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史前生物“驴头狼”再现世,灭绝时长50万年,它的重现预示什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2-15 22:4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引言

《朱子全书·治道二·祯异》有言:“使一日之间,云消雾散,尧天舜日,廓然清明。”此间所言烟消云散便是消失得干干净净的意思,在地球的发展历史上,从生命诞生日起,地球上的物种由少变多,之后又由多变少。

在几十亿年的时间多番变化,而这些生命虽然存在过却因为大自然的力量消失得无影无踪,连一丝线索都不曾留下。这实际上就是在告诉人们,即便我们的科技再发达,也不可能抵挡住大自然的力量。当人们在得意忘形的炫耀自己科技成果,并想用其对抗大自然的时候,就应该想想曾经的恐龙是怎么灭绝的,人类有一天是否也会遭遇这样的磨难。

史前生物“驴头狼”再现世,灭绝时长50万年,它的重现预示什么?

这些问题基本不可预测,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如果我们再继续破坏环境,地球上的物种将会越来越少。不过好在人们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对环境的保护也在日益加强,这不,在我国神龙架境内就出现了驴头狼,不过驴头狼已经灭绝50万年,这一次出现又在预示什么呢?

关于驴头狼这种生物,现代各种关于动物的并没有记载,也找不出和它相似的动物,但在《山海经》中倒是出现了类似的动物。只不过人们认为《山海经》中所记载的动物基本不存在,偶然见到稀奇动物,自然震惊。而当大家1970年看到这只驴头狼的时候,却没有重视,他们只当这是凶残的食肉动物给杀了。

史前生物“驴头狼”再现世,灭绝时长50万年,它的重现预示什么?

不过这只驴头狼也算是自找麻烦,当时人们发现它的时候,它竟然跑到了猪圈里,准备对猪下口。在1970年一头猪自然是非常值钱的,占人人收入的一大部分,这只怪东西想要吃猪,人们自然不可能放过它。于是这只出现了没多久的驴头狼被保卫人员直接了结,等他们走近一看,才发现这是个人类都认不出的驴头狼身的怪物,如果抓起来还是一个新发现,只不过这头驴头狼已经死透,要研究只能等待下一次机会。

11年之后,人们果然又发现了一只驴头狼,这只出现在石屋头村的驴头狼在水边喝水。原本人们想将这只怪物逮住,但没想到这只怪物看到人就跑,根本没给人逮住它的机会。那些目击者说这只怪物非常奇怪,身体上狼身,可整个头部却和驴没什么区别,如果不是换头手术作用有限的话,人们几乎以为这是哪个研究所跑出来的小白鼠。

史前生物“驴头狼”再现世,灭绝时长50万年,它的重现预示什么?

根据村民们的描述,专家猜测这可能是四不像,但这种说法很快就被村民们否定,因为这些怪兽会吃肉,如果它们饿极了,还会吃人咬人,明显那只喝水的驴头狼还没有饿到失去理智,敢和人类作对。

那么既然不是四不像,这驴头狼到底是什物种。根据专家的继续调查研究,他们发现它有可能是沙犷,但相较于驴头狼的历史,沙犷的历史非常久远,不仅生活在700万年前,且在200万年前就已经灭亡,比人类出现的早。又在人类还未出现的时候就已经灭亡的动物,为什么会出现在在这个时代呢?不过关于这个动物的物种的种类专家也只是推测,还未得到准确的答案。

史前生物“驴头狼”再现世,灭绝时长50万年,它的重现预示什么?

答案扑朔迷离,这种动物却时常出现,在1988年村民们又发现了一头驴头狼。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们发现这头驴头狼十分凶残,又懂得和人类周旋,更是有伤害人类和家禽的本性。虽然这种动物还不能对人类造成威胁,但对它的未知还是让人的心一直悬着。

史前生物“驴头狼”再现世,灭绝时长50万年,它的重现预示什么?

