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衡水日报
我市全面推进公路灾后修复重建工作
125. 53公里已抢通,预计年内可全部恢复通行
本报讯(记者焦明瑞)56条段公路、142.5公里受灾……受今年暑期洪涝灾害影响,我市部分交通基础设施损毁或淹没。灾情发生后,全市交通运输部门迅速响应,勘查灾情、制订方案、调配力量,高标准推进水毁公路灾后修复重建工作。
目前,已抢通受阻公路125.53公里,其中农村公路抢通断点36处,修复饶阳县G240姚庄桥南堤水毁涵洞1处,预计年内可全部恢复通行。
洪涝灾害过后,市交通运输局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水毁路段开展实地勘查,统计了全市公路基础设施水毁情况,其中饶阳县受灾严重,多达44条公路被冲毁或淹没。经市交通运输局实地勘查和省交通运输厅核查确认,需实施姚庄特大桥南至南堤段提升工程2081延米,修复重建干线公路人行便道、排水及涵洞5项,农村公路及桥梁10项,预计投资约2.4亿元。
与此同时,该局制订《衡水市洪涝灾后交通基础设施重建工作方案》,成立洪涝灾后重建工作“一办八组”,建立灾后重建任务、责任、时限“三个清单”,压实责任,细化举措,明确责任人和工作完成时限,实行清单化、台账式管理,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水毁灾后修复重建。
“整个重建工作,遵循‘应急与谋远相结合、恢复与提高相结合、重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先通后畅、先急后缓,突出重点、提升标准、精心设计、科学重建,最终使灾区交通整体水平超过灾前,防灾抗灾能力显著提升。”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已按照市灾后重建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多次赴省交通运输厅进行汇报沟通,为我市公路灾后重建争取最大政策资金支持。目前,全市公路修复重建工作正有序推进。
其中,抢修保通路段,确保通车及出行安全后,方可通车通行;受洪水长时间浸泡路段,暂缓通车,待完成公路主要路面技术状况指标检测后,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相关方案;损毁严重路段和桥梁,根据受灾实际,对水毁公路和桥梁分类施策,加快制订修复重建方案,原则上适当提高建设标准,增强抗灾能力。同时,进一步强化现有公路排水防护,及时增修、改建和完善排水沟、截水沟、边坡坡面防护、路基冲刷防护等排水防护措施,加固路基防护,有效减少公路外水流的干扰影响,提升公路整体防灾抗灾能力。
从提高防灾抗灾能力、满足群众需求意愿和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出发,市交通运输局按照“确保原标准修复重建”和“适度超前提高标准新改建”相结合的原则,将高标准建设与现代化交通物流强市相融合,与新型城镇化、文化旅游等协同推进,以重建促安全、促需求、促发展,为我市交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打造新引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7 12: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