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中国故事:与龙共舞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2-13 14:37:00 来源:中工网

原标题:中国故事|与龙共舞

甲辰龙年“腾云”而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龙这一神兽自古以来备受炎黄子孙崇敬。围绕“龙”的主题,衍生出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舞龙便是其中颇负盛名的一种。

舞龙又称“龙舞”“舞灯”“闹龙灯”等,始于汉代,历经千余年演变,逐渐成为一种集娱乐与文化、健身与竞技、艺术与民俗于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

如今,华夏大地上既有对舞龙的传承与创新,又将它发展成特色产业,其经济文化价值惠及四方百姓。人们与龙共舞,在祈求风调雨顺的同时,也舞出了精彩绚烂的生活。

舞出传承

在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虎石台街道古城新都社区,伴随着欢快的乐曲,各由13名队员操纵的雌雄两龙,在龙球的指挥下矫健腾飞,不时摇头摆尾、辗转腾挪。

手执龙球的张仲发一袭红衣,不断变换姿势,舞动龙球。只见两条龙时而随之腾跃冲飞、宛在云端,时而又犹如入海破浪、蜿蜒遨游。张仲发说:“龙球就是舞龙表演中的指挥棒,舞得好不好,龙球的引导十分重要。”

张仲发今年79岁,是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氏皇苑龙舞龙技艺的第十五代传人。“每逢春节,舞龙都是邻里乡亲们期待的重头戏,我们就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去耍、去玩。”

张氏皇苑龙,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清初,祖籍山东的张氏家族来到东北,将祖传的舞龙技艺带至关外,并依照东北的地理民俗特点加以改造。

中国故事:与龙共舞

张氏皇苑龙舞龙技艺表演现场。新华社发

一捏一折、竹篾扎骨,随后糊皮塑形、彩笔勾勒,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张氏皇苑龙就跃然眼前:龙体共13只龙脚,整龙长约24米,比南方龙体更长、龙身更粗,舞动起来气势磅礴,颜色也更加斑斓。

张仲发自幼看着长辈舞龙——父亲张珍舞龙头,老叔张祥舞龙球。“我从小就耳濡目染,爱好舞龙,八九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和老叔到处耍龙。”

张仲发抓住一切机会向父亲与老叔请教。饭桌上,他们用十几根筷子摆出舞龙的队形,向年幼的张仲发讲解龙的各种部位以及队员的走位。那时,长辈们只有一个要求:不要外传。

“我舞了一辈子,所有招式都烂熟于心。现在人老了,体力不如从前,反应也没以前快了。”张仲发认为,需要吸引更多爱好者,特别是年轻人,才能把张氏皇苑龙传承下去。

多年的表演中,张仲发整理和传承了包括“龙抬头”“五龙盘柱”“九龙口”等舞龙技艺。他把这些知识毫无保留地教给儿孙及街坊邻居,目前他的“学生”已有近50人。

社区特意设立了张氏皇苑龙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室,张仲发“00后”的孙子放寒假回家也跟着一起舞龙。“让家族的两条龙一直焕发生机,带给大家欢乐,这既是我的愿望,也是我的责任。”张仲发说。

舞出产业

早上九点,高亢的乐声在练功房准时响起,身着彝族立体刺绣演出服,25岁的重庆铜梁龙艺术团竞技舞龙队队长李婧的一天,由此开始。

在团体协作中,或翻滚或跳跃,体重不到90斤的李婧,训练时要举起近10斤的龙头舞动。经过不断的磨砺和精进,这名曾经的“门外汉”终于成长为靠得住、顶得起的“龙把子”。

“我从高中开始接触铜梁龙舞,十多年来我深深感受到传统艺术正在走向复兴。”李婧说,舞龙队队员最小的18岁,最大的26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加入到舞龙行业中。

铜梁龙舞已有一千多年历史,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的火龙舞被誉为“龙舞之首”:一千多度的铁水撒向天空,用力一击,化为四处飞溅的钢花,犹如漫天流星;火树银花下,一条条中华龙腾跃翻飞,展现出蓬勃生命力,热闹非凡。

中国故事:与龙共舞

铜梁火龙队的队员在表演铜梁龙舞。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在重庆市铜梁区,几乎人人都有着舞龙情结。铜梁的各个学校每周至少安排1节舞龙训练课,全区每所中小学校均有舞龙队,定期组织学生参加龙舞展演等活动。

“‘龙文化’历经千百年创新传承,已深深根植进这片土壤。”铜梁区文化旅游委副主任高晓涛介绍,铜梁龙舞和铜梁龙灯彩扎技艺两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蜚声中外,带动了当地“龙文化”产业发展。

