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乡村里 希望的灯光从未熄灭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08-10 10:4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桂林日报

乡村里

希望的灯光从未熄灭

乡村里 希望的灯光从未熄灭

从教33年,任班主任32年,从车田苗族乡龙塘完小到瓜里乡白水完小,从梅溪初中到资源镇初中,莫杰荣获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教师、桂林市优秀教师、广西最美乡村教师……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记载着她33年的磨砺与守望。(受访者供图)

乡村里 希望的灯光从未熄灭

杨旭丽觉得自己就像课本里讲的白杨树一样,哪里需要就种到哪里。(受访者供图)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振兴。学校是乡村文化中心,没有乡村教育的乡村迟早要走向没落。从这一点上讲,教育兴则乡村兴,教育没则乡村没,要把指向未来的乡村教育振兴作为振兴乡村经济、文化必不可少的战略支撑。

在城乡发展不协调、乡村发展不充分的过程中,唯有教育是不能“搁置”的。在城乡差异仍然存在的今天,乡村教育该如何发展仍值得深思。不过,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深耕山区课堂,也许他们并没有太多“沉思”,但正是他们的全力以赴,让乡村教育持续发出希望之光,且照亮更多人。

日前,自治区教育厅开展了2022年广西最美乡村教师评选活动,评选出最美乡村教师30人,其中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镇地灵小学教师杨旭丽、资源县资源镇初中教师莫杰榜上有名。长期坚守乡村教育教学一线,在乡镇和村屯学校工作10年以上,他们理想信念坚定,帮助广大乡村学生筑梦追梦圆梦。在乡村,他们无疑最为让人敬佩。

莫杰:

33年乡村教育的挚爱守望

□本报记者刘健 通讯员唐玲玲 唐海南

“一根粉笔,挥斥方遒书古今;三尺讲台,寒来暑往铸师魂。”从1990年师范学校毕业开始,莫杰几十年如一日,把满腔的热情全部倾注到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之中,用爱心、细心、耐心书写与孩子们的精彩故事。

课堂上,她用专业知识和活跃的教学方式,教育学生;生活中,她与学生亦师亦友,耐心倾听和解决学生的烦心事。从教33年,任班主任32年,从车田苗族乡龙塘完小到瓜里乡白水完小,从梅溪初中到资源镇初中,莫杰荣获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教师、桂林市优秀教师、资源县优秀教师……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记载着她33年的磨砺与守望。

莫杰1990年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车田苗族乡龙塘完小,当上了复式班班主任。当时学校的教学、生活条件差,土坯房、青屋背,地面凹凸不平,夏天的教室像火炉,冬天的宿舍如冰窖,屋顶大雨大漏、小雨小漏,上课还得经常挪动课桌避雨水……面对如此情景,她心中犹豫过,也曾想过另谋生路,但当她看到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目光和天真无邪的笑脸时,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坚守。

为了改善教学条件,她带领学生利用休息时间清理校园杂草和地面,利用周末请师傅检瓦修葺校舍……她待过的学校,都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多,为了乡村孩子的健康成长,她从衣、食、住、行、学等方方面面去关心、呵护他们,无论天晴下雨、寒冬酷暑,她都坚持身体力行,榜样导航,她做的每项工作都让学校领导放心、学生开心、家长安心。

在乡村教师的岗位上,从青丝到白发,莫杰从未改变她对贫困山区学生的博爱,对乡村教育事业的信仰。

她的学生对她的评价是“莫老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生活中是妈妈,学习中是老师,情感上是朋友,同事和家长们称她为“老黄牛”“女铁人”。莫杰说,这些肯定性的评价是对她坚守乡村教育的最高赞誉。

一个合格的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莫杰33年的从教经验就是“铸造师魂”。她从严要求自己,以学生为本,突出一个“爱”字。

1997年,莫杰担任梅溪初中81班班主任。正月开学时,她发现坪水底村梨子坪屯的学生小钱没有返校。梨子坪离学校40余里,不通车,不通电话。周末,莫杰只身冒着早春寒风,跋山涉水几十里去家访。来到小钱家,得知其父右手残疾,母亲丢下他们父子跑了,家里拿不出学杂费和生活费,莫杰流下了同情的泪水,恳求其父一定要送孩子上学,并答应资助小钱的上学费用。其父亲终于被感动了,答应让孩子返校学习。如今,早已大学毕业的小钱在广东佛山工作,逢年过节他都打电话、发微信问候莫杰。

唯至诚者,能致其极。于莫杰而言,看到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成人成才是最幸福的事情。“先有父母心,再做教书人。”这是她从教33年、担任班主任32年最大的感悟。

