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以光速前进,1.3秒就可到月球,这么快的速度是怎么测出来的?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6-03 15:50:00 来源:魅力科学君

光速高达每秒钟299792458米,如果以光速前进,那么我们只需大约1.3秒就可到月球。相信大家在对光的速度表示惊叹的同时,也会感到好奇,这么快的速度是怎么测出来的?下面我们就来聊一下这个话题。

以光速前进,1.3秒就可到月球,这么快的速度是怎么测出来的?

伽利略的实验

几百年以前,有不少人都认为光的速度是无限的,无论是多远的距离,光都可以瞬间到达。然而对于物理学家而言,这种观点是很难让人接受的,所以在1638年,物理学家伽利略就设计了一个实验。

根据他的设想,实验人员甲和乙一人一盏配有遮光板的灯,分别站在两座山的山顶(彼此能够看到),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甲打开遮光板,同时记录时间,而乙在看到灯光之后,也马上打开遮光板,同时记录好时间,当甲看到乙的灯光之后,再次记录时间。

以光速前进,1.3秒就可到月球,这么快的速度是怎么测出来的?

伽利略认为,这一套操作下来,就可以知道光的传播距离和传播时间,然后就可以通过“速度等于距离除以时间”这个简单的公式,轻松地计算出光速。

虽然这个实验简洁明了,但是因为伽利略低估了光的速度,同时又高估了人类的反应时间,所以人们根本无法在实验中测出光在山顶之间的传播时间,也就无法测出光速了。

“木卫一”的启示

“木卫一”是木星的众多卫星之一,由于它的运行轨道与木星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平面很接近,因此我们在地球上就可以观察到,在围绕木星公转的过程中,当它“躲”进木星的阴影时就会“突然消失”,而当它从木星的阴影中“走”出来时,又会突然出现。

这种现象被称为“木卫一蚀”,1676年,天文学者奥勒·罗默发现,当地球与木星的距离逐渐拉长的时候,“木卫一” 从木星的阴影中“走”出来的时间就会越来越晚,而当地球与木星的距离逐渐缩短时,情况却正好相反。

奥勒·罗默认为,“木卫一”的公转周期是固定的(约为42.5小时),如果光速是无限的话,那么就不可能出现这种现象,而之所以会这样,只能是因为光速是有限的,距离越长,光到达地球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多,反之亦然。

奥勒·罗默的观点得到了很多科学家的认同,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还根据当时的天文观测数据估算出了光的速度约为每秒钟22万公里。

尽管这与光速的实际值有相当大的偏差,但这也清楚地说明了两件事:1、光的速度是有限的;2、光的速度快得异乎寻常。于是科学家们就开始思考,如何用一种巧妙的方法来精确地测出光速。

阿曼德·斐索的旋转齿轮

以光速前进,1.3秒就可到月球,这么快的速度是怎么测出来的?

如图所示,一个齿轮被放在了光源和镜子之间,当齿轮不动的时候,从光源发出的光从齿轮的缝隙中穿过,在经过镜子反射之后,又会穿过同一个缝隙被观测者观察到。

以光速前进,1.3秒就可到月球,这么快的速度是怎么测出来的?

现在让齿轮开始转动,并越来越快,当齿轮的转速达到一个特定值的时候,反射回来的光就会刚好被挡住,这时观测者就看不到了。

以光速前进,1.3秒就可到月球,这么快的速度是怎么测出来的?

而如果让齿轮继续加速到一个更快的特定转速,那么光源发出的光首先会穿过一个缝隙到达镜子,而当光反射回来的时候,又会穿过下一个缝隙,于是观测者就又可以看到了。

可以看到,在上述的情形中,只需要知道齿轮的齿数、转速以及观测者与镜子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光速。

通过这个原理,物理学家阿曼德·斐索于1849年设计了一个720齿的旋转齿轮,然后将光源与观测者的距离设置为8千米,在实验中,当齿轮的转速达到每秒钟12.67转的时候,反射回来的光就刚好被挡住,而再将其转速提升1倍之后,观测者又重新看到了反射回来的光。

阿曼德·斐索据此测出光速大约为每秒钟31.53万公里,这已经比较接近光速的实际值了。

傅科的旋转镜

以光速前进,1.3秒就可到月球,这么快的速度是怎么测出来的?

