼下,这位已迈入耄耋之年的老人,每天的生活就是帮孩子看看店,没事遛遛弯、晒晒太阳。站在自家的农家乐外,看着街上人来人往的游客,严金昌感慨:“那枚红手印,是我这一生做过最重要也是最正确的决定。”

返乡“包二代”严德全:

乘着“二次创业”东风,生活过得红红火火

出生于1978年的严德全(严小六)是严金昌的小儿子,对那个决定了小岗村乃至全中国亿万农民前途的事件,他并没有太多记忆。在他的印象里,最深刻的是“大包干”头几年,爹妈特别辛苦,起早贪黑,心思全扑在地里。不过,家中吃得越来越好,家里存下来的粮食也越来越多。长大懂事后,严德全对于父亲当年的做法发自肺腑地敬佩,也感谢父亲当年的选择,让他有一个吃饱穿暖的童年。

当年18个人的创举,使小岗村在全国名声大噪,纷至沓来的调研团、考察团,小岗人笼罩在各种光环之下。然而,“大包干”20多年后,小岗村却再次陷入发展困境。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小岗村全村人以种地为主,没有乡镇企业,全村人均收入仅2000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村集体欠债3万元,村里连续多年没有选出“两委”班子……小岗村人口再次外流,不少小岗人外出打工赚钱。严德全就是小岗外流人员之一,20多岁的他跟着同村人去了合肥、滁州打工。

停滞不前的发展让小岗人认识到,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小岗村要发展,必须得跟上时代的步伐。2004年,在以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沈浩为代表的党组织带头人带领下,小岗村开始了艰难的“二次创业”,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发展现代农业,搞科学种植和农产品加工;发展旅游业,建起了大包干纪念馆,用小岗品牌带火了特色旅游;招商引资办工业,发展工业园区,进行农产品深加工。与此同时,小岗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建设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发展也驶上快车道。据了解,2022年度,小岗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创新高,分别达到1300万元、33000元,比2021年的1220万元、30500元增长6.6%和8.2%。

乘着政策的风口,在外打工的严德全也回到了小岗村,在把家里的土地流转出去后,自己则打算创业。“农村人进厂感觉不习惯,干了一段时间后回来了。后来又学了厨师手艺,最后自己开饭店当了老板。”严德全告诉济南时报·新黄河记者,他们兄弟5个,有4个都回村里开起了饭店或超市。以老严名字命名的“金昌食府”是四哥开的,小岗庄园则是他和他媳妇一块开的。“有时候那边人多坐不下,我这边有空桌能坐下时,会安排客人到我这边吃。家人之间互相照顾,赚得也不少。”随着小岗村旅游业不断发展,游客越来越多,现在,严德全的农家乐年均纯利润十几万元。

严德全的妻子杨兴叶告诉济南时报·新黄河记者,20多年前,她从外村嫁到小岗村时,正值小岗发展进入困境,回头再看现在的小岗,比周边村子富裕不少。从前想都不敢想的家电、楼房、小汽车,现在基本家家户户都有。村里还修起了纪念馆、公立学校、民俗景区,道路等也是越建越好。

“小时候落后的样子已经只能在民俗景区才能看到。45年间,自己家的生活有了质的变化。”严德全说。

逐梦小岗严妹:

大学毕业后回村,在这里收获自己的天地

1997年出生的严妹,是严金昌老人的孙女,大学毕业后拒绝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回到了小岗村,在旅游公司担任解说员。作为小岗村的新生代,严妹自小就感受到祖辈的不易,她理解的小岗精神就是敢想敢干,而这股精神也影响着她的未来。

“我大学专业就是播音主持,毕业时也曾想要留在大城市,但作为一个小岗村人,对宣传小岗村有着责无旁贷的义务,所以就选择回到了小岗村。”严妹解释,别看小岗村只是一个普通村子,但就业机会多、发展机会广,而且解说员这份工作,让她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因为每次给别人讲解,宣传自己的家乡时,内心总是充满自豪。”

