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世博文化公园
上海爱鸟周系列活动——公园观鸟
暗访夜精灵——观察蜘蛛的“八卦阵”
黑脸琵鹭
关爱乡土动物——边观察乡土动物边完成探索问题
园艺大讲堂——曲阳公园举办水仙花雕刻
争当小农夫——开展宝山区家庭小菜园种植评比嘉年华展示活动
自然趣玩屋——探究课程之《鸟类是如何适应飞行的》,通过标本显微观察探究鸟类羽毛的奥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以走进、回归自然为主要特点的自然教育成为公众喜闻乐见的需求。
自然教育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生动实践,成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载体、社会关注的新热点和林草事业的新亮点。
上海绿化市容(林业)部门为此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2019年以来,通过成立上海自然教育总校、开展自然教育基地认定、召开上海自然教育工作推进会等一系列举措,构建起队伍规范、门类齐全、课程精湛、管理智能、受众广泛的自然教育工作新格局,引领了都市绿色新风尚、开创了都市自然教育新篇章。
交流研讨促发展
2024年5月25日,第四届中国自然教育大会正式拉开帷幕,大会以“上海,更好的自然教育”为主题,以分享自然教育经验、探讨自然教育模式,增强自然教育发展动能。
第四届中国自然教育大会由中国林学会、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林业局)、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生态文化协会、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和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主办。
大会采用“1+5+N”形式举办,在上海中医药大学设立主会场,在上海动物园、上海植物园、上海市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上海辰山植物园和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设立5个分会场,在全国设立N个平行分论坛。大会还将举办自然教育展、上海自然教育创新大赛等特色活动。
大会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社会创新、全民参与”为发展主线,突出自然教育的社会效益,联合各方力量,整合自然教育资源,丰富自然教育形式,完善要素配置,推出系列活动,宣传上海品牌,展示全国经验,掀起自然教育活动的高潮,努力扩大社会影响力,为促进全国自然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自然教育“家底”丰
绿地、森林、湿地,构成上海生态空间要素的同时,也为上海自然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公园绿地方面,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上海大力推进绿化建设,让市民拥有越来越多看得见绿、闻得到花、走得进去的城市绿色生态空间。截至2023年底,上海各类城乡公园达832座,绿道总长度达1769公里,立体绿化达550万平方米,80余处单位附属绿地实现开放共享。
森林方面,上海近年来持续提高森林覆盖率,水源涵养林、沿海防护林、护岸林、生态片林、生态廊道、开放休闲林地等星罗棋布,构筑绿色屏障的同时,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供休闲游憩场所、美化城市生态景观、提供动植物栖息地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截至2023年底,上海已建成开放式休闲林地123座,其中千亩休闲林地8座,为城市增加“可穿行的绿洲”。
湿地方面,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是一座建立在湿地上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统计,上海范围内湿地面积约7.27万公顷,其中,国际重要湿地2处,国家重要湿地1处,市级重要湿地13处,国家级湿地公园2座。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以及人工湿地共同构成了类型多样的上海湿地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为生物提供栖息和繁衍场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丰厚的自然家底,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根据最新的《上海维管植物名录》,上海记录了野生植物1199种。截至2023年底,上海区域范围内记录到陆生脊椎动物622种,其中,兽类44种,鸟类527种,爬行类36种,两栖类15种。此外,上海记录到昆虫2961种,长江河口水域记录到鱼类332种。上海是2400万人与众多野生动植物共享的家园。
统筹协作创品牌
统筹规划、多方协作,上海推出了一系列自然教育活动,形成了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自然教育活动和平台。
上海自然教育学校(基地)是提升上海自然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上海自然教育总校成立4年来,先后开展了3次自然教育学校(基地)的申报评选工作,共有31家单位获批。
