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六国联军合纵伐秦首战失利,为何第二战却能打进函谷关?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22 11:50:00 来源:戏说三国

六国联军合纵伐秦首战失利,为何第二战却能打进函谷关?

函谷关一直以来都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它起源于秦穆公时期,为报崤之战秦军战败之仇,秦穆公从晋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修建关隘而得名。因关隘险要,隘口仅能容一车通行,而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

战国时期,日益强盛的秦国为了一统华夏,经常从此关隘东出中原,函谷关成了隔绝秦国与中原六国天然的险要屏障。但是,中原六国也不甘秦国攻城掠地,多次对秦国的东进展开反击,就在函谷关下展开了两次争夺战。对于这两次战争,秦国以一国之力抵抗多国联军,第一次交战,秦国取得重大胜利,但第二次,却遭到了巨大失败,甚至把以前占领的魏韩两国的领土都退还给了人家,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六国联军合纵伐秦首战失利,为何第二战却能打进函谷关?

第一次函谷关之战,中原六国合纵伐秦,结果大败而归。

桑丘之战,秦国被齐国打败,主攻联横的秦相张仪不得不以探子身份进入魏国,并顺利占上了国相的位置。可时间不长,他不断向秦国传回的情报受到秦国重视,并对魏韩等国进行打击,魏王在公孙衍不断的进言中疏远了张仪,并把他撵下了台。

公孙衍接任魏国国相以后,利用中原诸侯国多次受到秦国打击的共同仇恨,充分发挥合纵的优势,从而把六国的思想统一到了出兵攻打秦国的认识上来。公元前318年,六国达成共识,以楚王为纵长,各国出兵攻秦。

但这六国表面上思想统一,在行动上却差之甚远。一方面,魏赵韩传统三晋势力因为跟秦国直接交界,平时也饱受秦国打击,所以他们行动迅速,而且求战意识浓厚。另一方面,楚齐两个大国表面答应合纵,私底下却碍于大国面子,不愿意跟秦国交恶,尤其是楚怀王内心惧怕秦国,暗地里打听齐军动向,齐国打楚国也打,齐国不动楚国也不动。

六国联军合纵伐秦首战失利,为何第二战却能打进函谷关?

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当魏赵韩三国兵马已在函谷关排开阵势时,齐国兵马还没出大门,楚怀王作为纵长也在半路上走走停停磨洋工,而另外一个诸侯国燕国也是左顾右盼,迟迟没有行动。

本来,中原各国为了这次行动,提前做了很长时间功课,魏国还跟西狄义渠取得了联系,让他们暗中策应,好给秦国来个东西夹击。

但纸上方案做得再好顶不上实际行动的检验,对于联军的进攻态势,秦国迅速作出了反映,除了派出大将樗里疾与司马错正面出击外,还用千匹文绣和一百名美女送给义渠,从而解除了秦国背后的威胁。

秦将樗里奚在充分观察当面敌情形势后,果断在函谷关对力量相对薄弱的韩军展开重点打击,并在修鱼大败联军,斩杀韩军主力八万多人,还俘虏韩军主将,从而一举击破魏赵韩三家联盟,其它诸侯见状纷纷半路而退,秦军大获全胜。

六国联军合纵伐秦首战失利,为何第二战却能打进函谷关?

纵观第一次函谷关之战,联军战败的原因不言而喻,就是齐楚两个大国相互观望造成的,作为纵长的楚怀王更是名不副实,落得了六国打一个反被挨打的笑柄。

第二次函谷关之战,中原四国合纵伐秦,秦国割地求和。

有了第一次合纵攻秦失败的教训,魏赵韩三家似乎看到了楚国不能再信任的苗头,他们把目光锁定在传统大国齐国身上,希望齐国带他们一起抵御秦国的虎狼之师。

公元前298年,秦国展开了对楚国的灭国之战,齐国国相孟尝君认为这是攻打秦国的最好时机,于是联合楚国以外其它中原国家,准备合纵伐秦。由于燕国跟齐国有灭国之仇,燕国不愿参加。赵国由于刚换相国,腾不出手来参加战斗。最后就只有齐魏韩三个主要力量,和两个小国宋和中山国跟随作战。

六国联军合纵伐秦首战失利,为何第二战却能打进函谷关?