作为一名90后,严妹没有经历过小岗村的历史巨变,但她对这段历史还是十分熟悉。“小时候经常听爷爷和爸爸讲,他们那个年代有多么艰苦,如今的生活多么来之不易。”严妹说,后来进入工作岗位,对小岗村的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进而更加了解到长辈们的不易和小岗村历史变迁的意义。在工作中,她也在时刻挑战自己,随着小岗村旅游的发展,面对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成为她的必修课。

像严妹一样,小岗村回乡就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近些年的小岗村,红红火火地发展起了红色旅游产业。几年前,滁州市小岗村旅游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创建小岗国家5A级景区为抓手,启动“当年农家”二期建设,家庭游、研学游正在成为小岗旅游的主导项目。与此同时,小岗村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高标准农田治理、“引水上岗”、“引淮润岗”等项目工程,持续释放农业活力。盼盼食品、凯盛农业等陆续落地小岗村投产,为当地创造了就业岗位。

“小岗村现在有很多就业机会,只要肯干,都能在小岗收获自己的天地。”严妹语气肯定地说。(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李庆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8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小岗村出小岗梦酒了
7月14日上午,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时值二十届三中全会即将胜利召开之际,这个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新老村民们齐聚一堂,品尝着一款叫"小岗梦"牌的浓香型白酒。据小岗梦农业
2024-07-31 22:08:00
小岗“惊雷”,开启中国改革的春天
...久远的年代,逐渐清晰。1978年冬,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实行“大包干”,恰似“一声惊雷”,从农村到城市,融化坚冰,开启中国改革的春天。46载变迁
2024-05-24 09:23:00
沪皖两高校与小岗村共建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基地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姜泓冰“小岗村,一个多次在课堂上听到的地方,今天通过直播课堂走进了大包干纪念馆,了解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我们青年学生要不断培养创新能力,更好担当时代责任
2023-11-25 01:43:00
新春走基层丨小岗分红五连增!产业到“岗”村民日子更红火
...每人分红650元,实现分红五连增。”15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理事长马武俊宣读完后,一份份红包递到了股民手中。凤阳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为“大包干”带头人发放20
2023-01-15 20:06:00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学子深入小岗村探寻“农文旅+”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规划学院“青禾筑乡”实践团在今年暑假期间赴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展为期5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在朱一荣老师的带领下,团队聚焦“农文旅+”新业态发展,深入调研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振
2025-08-21 23:13:00
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E农行动”志愿服务队:E农服务探新路 乡村振兴绘蓝图
...章。聚焦产业发展,构筑乡村振兴“新引擎”服务队走进小岗村垚鑫甲鱼养殖科技有限公司、小岗村匠心农业葡萄采摘园、盼盼食品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和参观学习。服务队走进田间地头,进行直
2024-10-20 14:41:00
沪皖高校共推“改革开放”主题大思政课
本文转自:青年报坐标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沪皖高校共推“改革开放”主题大思政课严金昌老人与学生们共同互动交流。青年报记者刘昕璐本报讯正值改革开放45周年来临之际,昨天,上海对外经贸大
2023-11-25 06:44:00
小岗村:三产融合唱出改革“新曲”