如果这种动物真的是史前生物,为什么会出现在现在呢?如果是预兆,想来它也是预示着神农架当地的环境越来越好,连史前动物都能再次诞生。不过另一方面显示的则是大自然的深奥,但凡大自然出现什么变化,都足够让人类研究很久,这也提醒人类,千万不要拿自己现在的科技去和大自然炫耀,无视大自然只会被大自然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史前生物“驴头狼”再现世,灭绝时长50万年,它的重现预示什么?

结语

实际上,《山海经》上所描述的动物不一定是不存在,它们很有可能存在一段时间,只不过因为环境的变化或者是生物链的变化而灭亡,导致现在的人们根本没见过,连专家也未曾找到相关线索。人类之所以能够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很大原因是人类能够大胆想象并实现设想。对于未来人们尚且如此,大胆想象历史又有何不可呢?

参考资料:《朱子全书·治道二·祯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6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几乎每种动物都有天敌,为何骆驼好像没有?食肉动物真不吃它吗?
...物等等,人们知道的这些天敌关系大多是因为它们生活在大自然中,而骆驼这种极具适应力的动物,大多数都是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的,人们很少能看到骆驼和它的天敌之间的对决。但其实骆驼作为一
2024-06-19 14:12:00
“除了长江白鲟,很多动物都已经见不到了”
...再次被人反复提及。尽管已经来到了8月、过了立秋,但大自然带给人们秋天里的第一份礼物,却不是逐渐变得凉爽的气温——比以往更热的高温还在北半球四处徘徊,超强台风和暴雨带来的百年一
2023-08-17 21:15:00
驴友在新疆沙漠发现神奇小动物,像个球形“鼠标”,一年睡九个月
...虽然世界上存在着许多神奇可爱的小动物,它们在广阔的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然而,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喜爱而将它们束缚在我们的生活中,因为我们无法预测它们是否会
2023-11-05 15:45:00
《雪豹和她的朋友们》:自然与人类映照的影像探索
...正常生命轨迹。这样的选择是充分尊重自然规律,也理解大自然的残酷,保持对生命的敬畏,也是保持生态的平衡。影片对现代自然保护的价值观的把持也值得称道。强调影片充满着浑融的和谐观。
2023-08-06 12:44:00
玛雅预言成真?深埋冻土的物种频繁“复活”,自然或在给我们警告
...都是说人类如果“不种善因就不得善果”,人类一再损害大自然的健康,总有一日会收到大自然的“病历清单”这在所难免,只不过是来得早还是来得晚罢了。而与雅玛预言相比,人类更应该相信人
2022-12-24 03:00:00
自然界存在不少两栖动物,为什么没进化出三栖动物?大自然不允许
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历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从最初的单细胞生物,到如今形态各异的动植物,生命在不断地进化中形成了适应各种环境的生物。两栖动物,这一特殊的群体,它们既能在水中游弋,也
2024-09-09 10:36:00
豆瓣9.1分收官!纪录片《亚洲》书写亚洲大陆的神秘与浪漫
...越多地使用电子产品来获取有关这个世界的信息,真正与大自然面对面接触的机会变得少之又少。再加上人类长期居住在城市,对野生动物和自然生态的认知与了解更是愈加匮乏。而纪录片《亚洲》
2024-12-23 17:34:00
AI会帮助我们与动物交谈吗
...项目“有巨大的变革潜力。我们的主要任务围绕着开启对大自然的理解,并由此改变我们与大自然其他部分的关系”。虽然保护动物本身令人印象深刻,但创建一个了解所有动物交流的基准工具也对
2023-07-05 17:55:00
一个濒危物种消失 释放的资源能让其它100个物种活得更好
...和磷虾的情况!我们很难全部窥见所有生物之间的关系。大自然会自行找到平衡,生态在人类干预之前就是处于平衡状态的,如果人类干预让一个物种消失,这意味着平衡被打破,大自然需要重新寻
2025-05-19 00:1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