在教学中,莫杰根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研读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上课生动活泼,寓教于乐,融会贯通,她的课堂驾驭能力在锤炼中得到了提升。她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形成了“新颖开头,放开讨论,精心点拨,巧妙结尾”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她的语文课堂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思想性为一体,聚焦学生能力培养。她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鼓励学生敢想、善思,引领学生高效学习,她的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在全校得到了推广。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莫杰始终坚守三尺讲台,因材施教,以德树人。她在备课时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物品质资源,全面育人。她积极推广“语文高效课堂”成果,自创了“山区学生参与式作文评改”等教学模式,初显成效。她的课堂教学方法新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她所教班级学生成绩优秀,语文教学成绩在全县中考、统考、抽考质量检测中每次都是名列前茅,被同行们信服。

莫杰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充满爱心和信任,在严爱相济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从教多年来,莫杰一直有家访的习惯。她说:“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和特殊家庭孩子比例较高,在全面掌握情况后,才知道孩子最需要什么。”

33年来,莫杰辛勤耕耘,满园春色,桃李芬芳,成绩显著。近5年来,获各类奖项、荣誉等共33次:2022年荣获自治区优秀教师,2020年荣获桂林市优秀教师;2021年获桂林市教育学会优秀教师;2018年获桂林市先进班集体;2019年获县五四红旗团支部;2018年以来多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2018年至2022年连续5年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

岁月变迁,初心不改。莫杰用勤奋和智慧书写教育人生,三十年如一日坚守乡村教育,以出色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无私奉献精神,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同事的赞赏、领导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书写了乡村教育的美丽篇章。

杨旭丽:

山区教育阵地上的白杨树

□本报记者刘健

从1996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杨旭丽待过的最远的学校是乐江镇西腰小学,近两年调到了地灵小学。学校的偏远、条件的艰苦并没有吓退这个热情的姑娘,她在偏远山区里一教就是20多年。2018年5月,杨旭丽入围“中国好人榜”,2023年7月,杨旭丽被评为广西最美乡村教师。

在她的经营下,曾经落后的西腰小学、地灵小学旧貌换新颜。为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她发动老师们在课余时间里自己动手美化学校,大到围墙、教室的墙面,小到楼梯的每一级阶梯,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凝聚着老师们的心血。

“我一直都在山区小学教书,没有离开过。”杨旭丽告诉记者,她从小就对教师这个职业非常喜欢。“小的时候我的母亲是一名山区代课老师,或许是受她的影响,我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教师。”杨旭丽1996年高中毕业后就到地宝片代课,“那时候工资一个月就几十块钱,但能跟学生在一起就觉得很开心。”条件虽然艰苦,但杨旭丽在家人的支持下一边教书一边学习深造,2000年通过公开考试转为正式教师。当转为正式老师时,杨旭丽首先想到的就是回到西腰村教书。

需要老师的地方其实有很多,为什么会选择待在山区教书呢?

杨旭丽似乎早就准备好了答案:“我自己也是山里的孩子,所以我更清楚这里对于老师的需要。”杨旭丽所在的乐江镇西腰村位于龙胜的西北部,距离县城74公里,距离乐江镇政府所在地37公里,号称龙胜的“西伯利亚”。“水泥路未修好之前,从西腰村去龙胜县城只能绕路,途经两省区三县五乡镇,要半天才能出去。”杨旭丽说。学校的偏远、条件的艰苦并没有吓退这个年轻的姑娘。

往返西腰小学的山路崎岖,杨旭丽每周日早上背着行囊,翻过3座山,步行3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学校。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杨旭丽经常到地灵、宝赠、大雄3个校点上研讨课,向其他教学点的老师学习、讨教。这期间,她有很多次机会可以走出大山,但是一想到孩子们的笑脸,她还是留了下来,把最美的青春留给了大山,把最真挚的爱留给了她的孩子们。

如今,虽然已经调到地灵小学,但杨旭丽身处的环境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在教书生涯里,她当过班主任、当过教导主任、当过少先队辅导员,直到现在当了校长,虽然职位一直在变,但是她的职业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民教师。在谈及想不想换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时,杨旭丽沉默了一下说:“当然想了,好的环境谁不向往呢?但是我更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在哪里都是教学生,能跟学生在一起我就很开心。”说到这,杨旭丽的眼里流露出些笑意:“我觉得我像课本里讲的白杨树一样,哪里需要就种到哪里。”

在担任西腰小学的校长期间,杨旭丽需要考虑的事情远比其他地方要多。“虽然学校地处偏远山区,但我们也要尽量向城里学校看齐,让山里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杨旭丽说。

在她的带领下,曾经落后的西腰小学有了图书室、电脑室,让孩子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大山外面的世界。为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杨旭丽发动老师们在课余时间里自己动手美化学校,大到教室的墙面,小到楼梯的每一级阶梯,西腰小学的每一个角落都凝聚着她的心血。“我们就是要在校园营造一种学习氛围,让孩子们时时刻刻都能学知识,学会做人的道理。”杨旭丽说。

看到学校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为了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她积极进行留守儿童心理干预,打造爱心屋,让孩子们在爱心屋里免费打亲情电话,并带着孩子们一起画画、做手工、学芦笙、下棋、听音乐、读有趣的书籍等,搭建起学生倾诉、交流、辅导的桥梁,呵护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孩子们都亲切地唤她“杨妈妈”。

