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方龄贵:蒙元史的深耕者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6 07:1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云南日报

方龄贵:蒙元史的深耕者

方龄贵(1918—2011),吉林扶余人,蒙古族。著名历史学家、蒙元史家、文献学家,在《元朝秘史》、《通制条格》、元曲及元代云南碑刻等学术领域均有卓越的、创造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蒙古史和元史研究的泰斗。历任云南大学文史系讲师、云南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等职。

邹建达

方龄贵出生于东北,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战胜利,从东北出关到西南联大求学,历时十余载之久。学业有成后,继续扎根奉献于云南,在科研教学岗位上奉献60余年。

有关方龄贵早年的经历,他曾在访谈中谈道:“1931年,当我读高小二年级的时候,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日本兵占领了东北”。此时的东北三省已经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方龄贵被迫于1935年告别家人前往尚属平静的北平求学。1938年,高中毕业,报考了已南迁至湖南长沙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后至昆明进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习,他从此与昆明结缘,并在这片土地上奉献终身。

方龄贵如何走上蒙元史研究这条道路的,他曾回忆称:“我报考历史不是因为喜欢历史,而是希望成为一名作家。”他曾经反复诵读沈从文的《边城》,并得到著名作家萧乾引见,拜访过文学大师沈从文,得赠送《蒙古秘史》,这才与蒙古史结缘,并将蒙古史研究作为自己一生之追求。大学期间一篇《元代边徼诸王叛乱考》更加坚定了方龄贵研究蒙元史的决心。1942年大学毕业,方龄贵考取北京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史学部,求教于姚从吾、邵循正两位先生门下。1946年,他的毕业论文《元朝建都及时巡制度考》证实了“元一代实行两都并立的制度,大都便于对内地的统治,上都则着重对蒙古故地的照管,不妨说有点二元帝国的意思。”并深得导师姚从吾的赞赏。

方龄贵的六部专著中《元朝秘史通检》,是研究蒙古历史、社会、文学、语言最重要的古典文献,为蒙元史学者必读之书。《大理五华楼新出元碑选录并考释》为方龄贵撰写元碑(含宋碑)考释的论文10余篇,并与王云合著。《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1981年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正式出版,一经出版就引起学界广泛关注,更有学者对该书高度评价:“先生此书融蒙古语学、元曲学、元史学于一炉,环顾当世,有此功力者或有几人,而有此毅力者唯有先生。”吴晓铃在为本书所写序言中推为“必传”之作。《古典戏曲外来语考释词典》所收蒙古语系目已近200条,并有部分来自波斯语、阿拉伯语的词语及来自满洲语的借词。《通制条格校注》入选国务院古籍管理出版规划小组编制的《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982—1990年)》。《元史论丛》将方龄贵不同时期的重要论文收入其中,勾勒出他60多年研究元史的基本轮廓。

方龄贵的史学著作在不失严谨的同时,又多有文采。其严谨得益于姚从吾和邵循正两位老师,文采得益于沈从文。方龄贵治元史达60年之久,这期间所撰论文和所著书籍大都为填白之作或开山之作,发前人未发之声,从而奠定了他在研究元史中的重要地位。

方龄贵不仅是蜚声中外的学者,同时也是教育名家,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云南从事教学工作,曾在小学、中学兼课,也在大学任教。他曾在访谈录中说道:“教书不但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乐趣,所谓‘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我觉得我的生活很充实、很满足、很幸福,可以说,我并没有虚度年华。我常讲,人如果有第二次生命,我将毫不迟疑地仍然选择教书这个行当,不离开三尺讲坛。倘问我的人生感悟,那就是8个大字:愿为红烛,甘做人梯。如此而已。”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6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东北易帜”,名义上归顺于中华民国,日本则直接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并且建立“伪满洲政权”。在日本侵华期间,他们一直是将日本、满洲、中华并列,其分裂中国之心昭然若现。1
2024-04-29 20:58:00
成吉思汗究竟葬于何处?
...”此后在郡王旗的巴音昌霍格河畔定居了近三百年。直到九一八事变爆发,这座成吉思汗的衣冠冢才再次踏上了颠沛流离的道路。1938年,日军占领包头后,将矛头指向了鄂尔多斯草原上的“八
2023-08-03 15:26:00
相“阅”湘西 吉首大学志愿者与小学生共享阅读
...年经典图书近百本,为孩子假期增添一份书香。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慧琳以沈从文认知调查为教学切口,为孩子们带来一场充满湘西文化韵味的阅读分享。她用生动而通俗易通的语言,
2025-07-10 14:19:00
这14份报纸记录见证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军国主义自此开始了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大半个中国被践踏,3500多万同胞伤亡。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大地上无数国
2023-09-18 14:37:00
...好社会贡献力量”。东北陆军讲武堂初建于1907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解散,存续了24年,为东北乃至全国抗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军事指挥员,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输送了一批杰出的军
2025-05-18 20:39:00
沈从文:我不相信命运,却相信时间
...时,久未见面的叔侄俩某天忽然在东堂子胡同迎面相遇,沈从文装作没看到他,擦身而过。一瞬间,他头都不歪地对黄永玉说了4个字:“要从容啊!”在很多人看来,沈从文身上的这种淡然,很大
2023-01-05 00:20:00
聂耳:民族觉醒的号角 人民解放的鼙鼓
...能是聂耳而不是别的人,揭开了革命音乐史的第一页。”九一八事变震耳的炮声,一·二八事变战火蔓延,民族危难,叩击着聂耳用音乐呼喊的创作激情。他以革命音乐家的战斗姿态,同爱国音乐家
2023-10-07 07:10:00
她跟着沈从文走上纺织考古之路 《大国霓裳》书写华夏锦绣
...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今年7月,沈从文先生的助手、著名纺织考古专家王亚蓉编著的作品《大国霓裳:沈从文和我们的纺织考古之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8月9日晚
2023-08-10 23:41:00
看到他,我就不想死了
...篇才气纵横的短报告,当堂获得了期末免考的特权; 连沈从文和闻一多也对这个“刺头”的文笔激赏不已,作文满分100,沈从文大笔一挥,给了他120分:“他的小说写得比我好。”沈从
2023-06-29 14:0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豫味儿月饼!快来品品
中秋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文物是历史馈赠的璀璨瑰宝当中秋月饼遇上河南文物每一款都是时光与美味的交融每一口都饱含中原大地的深厚底蕴这个中秋让我们来一场月饼与文物的浪漫邂逅吧 这
2025-10-06 08:19:00
万家共盛世,灯火话团圆,今天中秋节,最圆的月亮是家国同庆,最美的团圆是国泰民安。
2025-10-06 13:10:00
开栏语白山松水,藏百年风骨;林海雪原,记千秋英魂。当科技的光影唤醒尘封的记忆,那些镌刻在吉林史册上的名字便有了鲜活模样
2025-10-06 20:48:00
巾帼卫山河 丹青诉忠魂————《八女投江》佳作赏析
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八女投江”就是其中之一。1938年10月
2025-10-06 22:54:00
《老单走福州》第二季第九集《船政英雄》:跟着老单游船政,探访近现代工业文明梦开始的地方。
2025-10-05 11:08:00
铭记历史的水墨历史肖像——《九一八》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05 11:17:00
国庆期间,蒙城博物馆推出皖北精品拓片展
大皖新闻讯 国庆假期,蒙城县博物馆推出“碑石墨韵 拓古传今”皖北地区精品拓片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感受石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5-10-05 18:34:00
10月4日,“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球场内观众全体合唱《歌唱祖国》。(摄制:王宏飞、吕熠、王青峰)
2025-10-05 21:26:00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