这支临时组建的多国联军在齐国国相孟尝君的率领下,一路过关斩将一直杀到函谷关下,由于秦国主要作战兵力都派到灭楚之战去了,秦昭王就派向寿在函谷关死守,两军在此相持达一年之久。

由于时值隆冬,联军兵马再多也无法拿下关隘,相反,还给联军驻扎带来麻烦。开春以后,眼看着攻打楚国的大军就要撤回,孟尝军命令齐国大将匡章带领兵士日夜攻城,守城秦军饥寒交迫,终于不敌联军败下阵来,当灭楚秦军得知函谷关失利的消息准备回师增援时,为时已晚。

眼见联军突破函谷关,毛寿带领秦军退守潼关,秦王不得不召集群臣研究对策,最终以割让原先抢占的魏韩城池为条件,与联军求和。

六国联军合纵伐秦首战失利,为何第二战却能打进函谷关?

第二次函谷关联军之所以能取得胜利,一是时机找得准,秦国主力都不在家。二是秦军缺乏主帅,都远征楚国去了。三是联军指挥有方,没有出现临阵逃跑的。这一战,齐国也算为魏韩两国出了口气,以往大战,魏韩只是挨打的份,这次不仅赢了,还收回来几座城池,既然秦国主动求和,也算给这次战争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22 13: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战国格局:揭秘六国合纵攻秦为什么不能成功?
...命为“纵约长”掌握六国宰相印,使得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然而,由于合纵联盟各国各自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参与,因此其根基并不深厚。前332年,秦国派公孙衍出使齐国、魏国,一起征
2024-03-30 06:49:00
六国联合伐秦五次为什么都失败了
...但是实际出兵和秦交战的,只魏、赵、韩三国。联军攻到函谷关,秦出兵反击,魏受到损失较大,魏使惠施到楚,要和秦讲和,楚先魏而与秦和谈,于是五国于是纷纷退兵。次年秦派庶长樗里疾乘胜
2023-05-19 16:33:00
蕞之战谁是主力统领
...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取寿陵。《史记.楚世家》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史记.赵世家》四年,庞暖将赵、楚、魏、燕之锐师,攻秦蕞
2024-04-30 22:35:00
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策略,秦国崛起与六国的应对
...韩、魏、燕五国刚有楚国为合纵长牵头组织起联军,刚到函谷关外,而秦军得到消息也没选择据险关而守,选择了出函谷关,准备与五国联军玩把大的硬碰硬,谁曾想秦军刚出函谷关,五国联军就败
2023-09-27 07:12:00
六国合纵也无法与秦国匹敌,因为他们成为了一盘散沙
...乱,仅凭赵魏韩,能够重现昔日晋国的辉煌,把秦国堵在函谷关里出不来吗?恐怕除了天生乐观的人以外,其他人都不敢对此抱有什么期待了。因此,第一种方法或许会在短期内奏效,但长期绝对坚
2023-04-17 15:58:00
合纵抗秦的最后一役五国联军连连败退
...所面临的困难,由于曾经的西进的大军皆在秦的重要防线函谷关受到阻碍,于是他下令迂回至函谷关以分路进攻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也正是因此他们的大军和吕不韦率领的秦军狭路相逢于蕞,吕不
2025-01-16 18:42:00
信陵君死后,六国合纵抗秦再无胜利是为何?
...此东方诸国便发动了五次合纵抗秦,也有取得秦人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的胜利。但为何自魏国信陵君死后,六国再无合纵胜利呢?六国不足以抗秦吗?事情提要,辨其第四次合纵公元前247年,中
2023-11-17 16:36:00
秦国和赵国的区别为何如此之大
...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这一次合纵攻秦仅仅是取得了胜利,将秦兵攻退进函谷关内就完事了,并没有攻进函谷关去。其余的三次失
2023-04-22 11:14:00
秦灭六国,六国为何不联合对抗秦国
...时与齐国结盟,诱使齐国与宋国攻打魏国,而五国联军在函谷关被秦国击败,公孙衍的合纵未能成功。合纵连横苏秦则历史上较有著名的纵横家,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成功说服六国结盟,共同对付秦
2024-07-15 21:0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