如今,铜梁逐步形成彩扎、教习、研发、展演、产品为一体的“一条龙”文化产业。

当地积极推进龙舞进市场,培育民间龙舞艺术表演团队35支,从业人员约1000人,年产值5000余万元;铜梁区有“龙文化”创意企业12家,开发“龙文化”系列产品120余种,年产值1亿余元;铜梁龙灯彩扎技艺进入了乡村振兴车间,先后建成龙灯彩扎厂1个,龙灯彩扎车间1个,龙灯彩扎基地6个,从业人员达700余人,年产值5000万元左右。

舞出“科技范儿”

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今天,神州各地舞龙表演也推陈出新:河南郑州海洋馆里的“海底舞龙”,广西桂林长约千米的竹筏金龙巡游,浙江杭州的板凳龙……中国人巧妙运用创意与科技,传承着千年不息的活态“龙”脉。

1月1日零点,江苏省无锡运河公园,一颗“水滴”从空中缓缓降落,触地化作波光粼粼的涟漪。紧接着,一条“游龙”破水而出,追随“龙珠”不断升腾,让人仿佛置身神秘仙境。

这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充分融合的场景,引得众多现场观众连连叫好。相关视频很快在网上爆火,网友留言:“现在的高科技真的太厉害了”“各就各位,太精准了”“真想知道是如何做到的”。

中国故事:与龙共舞

无人机表演“游龙出水”现场图片。(视频截图)

据表演团队鸿维数智(江苏)文化有限公司创意总监蔡仲明介绍,这场无人机表演名为“游龙出水”,由1500架无人机按照特定编程指令呈现。

水和龙是整场表演的两个重要元素。活动主办方介绍,选择水是因为无锡古运河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江南运河水乡文化,聚焦龙则缘于龙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寓意经久不衰的文化传承和精神延续。

“表演时长仅5分15秒,我们为此准备了32天。”鸿维数智编程总监朱志远说,为增强视觉效果,团队使用“粒子”变化技术控制无人机表演路径,大胆采用超低空表演手法,编程方案调整了10多次。

蔡仲明认为,酷炫的科技能吸引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感受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共鸣,为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与国家科技进步感到自豪。