在平时,杨旭丽特别注重家访,她希望每个学生的一点点进步都能与他们的家长分享。但是意外有时候来得非常突然,在一次家访的归途中,由于刹车失灵,她和摩托车一并冲进了沟里,左脚掌全部弯曲,5个脚趾的关节错位。

在医治的过程中,她疼痛难忍,不能行走,但她仍然不愿落下一节课。每天早上让爱人背着她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到学校,在教室门口微笑迎接每一位学生;在每天的上班时间,她少吃少喝,有时几乎不吃不喝,为的是尽量避免上厕所;放学了,再让爱人背回去。

27年间,无论任何情况,杨旭丽都坚持不请一天假,没有落下一节课。“我不能因为我的身体而耽误了我的孩子们。”杨旭丽说。

西腰村、地灵村都是有着浓郁侗族风情的村落。“既然我们没有外面的优势,就不要总是去‘仰望’。我们虽然在山区,但少数民族也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那也是我们的宝贝。”为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杨旭丽大胆改革,勇于创新,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她不断创新课外艺术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她把侗族文化带进校园,在担任校点负责人期间,聘请村里的长辈教孩子们唱侗歌、跳多耶舞,还在西腰、地灵校点开设芦笙班,多方奔跑、筹措资金为学校购买侗族服装和民族乐器,引导学生传承侗族文化。

“多耶舞动作简单,舞时手拉手围成两圈,男外女内,一人领唱,众人应和,顺圈转动,边歌边舞,肢体有节奏地摆动,无论老少都易掌握。现在已成为歌会、待客、节日的普通民俗活动。”杨旭丽说,它一方面可以让现在的孩子感受传统文化的美丽,培养他们的民族气质,另一方面,大家在载歌载舞中也得到了快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0 14:45:3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孙杨拒绝退役,而他却放弃中国加入澳洲:我从未考虑代表中国队!
孙杨拒绝退役,而他却放弃中国加入澳洲:我从未考虑代表中国队!距离巴黎奥运会开幕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眼下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各代表队,也在进入到最后的备战阶段,自孙杨因兴奋剂事件被禁
2024-05-16 18:14:00
前北京队游泳天才改名入籍澳大利亚,目标巴黎奥运夺金,直言从未考虑中国队
...里(澳大利亚),我喜欢这里。至于中国队,他表示自己从未考虑过。不过话说回来,以威廉-杨当年在中国时的实力,确实是不够资格进入到中国游泳国家队。至于为何在澳大利亚后实力突飞猛进
2024-05-11 11:32:00
绝了!25岁游泳天才加入澳洲,剑指巴黎奥运会:我从未考虑中国队
...大利亚,征战国际泳坛。关于他的选择,杨旭坦言:“我从未考虑过代表中国队。”这句话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与心路历程?杨旭,出生于澳大利亚,是成功的中国商人之子。四岁时,他随父母
2024-05-17 13:42:00
保定市满城区:油菜花变“致富花” 风景带来好“钱景”
...方顺桥镇以“花”为媒,持续推动油菜产业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今年油菜花季,融合音乐、时尚、美食等元素,开展了花田舞蹈秀、美术写生、拍照打卡等数十场精彩活动,为游客带来
2024-04-16 15:43:00
注入发展新活力 大岭山村美名扬
...进“瑶天下”民宿旅游项目,有效助推大岭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在工作上,杨旭春一直发挥“领头羊”作用。在开发大岭村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亲力亲为,耐心细致地与群众沟通交流,组织群众
2023-09-21 07:48:00
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凌晨时分限制飞机进出港
...卫星通讯社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8月22日电俄罗斯多莫杰多沃机场发言人告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为了确保航空安全,该机场莫斯科时间8月22日凌晨01:37至03:10(北京时间06:37至08:10)限制飞机进出港
2023-08-23 18:18:00
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查获价值550万卢布的卡地亚走私品
...11月30日电据俄罗斯联邦海关总署发布消息称,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的海关关员拘留了一名来自阿联酋的乘客,该乘客携带价值550万卢布的未申报的卡地亚奢侈品。消息称:“多莫杰多沃
2023-12-01 09:35:00
表演这份工作也是杨旭文自己和自己不断较劲的过程
...里去吹空调。替身演员前期试动作时,他就边看边练,也从未出现过对戏时却联系不上人的情况,给大家都节省了很多时间。杨旭文觉得,是认真和较劲让自己得到了更多的信任和机会,他不擅长深
2024-07-27 21:06:00
俄罗斯又一架加沙撤侨飞机抵达多莫杰多沃机场
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多莫杰多沃12月5日电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记者报道称,一架载有从加沙地带撤离的俄罗斯公民及其家属的俄紧急情况部飞机自12月以来首次抵达多莫杰多
2023-12-05 09:29: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