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闽南日报
他们的平凡,值得被看见
⊙本报记者 李 润 通讯员 何 娴 陆 婧 文/供图
城市美容师
林银飞: 用快保车书写 “马路情缘”
杨进成: 既是环卫工人 也是“机械痴人”
在城市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踏着曦光来,踩着星光去,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和汗水扮靓这座城市,用行动诠释着“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环卫精神。在全国第28届环卫工人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近环卫工人,了解他们普通而不平凡的工作经历——
林银飞是凯盛环境服务集团快速保洁员,2010年开始从事环卫工作,今年是他工作的第13年。十几年来,他没有离开环卫一线岗位,用快保车书写着无怨无悔的“马路情缘”。
“我负责的路段附近有学校和商铺,整体作业面积大、人流量多,日产生的垃圾量多且卫生死角多。”林银飞说。繁华地段的地面易暴露垃圾,林银飞作业过程中特别注意。一经发现,立即对现场进行处理和劝导路人,确保路段的路面干干净净。“他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和改进方法。例如快速保洁车在清理垃圾时,有时会出现遗漏,他多番尝试,改进了保洁车的清理方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清洁效果,真正实现车过路净。”同事们如此点赞他的工作态度。
作为党员,他身先士卒。在疫情防控期间,他主动请缨进入石亭方舱。在封闭期,一呆就是两周,每天起早贪黑,穿着防护服穿梭在各个方舱,收集涉疫垃圾。每次“台风”来袭,他总是第一时间进行险情排查。台风过境后,及时处理所辖范围内的树木倒伏、断枝,冲洗道路两旁的积泥。
此外,林银飞还是热衷公益的爱心人士、志愿者。每年坚持义务献血,在他带动下,身边不少同事也加入爱心献血队伍。此外,他还资助2名贫困大学生圆梦大学。2023年,林银飞被评为“漳州市劳动模范”,同年作为全国总工会十八大代表,参加了中国工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杨进成,福建万佳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洗桶工。今年54岁的他,从事环卫工作已有十年。
“我的主要工作是清洗公共区域的垃圾桶。这是一项需要极大耐心和毅力的工作。”杨进成说,夏天气温高,垃圾虽然倒掉了,腐臭味仍充溢在密闭的桶内。冬天的水刺骨凉,工作时间久了,手都冻到麻木,刷子都握不住。面对艰难的工作,他没有退缩,没有气馁,反而暗暗下定决心,必须与同事共同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好单位安排的工作任务。
“他像一头老黄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经常来得最早,走得最晚。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软毛刷、长柄刷子、钢丝球、高压水枪等轮番上阵。”杨进成的同事夸奖他,在他的仔细清洗下,原本“蓬头垢面”的垃圾桶总能焕然一新。在他的影响下,他带动同事出色完成垃圾桶清洗任务,所负责的区域多次被评为“卫生示范区”。
有一次,杨进成在清洗垃圾桶时发现,一处垃圾堆放点存在异味。细心的他多方排查,最后发现垃圾堆放点附近有一个污水井盖破损,导致污水渗漏。他立即上报有关部门,主动联系维修人员,及时更换破损的井盖,恢复周围环境的整洁。
杨进成不仅是环卫工人,还是“机械痴人”。“我闲暇时喜欢钻研车辆修理,经常查阅随车手册、用手机把前辈维修过程拍下来,并用笔记本记录相关维修重点,回到家后,再对照着视频复习。”就这样,杨进成一点点从技术“小白”变成“土专家”,他常常改造劳动工具,提升了大家工作效率。如今的他,积极参与新型环卫设备的研发工作,提出了很多富有创意的建议。他常说:“环卫工作无小事,即便是小小的垃圾桶清洗,我们也要用工匠精神做到最好。”
古城放松游
本报讯(记者 李润 通讯员 何娴 陆婧 文/供图)10月25日,市城管局、市环卫中心组织环卫工人代表,在漳州古城来了一场放松之旅。
活动现场,“环卫工人主题展”用手抄报、摄影书画作品定格环卫工人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美好瞬间和画面。这些作品,是向环卫行业的工作者、关心关爱环卫工人的学生、市民征集并入选的,创作者们用笔墨描绘劳动之美,用光影捕捉环卫工人的追梦故事,一组组富有温度的作品跃然展示在漳州古城北广场上,由衷表达这座城市对他们的敬意和礼赞。
漳州古城记忆馆、府埕、非遗馆、香港路石牌坊、文庙、木偶馆……环卫工人在古城讲解员和城管志愿者的带领下,一边走一边看,三五成群地拍照留念(如图)。在参观木偶馆时,授课老师介绍“布袋戏”的手法和操作技巧后,环卫工人纷纷化身“木偶小能手”,当了一回“非遗传承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8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