监制:卫铁民 刘畅

记者:徐欣涛 洪可润 吴燕霞 陆华东 朱国亮

视频:徐欣涛 赵泳 杨仕彦

新华社对外部

新华社辽宁分社

新华社重庆分社

新华社江苏分社

联合制作

中国故事工作坊出品

来源:新华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3 17: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铜梁龙舞、梁平抬儿调……重庆区县非遗项目精彩亮相国际舞台
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现场。图源:四川文旅厅10月12日至16日,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举行,来自全球47个国家(地区)和国内各省(区)市的900余个非遗项目
2023-10-25 20:34:00
铜梁:川渝少年手拉手 非遗研学进龙乡
...认识,交流学习生活和成长经历,在实践活动中体验与龙共舞、龙灯彩扎,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促进心灵契合与融合发展。“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亲身体验铜梁龙舞表演,举着彩龙舞动
2023-07-30 06:05:00
铜梁:“与龙共舞”感受非遗传承
2024年1月26日,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铁水钢花火龙表演举行,迎接龙年春节的到来。铜梁龙舞是流传于重庆市铜梁区境内的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的舞蹈艺术形式。它兴起于明,鼎盛于清。
2024-02-07 19:20:00
川剧变脸、铜梁龙舞……20余国留学生深度感知重庆非遗文化
...们惊叹连连来自俄罗斯的容瑶表示,通过活动了解了更多中国文化特点及铜梁龙舞这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更加丰富全面。来自尼日利亚的司晨阳刚来中国一个月,他表示:“第
2023-10-16 21:27:00
创新重庆 | 千年非遗邂逅现代科技:《追梦·铜梁龙》的创新之道
...终跃过龙门,化身成龙的故事。这个故事诠释了新时代的中国人如何秉持“龙”的精神,锐意进取,努力实现梦想的伟大历程。在《追梦·铜梁龙》中,曾经家喻户晓的小鲤鱼跃龙门的故事摇身一变
2024-02-28 17:17:00
中国群众文化学会龙灯龙舞委员会在铜梁成立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郑琳)6月4日,中国群众文化学会龙灯龙舞委员会成立大会顺利举行,标志着中国群众文化学会龙灯龙舞委员会在铜梁正式成立。该委员会汇聚了龙灯龙舞领域的领军人物、
2023-06-04 21:22:00
龙乡龙舞天罡送福!铜梁第十届龙灯艺术节开幕
...的梦幻联动在重庆市铜梁区奇彩梦园上演。当晚,“点亮中国灯 舞动中国龙”重庆·铜梁第十届龙灯艺术节隆重开幕。铜梁区委副书记、区长万隆致开幕辞,铜梁区委书记谭庆宣布龙灯艺术节开幕
2024-02-02 21:51:00
山城寻龙记丨龙年寻“龙脉” 了解重庆龙的历史文化渊源
...金龙纹印盒……“大清嘉庆年製”款描金龙纹印盒。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图华龙网发今年过年期间169件(套)与“龙”相关的珍贵馆藏文物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展出在3月10日前市民都可
2024-02-11 06:32:00
恭迎“大帅”到铜梁!《画江湖之天罡》x铜梁龙灯艺术节2月2日梦幻联动
...斗送福运,龙乡铜梁赏龙灯!2月2日晚上7点30分,“点亮中国灯 舞动中国龙”重庆·铜梁第十届龙灯艺术节将在铜梁区奇彩梦园盛大开幕。国漫电影顶流之作《画江湖之天罡》主创团队将莅
2024-01-31 10:0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佘峥)第三届“AI(人工智能)+公共治理”学术研讨会10月31日在厦门大学举行,探讨主题之一是大学怎么培养能适应智能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复合型人才
2025-11-02 08:11:00
92岁老人将厨房打理的像咖啡屋 孙女:爷爷一直爱整洁
大皖新闻讯 近日,江西南昌高女士拍摄了爷爷家的厨房并上传网络,干净整洁的厨房引起广泛共鸣,数百万网友观看、十多万网友点赞
2025-11-02 10:32:00
东南网11月2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在日前召开的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 2025)上,由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吴孟超纪念医院)曾永毅教授团队主导完
2025-11-02 11:08:00
二十公里暖心守护!大学生热心助人获市民表扬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 通讯员李向湘)10月31日,武汉城市学院收到一封来自热心市民潘萍女士的表扬信,信中讲述了该校2024级工商管理1班张奥文同学在勤工俭学途中主动救助事故受伤女生
2025-11-02 12:37:00
展民企风采 绘时代华章 “青岛企业家日”主题摄影书画展盛大启幕
鲁网11月2日讯金风送爽,山海礼赞。在青岛市第五个“企业家日”到来之际,“展民企风采·绘时代华章——企业家风采主题摄影书画展”于11月1日在青岛隆重开幕
2025-11-02 12:39:00
驿站内,调解员一番耐心开导,两位因楼道堆物产生矛盾的居民终于解开心结,原本紧锁的眉头也渐渐舒展。今年以来,南寒街道玉园南社区在邻里驿站内设立调解室
2025-11-02 12:57:00
一位八旬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11月1日在楼下晒太阳时不慎离开小区后迷路。幸好在街头被原先所住小区的邻居认出,及时联系了网格员
2025-11-02 12:57:00
家长接孩子途中,在街头遇到“扫码送文具”的地推活动。虽然当场领到了文具,但随后几天却频繁接到培训机构推销课程的电话。11月1日
2025-11-02 12:57:00
东南网11月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剑波 见习记者 陈阳阳)怀着以文会友、增进友谊的诚意,来自中国、俄罗斯、肯尼亚、法国
2025-11-02 13:21:00
西北大学校友辛周平获2025年ICCM数学贡献奖
近日,第十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ICCM2025)正式公布了各类奖项的获奖名单。西北大学1978级校友辛周平被授予2025年ICCM数学贡献奖
2025-11-02 14:11:00
第二届中国具身智能与系统大会(CEAIS 2025)在西安隆重召开
2025年11月1日,第二届中国具身智能与系统大会(CEAIS 2025)在陕西省西安市隆重召开,大会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
2025-11-02 14:11:00
西工大这门课火了!“惊动”7位博物馆馆长!
本学期,学校开设了《馆长带你看文物》的通识课程,邀请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博物院、汉景帝阳陵博物院
2025-11-02 14:12:00
粤陕人才精准对接!3.3万多个岗位即将在陕西7所重点高校启动招聘
“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秋季陕西地区重点高校招聘活动即将于11月4日启动,腾讯、格力、中创新航、联通、中国人寿等名企集结
2025-11-02 14:12:00
线上“达人”线下聚!在遵义乌江寨,看见数字流量遇上三农烟火
多彩贵州网讯10月30日,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作为特邀媒体支持的2025年快手三农生态大会在遵义乌江寨举办
2025-11-02 14:21:00
近日周五下午,建行南京江宁支行临近营业结束,外汇业务柜台柏经理刚处理完一天的工作,就接到了一通咨询电话。电话那头,客户语气迟疑的提问着
2025-11-02 14: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