1950年,物理学家傅科设计了一种旋转镜(如上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当旋转镜的转速达到一个特定值的时候,由光源发出的光会首先通过“旋转镜”反射到“固定镜”,而当光从“固定镜”反射回来的时候,“旋转镜”刚好旋转一周。

可以看到,在上述的情形中,只需要知道旋转镜的转速以及光路行程,就可以计算出光速。通过这种方法,傅科测出来的光速大约为每秒钟28.9万公里,这与光速的实际值很接近了。

迈克尔逊的“正八角棱镜”

以光速前进,1.3秒就可到月球,这么快的速度是怎么测出来的?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物理学迈克尔逊在旋转镜基础上,设计出了更加精密的“正八角棱镜”,如上图所示,光从光源S出发,经过“正八角棱镜”的反射后到达镜子B,然后再反射到镜子M,再反射到镜子B,再反射回“正八角棱镜”,如果转速合适的话,此时“正八角棱镜”刚好转动8分之1,在经过最后一次反射之后,观测者就可以在位置C观察到光。

对于测量光速,迈克尔逊是非常认真的,从1879年他就开始了光速的测量工作,直到1926年,他在经过了无数次的实验之后,测出了光速的值为每秒钟(299796±4)公里,这相当接近光速的实际值了。

“每秒钟299792458米”是怎么来的?

1865年,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大名鼎鼎的麦克斯韦方程组,以一种几乎完美的方式描述了经典电磁学中的一切,在此之后人们很快就意识到,光其实也是一种电磁波。

以光速前进,1.3秒就可到月球,这么快的速度是怎么测出来的?

这也就意味着,只需要测量出光的频率和波长,就可以利用“波速等于波长乘以频率”这个公式计算出光速,不过由于测量技术的限制,人们迟迟没有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准确的光速。

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的测量精度也在日益提高,研究人员计算出的光速也越来越接近实际值,在1983年的国际计量大会上,1米被重新定义为“光在真空中前进1/299792458秒的距离”,换句话来讲就是:“真空中的光速为每秒钟299792458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3 18: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170多年前测量光速的方法,可谓是天才的构思!
...隙中穿过,在角度合适的情况下,此时位于齿轮后方面的观测者,就可以看到从镜子反射回来的光。好的,现在我们让这个齿轮旋转起来,在转速较慢的情况下,观测者就会看到从镜子反射回来的光
2023-09-25 13:51:00
宇宙是虚拟的吗?科学家:在光速限制下,我们无法看到宇宙的全貌
...相信这一切,但是根据量子力学的理论,我们能够知道,观测者能够改变事物的最终结果,而且量子纠缠也证明了心理感应可能是对的,或许我们的宇宙并不是一个,而是有很多个,在我们的宇宙外
2023-01-08 10:00:00
以99%光速飞行,飞出太阳系需要多少时间?飞出银河系呢?
...不变原理,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恒定不变的,与观测者和光源的运动无关。意思就是说,对于一束在真空中传播的光束而言,无论你的运动方向是与它相同还是相反,又或者是静止不动,这
2024-06-03 15:57:00
追光之旅跨越四百年
...轮静止,那么反射回来的光将原路返回,通过齿缝就会被观测者看到。如果齿轮转动的足够快,那么光速便可得到测量。最终,菲佐求得光速为313300千米/秒,他也成为地面上用实验方法测
2023-09-15 05:45:00
争论了2000多年,光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现在终于有了真正的答案!
...仅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而且公认光速是不变的。对于观测者来说,光是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的,光速等于光经过的空间长度除以时间。既然光速是永恒不变的,一旦光经过了空间长度改变,那只
2024-06-07 13:46:00
破解光速谜团,为何无法超越光速?
...空间的相对性也是相对论的一个关键概念。根据相对论,观测者的位置和速度会影响他们对物体运动的观察结果。当一个物体靠近光速时,它会变得更短,并且在它前进的方向上,观察者会感觉到它
2023-11-30 16:07:00
怎样证明光速在宇宙的任何地方任意时刻都是一样的?
...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光源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观测者测量到的光速仍然恒定,这再次强化了光速不变的概念。在更现代的实验中,科学家们利用高精度的原子钟和激光技术,对光速进行了
2024-06-06 14:25:00
1秒跨越1光年?瞬间移动真有可能实现吗?
...过其附近时,其传播路径也会出现同样的弯曲,因此如果观测者和光源之间有一个大质量的天体,来自光源的光线,就会因为这个大质量天体造成的时空弯曲而更多地被观测者观测到,甚至还可能会
2024-05-31 09:28:00
我们所看到的宇宙,并不是真实的,而是来自数千年前的景象?
...度的,这个速度大约为每秒30万公里,我们也将其称之为光速。因此我们所看到的一切色彩其实都是通过可见光传播过来的,从理论上来看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有“延迟”,也就是你所看到的一切
2024-06-06 14:21: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