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 市民拿着暖瓶、水壶来打啤酒,更有提着米达罗(青岛方言,指白铁皮做的小桶)来的。或家里或饭店里,用大海碗一饱口福。再后来改为塑料袋打酒,更被编进了‘青岛四大怪’(骑车没有走路快,啤酒装进塑料袋,泳衣泳裤穿在外,屋顶都是红瓦盖),名扬海内外。”
“第一家叫我记住的啤酒屋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波螺油子,一间五六平米的小屋常能挤满十几个人,来来往往的酒客端着清一色的罐头瓶子,五毛一斤。在这里,我知道和领教了‘站碗’这个青岛啤酒文化的专有名词。”在王音的记忆里,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啤酒屋在岛城逐渐兴起。
心萍啤酒屋、眼镜啤酒屋、松江路啤酒屋、南山啤酒屋……过往那些逼仄的小屋里没有尊卑客套,无论熟悉还是陌生,有时间就坐下说两句话,没时间喝一杯就走人,总有一种无形的默契。
“啤酒屋里面哈酒,讲究的就是个气氛。不管是大海碗、罐头瓶子,端起来就哈,扬起脖就干,山南海北,胡侃聊天。店家开始简单加工小菜,也接受顾客自己带食材来加工,收取一定的加工费。不管什么季节,啤酒屋只要一开门,就会有人来哈酒,哪怕是寒冬腊月,外面飘着小雪,也会有人来打散啤。这时候哈酒设备也升级了,大罐到小炮弹,小饮用菠萝杯,不过瘾直接用扎啤杯。”
“每一天,岛城的大小啤酒屋,都会演绎着各种各样的市井风情画面,可以说,啤酒屋就是一个有酒有故事的地方。这里就是一部永远写不完的小说,播不完的连续剧。”王音感慨道。
在王音对啤酒屋的寻访中,一种独特的小物件——酒牌,成了他的收藏品,“用酒牌换酒,青岛的老啤酒屋皆是如此。顾客来了先要5个酒牌或者10个酒牌,一个酒牌代表一杯啤酒,按照拿了几个酒牌,酒钱先付上。上一杯酒就还给老板一个酒牌,最后结账的时候,看手里剩余几个酒牌,就管老板退几杯酒钱。”喝酒喝糊涂了,账目容易乱,这样看似笨拙的计数方式,细品起来倒是蕴含着几分民间智慧。
“啤酒屋里的场景,是青岛最基层、最真实的生活故事,我让更多人了解了咱们青岛的啤酒屋,咱们鲜活的平民生活!”如今因为身体原因,王音很少出门,但是空闲了,他还是会拿出那些记录了生动场景的照片细细品味。
每一张照片的拍摄点、当时发生了什么场景,王音都记得清清楚楚。“有一次我路过一家啤酒屋,楼上的居民从阳台上垂下一根绳子,绳子的底端用夹子夹着钱,吆喝一声:‘买酒了’,楼下啤酒屋的老板便接过钱,把打好的酒拴在绳子上,装满酒的塑料袋就这样慢慢地被提升到半空。这个场景我觉得很有趣,就拍了下来。”
王音的镜头也记录下老青岛人对啤酒屋的“执念”,“大年初三是青岛人习俗里的大日子,很多大老爷们走完丈人家,把媳妇孩子送回家,回头就去楼下的啤酒屋喝上一杯,聚会的好酒他们不稀罕,就稀罕散啤这一口。”
“在青岛,酒吧是泊来的,她是极少人的‘酒醉的探戈’!啤酒馆是原创的,她是多数人集体欢愉的‘啤酒桶波尔卡’!”王音曾经在自己的《啤酒桶波尔卡——青岛啤酒馆群落及民间话本》结尾中如是定义。
开车7小时来“寻味”
文哥没有看到过王音描述啤酒屋的文章,但他总想给啤酒屋总结出一个通俗的精神内核,“每次我去不同的啤酒屋拍摄,都会问老板,你觉得啤酒屋文化是啥?这么多人喜欢啤酒屋,它的魅力是什么?”
他得到的答案大都是:一个马扎子,一杯酒,老朋友坐下聊聊天,谈谈人生,没有压力。
7月6日傍晚,回啤酒屋的路上,文哥和李连杰遇到一辆车牌豫A开头的外地车,司机从摇下的车窗探出脑袋,一眼便认出了文哥。“往前走,找个车位把车停下就行。”文哥赶紧上前招呼引路。
来人是文哥的粉丝,通过抖音预订了当晚的桌位。“我们今天早上四五点就起床了,开了7个小时的车,专门来体验青岛的啤酒屋。今晚不走了。”从郑州来的一行四人刚在啤酒屋的院子里落座,其中一个年轻人就开了腔。
文哥拱手抱拳表示感谢,随即打了一燎壶精酿啤酒给客人们端上桌,热情地介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青岛人喝啤酒的主要器具就是大燎壶和罐头瓶子。”
对于远道而来的客人,文哥已经见怪不怪,预订他啤酒屋的十有八九是外地人,在某视频平台上,“文哥探店”的粉丝近50万,很多网友在平台上看到他关于啤酒屋的介绍,好奇用大燎壶和罐头瓶子喝啤酒是种什么感受,便一脚油门“杀”到青岛。
外地客人来了,文哥会格外热情地尽地主之谊。端上钉螺时,他会问一句:“会不会吃?”对方说:“会,大头吃不出来,再吃小头。”文哥笑着补提醒说:“小头先吸一下,把里面的肉顶紧了,再吸大头。”
文哥在前面打酒、上菜,他媳妇则在后厨蒸煮客人带来的小海鲜,李连杰跟在一旁拍视频。入夏以来,文哥两口子几乎每天要忙到半夜。“一般11点结束,陆续送走客人,打扫完卫生也得12点多了。”文哥媳妇抱怨道,“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了。”
“老板,打酒!”短视频平台上,文哥最新发布的一条视频记录下自己忙着打酒的小场景:他正用夹子从微波炉里取烤肉串,有客人来催促上酒。“你把壶放那吧,我忙完这个就给你打。”文哥回应。
“每天真的很疲惫,但是很快乐。”提起一燎壶琥珀色的啤酒原浆,文哥走向客人,“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来到小小的啤酒屋,忘掉一切的不尽如人意,今天就只剩高兴了。”这位青岛小哥,已在不知不觉间找到了啤酒屋的魅力所在。
正如诗人王音所说:“啤酒是青岛最为生动的一个符号,是生活的、艺术的,也是人文的,我始终这么认为。尤其是在一年四季的街头上,男女老少拎着啤酒袋子你来我往的情景,正是表征了这个城市别样的身份和气质。小小的啤酒屋里,更是一个形形色色的大世界。这比其他一些公共场所,不仅多了一份热烈的在场气氛,而且还常常具有或摇滚或民谣或说唱式的现场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0 06: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