...,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当你来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一定会听到这首传唱多年的凤阳民歌。旋律虽然不变,但是场景在变。过去,说到小岗村,人们第一时间想起的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主
2025-04-21 11:15:00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暨“知行合职行动计划”圆满结束
...一个个皮影形象在孩子们手中活灵活现。师生志愿者走进小岗村。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供图深入基层一线 助力乡村振兴各实践团躬身基层,紧密结合学科专业,充分发挥职教特色,通过系列活动,引
2024-09-05 17:3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青春志愿红 服务情更浓
10月5日,国庆假期已过半,太原公交二公司的20余名青年志愿者依旧热情饱满、精神抖擞。每日清晨,他们身着统一红色马甲,手持指引牌与急救包
2025-10-05 18:19:00
公交司机节日坚守岗位 温暖乘客出行路
10月5日,国庆中秋假期过半,太原公交电车分公司二车队驾驶员坚守岗位,以安全、温暖的服务护送市民出行,成为节日里“最温暖的摆渡人”
2025-10-05 18:18:00
紧急增氧!安徽一收费站向患病乘客伸援手
大皖新闻讯10月4日晚,安徽交控集团淮南中心吴山收费站道口一片繁忙。一场突如其来的紧急求助,让这个普通的国庆假期夜晚变得不同寻常
2025-10-05 18:01:00
逢节必逛!滨港商业中心今潮8弄国庆中秋超百场活动演绎海派过节新玩法
华灯璀璨,共庆佳节。随着2025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点亮全城,位于虹口四川北路的沪上海派潮流地标“滨港商业中心今潮8弄”作为虹口分会场核心活动区域
2025-10-05 10:39:00
记者走基层·假日消费 活力涌动|太行市集 山货荟萃圈粉无数
10月3日,游客在武安市活水乡李家庄村的山李冀·山游市集休闲娱乐。 河北日报记者 苑立立摄青石板路平整延伸,石锅泉水鱼香气扑鼻
2025-10-05 08:34:00
第十四届鼓浪屿钢琴艺术周吸引海内外众多游客沉浸式体验
国际友人在鼓浪屿钢琴码头下沉广场演出,营造浓厚的音乐氛围。鼓浪屿钢琴艺术周推出丰富多样的活动。图为新疆舞者带来精彩的表演
2025-10-05 08:34:00
亲子共赴科学之约 厦门科技馆国庆中秋假期前四天客流量超6万人次
厦门科技馆推出《大鲸家族》特展,吸引众多孩子参观。(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薛尧)国庆中秋假期前四天
2025-10-05 08:34:00
白天玩不尽兴,晚上不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夜游。到迎泽大桥赏夜景、在铜锣湾特色街区淘夜食、去晋阳湖观看实景夜演,体验太原“越夜越精彩”的独有魅力
2025-10-05 07:30:00
10月4日的西铭车场里,太原公交一公司三车队驾驶员们的身上多了一抹亮色——鲜红的志愿者绶带,他们手捧小红旗和国庆主题风车来到站台
2025-10-05 07:30:00
湖北利川发生交通事故 致2人当场死亡、3人因抢救无效死亡
华商网讯 利川市公安局10月5日发布警情通报:来源:华商网 相关热词搜索:
2025-10-05 07:56:00
18年双膝关节痛折磨 济南南郊医院助七旬老人重拾生活信心
一位饱受双膝关节疼痛折磨长达18年的七旬老人,在济南南郊医院骨二科成功接受手术治疗后重获健康,现已恢复劳动能力。如今,老人已能自如地使用农具翻晒农作物
2025-10-04 08:11:00
双节送温暖回访:济南南郊医院骨二科将“人本位”服务送到患者家中
10月2日,正值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当大多数人沉浸在团聚与休闲的氛围中时,济南南郊医院的一支医疗小队却踏上了一段特殊的行程
2025-10-04 08:13: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李子俊这个双节假期,五湖四海的游客纷纷与“宁”相约。南京的“宠粉”举措和南京人的热情好客,让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2025-10-04 08:14:00
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困扰老人多年 济南南郊医院骨二科精准手术解病痛
77岁的老人,多年来因左膝持续疼痛,行走日益困难。每一步都步履蹒跚,姿态不稳,不仅让人担忧其安全,连日常简单走动也成为一种负担
2025-10-04 08:14:00
“唱”游一厦!免费搭双层巴士 听演唱赏美景
唱游巴士专门设置了专业表演区域。图为阿卡贝拉椰子乐队现场演绎歌曲。厦门网讯(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林钦圣 通讯员 江安娜)“坐着双层巴士
2025-10-04 09: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