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新春佳节
并非每个人都能拥有
阖家团圆的时刻
有一些人
为了科研选择不放假
这些大学生田间地头过春节
这个春节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
生物学博士马忠先
和同学以及一大片玉米相伴度过
今年寒假一开始
他就从2000公里外的安徽来到海南
连同老师以及30多名师弟师妹
在田间地头开启玉米育种实验
育种科研团队成员工作照
这已经是马忠先
连续第四年来到南繁基地
马忠先每天要下地
精心“照料”育种材料
他的研究方向是育种
用他的话说
“选了一个最苦最累
也最难出成绩的方向”
但他觉得这条路很值得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搞农业的,
如果能让老百姓用上自己研发的品种,
那有多牛!”
玉米育种周期比较长
选育一个大品种少则七八年
多则10年甚至更长时间
为了能够加代选育
夏季在安徽
冬季到海南成了常态
育种科研团队成员工作照
该校2023级生物学学硕班学生
严海东第一次到南繁基地
没想到第一天下来
他就累得浑身酸痛
一个简单的授粉动作要重复上百次
工作七八个小时
想象的适宜温度也变成了
骄阳的暴晒
育种科研团队成员合影
马忠先说
他很喜欢在田里的感觉
“我能直接观察到
自己的课题材料在田间茂盛生长,
这是多么让人振奋的体验”。
假期基本都没有放假
有时甚至工作到深夜
在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
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楼公共实验平台
博士生导师贺闽教授
假期带着四川农业大学学生
做水稻病原真菌的遗传转化
以及解析基因功能的
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实验
“实验一直在照常进行,
基本都没有放假。”
虽是假期
但贺闽与同学们依然会一大早来到实验室
有时甚至工作到深夜才下班
这样的“寒假状态”
对于国重实验室的师生们而言
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读文献、做实验、写论文……
春节的安排和平时没有太多不同
这个春节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2级资源与环境专业
硕士生曹冰为了顺利推进实验
留校过年
实验掠影
2022级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生纪乾伟说
许多留校过年的国科大学子
春节假期的安排和平时没有太多不同
读文献、做实验、写论文……
没有一个游子不想与家人团聚
但是在学业的关键时期
留下拼搏的印迹
在实验室度过的别样新春
也将会成为难忘的回忆
大国重器新春坚守的背后
新春佳节
在一个个大科学装置背后
还有大量坚守在一线的奋斗者身影
我们不能忽视他们
更不能忘记他们
正是一个个看似普通的
科研工作者的坚守
才创造了一个个非凡的成就
让大国重器的形象熠熠生辉
在中山大学天琴中心的实验室里
一群科研工作者还在着力攻克难题
不论是光学平台镜片粘接实验
还是冷气推进攻坚
都离不开他们的坚守
他们或许无法像其他人那样
与亲人共享年夜饭
也没法时刻陪伴家人
却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科研事业上
用在了对空间引力波探测的
“中国方案”的研究上
与此同时
在四川凉山深处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日夜不休
在地下2400米探寻宇宙的奥妙
它对于探测暗物质、推进宇宙物理研究
正在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
而在南海之滨
中国第一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
也已顺利完成首次试航
它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能力
和海域1.1万米的钻探能力
将在国家能源安全保障
与海洋强国建设的事业中
扮演关键角色
这些大国重器不仅凝聚着无数科研工作者的智慧与汗水,也孕育着未来与希望。在一线坚守的人们,不仅是国家科研事业的中坚力量,也让很多普通人看到了奋斗者的美丽姿态。这也是大国重器的非凡魅力所在——不仅是令人惊叹的前沿科技,也是让人赞叹的顽强斗志与坚定决心。
发展大国重器,离不开这些强劲的精神力量。首先,就是“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从过去的“两弹一星”到如今的“天问”“蛟龙”“神舟”“嫦娥”等上天入地的国之重器,背后都是很多人的默默耕耘,乃至为了国家的事业而隐姓埋名,牺牲个人的利益,成就集体的荣光。在春节假期坚守在一线的科研人员,也写就了当代的传奇,充满浓厚的家国情怀。
再者,就是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奋斗精神。在攻克科研难题的路上,他们不知道要做多少次实验,面对多少次失败。无数事实已经证明,无恒心者,难以取得真经,缺志气者,更容易被困难击倒。但是,我们在这群可敬又可爱的奋斗者身上,看不到丝毫的抱怨或消沉,只有愈挫愈勇的顽强斗志,百折不挠的奋进精神。当然,还有愚公移山一样坚忍不拔的意志,对中国科学事业前景的巨大信心。它们呈现在科学实验与技术研发的每一处细节上,也融汇在理论探索、实践创新等不同阶段的工作中。
这样的精神状态,令人钦佩,也引人神往。或许,很多人并没有从事科学事业的天赋,却可以从那些坚守者身上汲取向上奋斗的精神,获取源源不断的前行动力。正如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日每夜的坚守,连续不断的追求,才让我们看到,每年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大国重器在世人面前亮相。
在真正的科研工作者看来,一年365天,并无明确的节假日之分,只有取得重大突破、诞生大国重器的时候,才是最值得庆祝的节日。相应地,给予他们足够的精神关怀与生活保障,尽可能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科研环境与成长空间,也是极其必要的。也只有这样,面对未来,奋斗者坚守的力量才会更加稳固,前行的步伐才会更加稳健。
中国青年报(整理:张力友)综合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王海涵 王磊)、中国青年报2024年02月20日08版(黄帅)、四川农业大学官微、中国科学院大学官微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0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