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毕节日报
“羊二代”陈发文的幸福日子
□ 张晓勇周恩宇潘建芳
陈发文在赶羊
夏天天亮得早,陈发文起得也早。天刚亮,他就起床去羊圈察看一遍,羊无恙,才回来洗漱、吃饭,然后背上布包,带上镰刀,赶羊上山。日复一日,这些动作,陈发文重复了30年。
陈发文家住纳雍县新房乡瓦厂村天生桥组,这里土地破碎,但灌木丛生,适合养羊。
每天,妻子王学珍帮着陈发文把羊赶上山就返回,沿路顺便把羊经过的路扫一遍,再做午饭给陈发文送去。傍晚,夫妻俩再一起赶羊回家。这些,成了夫妻俩30年来心照不宣的家庭分工。
靠山吃山,陈发文结婚前,父亲就选择养羊维持一家生计。30年前,陈发文结婚,然后分家另过,父亲分给他3只羊。
陈发文就这样成了“羊二代”。从那时起,夫妻俩把3只羊当宝贝照料。3只羊,一公两母,一年繁殖两茬,几年时间,羊变多了,几乎和父亲养羊的数量相当。
在陈发文的记忆里,自从分到这3只羊,夫妻俩除了种点庄稼,再也没有干过其他营生,他们养羊,羊“养”他们。
“比如羊脚化脓,就用这种草药,几天就能好。”除了3只羊,陈发文从父亲那里学到各种羊病防治土方。山上植被好,羊吃得饱,羊病防治好,羊繁殖快。陈发文边养边卖,现在数量达到100多只。
羊虽养得好,但早些年通组路未硬化,羊贩来买羊,因要走很远的山路,不愿上门,羊虽好,不好卖。
脱贫攻坚期间,天生桥通组路硬化了,羊的销路畅通了。陈发文家建了新房,扩修圈舍,市场不景气时,羊可以继续养着,待价好再卖,不再吃场地逼仄的亏。
乡村振兴开展后,政府大力建设数字乡村,天生桥组的大多养殖户都装上了数字化养殖设备。陈发文也在圈舍装上了监控设备,羊圈里是啥情况,手机一看就知道,不用像之前一样老是往羊圈跑。
生态好了,条件好了,站在山腰,看着山下蜿蜒的河流、山上满坡的羊群,陈发文说:“养羊的这条路,选对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29 11: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