一批自然教育学校还荣膺国家级称号,目前,上海辰山植物园等9家单位荣获中国林学会授牌的“全国自然教育学校(基地)”称号;上海辰山植物园、东方绿洲、上海动物园和长兴岛郊野公园等4家单位获评全国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
上海绿化市容(林业)、生态环境等部门还启动了生物多样性体验中心建设,已在上海植物园、华泾公园、长宁区新泾镇设立了3家生物多样性体验中心。
“上海植物园自然教育中心更大的意义是‘可亲近’。”上海植物园科普中心负责人陈婷媛表示,以往传统的自然教育需要“登堂入室”,不够接地气,这也是近年来沪上公园陆续推出的夜公园自然科普导赏名额被秒杀的主要原因。将自然教育中心设在中心城区的公园内,周边居民就有了随时在“家门口”参与生物多样性活动的积极性,而且上海植物园本身就是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大舞台”,人们在自然教育中心集合,在导赏员的带领下,深入公园的各个区域,享受探寻自然精灵的乐趣。
有了高水平平台的支撑,上海自然教育蓬勃发展,自然教育机构数量显著增加,服务对象从以往以青少年为主扩大至全年龄段市民。从去年开始,上海探索“公园+科普”新模式,在黄浦、徐汇、长宁、静安打造首批4个“公园+科普”示范区,举办260余场“葩科”系列活动。以市民绿化节为抓手,上海多年持续开展绿化大篷车、流动花市等活动,开展线下活动1494场、线上活动24场,累计服务市民80余万人次。夯实人才队伍,上海已举办两期全国自然教育师线下培训班,培养了67名获得中国林学会认定的自然教育师。
进一步挖掘都市特色,上海持续开发不同时节、类型面向全龄受众,兼顾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的自然教育课程,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自然教育品牌。上海辰山植物园的“小植物学家”、上海动物园“动物奇妙夜”等已成为可持续主题品牌;东方绿舟秉承“童趣、情趣、野趣”主旨,打造了五育融合的自然教育营地;上海市绿化指导站问不倒的“绿博士”公众号,成为市民喜爱的城市自然科普平台;长宁区绿八社区的“生境花园”成为“家门口”的自然教育场所。
品牌活动简介
■爱鸟周
每年4月的第2周是上海爱鸟周。上海已连续43年举办爱鸟周活动。近年来,上海市林业总站以“爱鸟周”活动为契机,围绕年度爱鸟护鸟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集中开展“爱鸟助飞”趣味闯关、市民观鸟大赛、“自然有TA”主题征文和摄影、公益市集等一系列主题突出、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爱鸟周”自然教育活动,吸引数百万公众参与,提升公众对鸟类保护的理解,也发动了更多社会力量参与鸟类保护工作,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精灵之约·暗访夜精灵
上海植物园在2009年启动了“精灵之约·暗访夜精灵”夜游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科普讲座、特色生境体验等。最精彩和受欢迎的活动是“夜游”导赏,让大小朋友们深入探索大自然的神奇和奥秘,了解生物多样性,领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精灵之约·暗访夜精灵”夜游活动已成功举办15届,累计吸引5万多人参与。响应公众“开放更多名额”的呼声,上海植物园将“精灵之约·暗访夜精灵”夜游活动复制推广到全市多个社区和公园,还推出了夜游在线直播,让更多人有机会亲密接触并了解自然。
■关爱乡土动物
乡土动物与人们有深刻的情感纽带。上海动物园开发了“关爱乡土动物”自主探索活动,参与者通过实地观察动物、阅读科普展示内容、聆听饲养员讲解等途径,了解乡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进而完成自主探索学习的任务单。自2019年乡土动物区开放以来,上海动物园每年5月开展自主探索活动,该活动年均线下参与人数在3000人次以上,入选上海素质教育优质课程资源“校外行走课程”。
■园艺大讲堂
上海城市公园发展日新月异的背后,是众多园林绿化专家与职业技能人员的汗水和智慧。园艺大讲堂正是让市民通过园林绿化专家的讲述与教授进一步了解自然、园林绿化的平台。2015年,上海市公园管理事务中心启动“园艺大讲堂”项目,融合导赏、讲解、园艺技能教授等多种活动形式,实现了月月有课堂、年年有特色的目标。截至目前,上海已有70多座公园开设园艺大讲堂,每年组织专题讲座300余场。
■争当“小农夫”,收获“绿生活”
宝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2019年启动了“争当‘小农夫’,收获‘绿生活’”主题活动,有“植物知识我探究”“蔬菜农场我实践”“形态特点我观察”三大主题七大板块活动,涵盖了植物种植、植物识别、植物探究等多个方面,鼓励引导孩子们在植物世界里潜心观察、细心感触,截至目前已吸引2400多名师生参与。
■自然趣玩屋
自然博物馆是人们学习和了解自然历史、生物多样性等知识的场所。上海自然博物馆创建“自然趣玩屋”教育品牌,包含探究课程、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科普图书、资源包、虚拟现实视频、科普游戏等六大系列原创科普资源。其中,探究课程以“基于实物的体验式学习、基于实践的探究式学习”为理念,聚焦生态、动植物、古生物等主题,通过观察记录、主题演示、趣味游戏等寓教于乐的形式,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探索欲,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理念。自2015年起,已推出73门课程,10万余人参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5 08: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