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际

一粒止痛药杀死56万人,美国变“嗑药帝国”

类别:国际 发布时间:2023-06-04 14:34:00 来源:新浪新闻综合

来源:环球人物

一粒止痛药杀死56万人,美国变“嗑药帝国”

“当身体的疼痛被利用,

也许,社会的疼痛才是根源。”

作者:毛予菲

1985年,在萨克勒家的奢华别墅,家族成员召开了一场重要会议。

理查德·萨克勒逆光而站,那张脸半明半暗。在家族创办的普渡制药公司,理查德负责产品研发与市场营销,是待定的接班人。

曾为普渡创造25%销售额的美施康定专利即将到期,理查德向家族前辈提出了一个重磅方案:研发阿片类新药,专门用于缓解中度疼痛。

对于这一方案,几位前辈皱起了眉:“阿片类药物容易致瘾,不能反复使用。”理查德的叔叔亚瑟·萨克勒却点点头,然后冲理查德招了招手,说:不要把思路卡得太死,市场得自己想办法创造。

2015年,在一场针对违规药物奥施康定的庭审上,医生们面色凝重。当庭审员问到患者情况时,一位医生抬头说:“我不敢相信他们中有多少人已经丧命。”

这颗名为奥施康定的药丸究竟掀起了怎样的惊天巨浪?

一粒止痛药杀死56万人,美国变“嗑药帝国”

20%-30%的初中生“嗑药”

1996年,奥施康定获批上市。这颗药丸一度被吹捧为灵丹妙药——它能战胜医学界最顽固的死敌——疼痛。

一粒止痛药杀死56万人,美国变“嗑药帝国”

·奥施康定。

奥施康定还有一个特点:在研磨稀释后,通过鼻子直接吸入,可以达到类似毒品海洛因的效果。产品说明书上也是这样介绍的:“压碎的奥施康定释放药效更迅速,使用过量或将导致中毒。”

2000年1月的一个深夜,在内华达州小城埃尔科,一个叫林赛的姑娘因服用了过量的奥施康定被送到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用上了呼吸机。

值班医生范·泽此时对奥施康定还知之甚少。他只知道这是种缓释止疼药,与吗啡属于同类药品。这种处方药他只开过几次,都是给癌症患者或术后疼痛的病人。

尽管范·泽开药十分谨慎,但奥施康定很快现身街头。尤其在青少年圈子里,吸食奥施康定成为一种流行。

1999年,16岁的林赛第一次尝试这种药物。她看着朋友把一颗蓝色药丸扔进嘴里,含几分钟吐出来,在T恤上擦擦,再用一张纸包住,叠成一个小三角包,放进嘴里使劲一咬,然后把咬碎的药粉倒在CD盒子上,用鼻子吸了个干净。林赛也吸了一口,顿时感觉“一切紧张和忧虑都烟消云散”。

没过多久,林赛每天吸入的奥施康定从一片变成了两片。她和朋友们从一个绰号为“矮子”的黑市商人那里买药。没人知道矮子的药从哪里来,但肯定不是什么合法渠道。

在当时的美国,用处方类止疼片来“嗑药”不是什么新鲜事。不少瘾君子从黑市买来常见的止痛药,比如扑热息痛、泰勒宁等。在这些药物中,有效成分是羟考酮。奥施康定的有效成分是纯羟考酮,“药效”是前代止疼片的2倍。

美国调查记者巴里·迈耶在《止痛毒丸——药王家族与致命药瘾》里写下了林赛的故事。他说:“以麻醉‘火力’而论,奥施康定就是核武器。”

一粒止痛药杀死56万人,美国变“嗑药帝国”

·《止痛毒丸——药王家族与致命药瘾》。

在埃尔科,吸食奥施康定的人越来越多。据统计,有20%-30%的初中生吸食过它。2002年,范·泽发起请愿,希望有关部门召回奥施康定,却没能引起什么反响,甚至备受民众的质疑。

有人给范·泽发电子邮件:“你真的是医生吗?如果真是那你最好别干了。我家的狗都不会送去给你治。”

一粒止痛药杀死56万人,美国变“嗑药帝国”

制药公司变“毒贩”

根据美国司法部2018年披露的一份机密报告,普渡制药1997年就知道奥施康定被当成毒品滥用。普渡的市场调查报告中,多次提到“黑市价”“粉末”等字眼。

一粒止痛药杀死56万人,美国变“嗑药帝国”

·普渡制药。

为了坐稳普渡制药接班人的位置,理查德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事实上,在奥施康定上市前,理查德就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营销攻势。他的叔叔莫蒂默·萨克勒断言:“奥施康定就是我们一飞冲天的翅膀。”

理查德一面招医药销售代表,一面升级有处方权的医生信息数据库。在培训医药代表的大会上,普渡公司的讲师强调:“只有不到1%的人会上瘾。” 讲师们还鼓吹,奥施康定能缓解任何疼痛。

经过培训后,医药代表立即盯住了有处方权的医生们。抵达医生办公室前,他们甚至已经摸清了医生的喜好。“如果医生有孩子,就送他迪士尼门票;如果他想离婚,那就给他找个新伴侣。”

有的医生一听是阿片类药物,当即摇头:成瘾性高,不安全,不考虑。有备而来的医药代表掏出一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证书,上面写着:奥施康定成瘾性低。

在《止痛毒丸》中,迈耶写道:“FDA成为普渡的共犯。”

奥施康定上市一年后,电视里播放着铺天盖地的广告,医生们被重金邀请至五星级酒店参加研讨会,权威医药刊物刊发关于奥施康定安全有效的论文……

一粒止痛药杀死56万人,美国变“嗑药帝国”

·根据奥施康定事件改编的美剧《成瘾剂量》。

越来越多人加入购买奥施康定的队伍。在一些诊所,甚至不需要医生开处方,只要病人随便填张单子,就能买到它。许多服用过奥施康定的病人再也逃不掉。他们成瘾、受伤,甚至丧命。

2001年,奥施康定在全美泛滥。佛罗里达州宣布,因过量服用奥施康定等处方止痛药致死案例已超过海洛因和可卡因。在数件抢劫、诈骗、袭击案中,罪犯们也都提到自己正在吸食药丸粉末。

一粒止痛药杀死56万人,美国变“嗑药帝国”

·美国费城“毒品街”。

2002年,联邦官员对普渡制药展开了严密调查,公司陷入危机。

当时,美国各州法院里挤满了愤怒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因服用奥施康定过量而死。出庭的家长们一个接一个站起来,讲述着自己的巨大悲痛。

一名家长说:“你们要对这场现代瘟疫负责,它一天天在杀死我们的孩子。”接着有个女人站起来,举着个小瓶子。她告诉法庭,瓶子里装着她儿子的骨灰。“他们(普渡)就是非法毒贩……他们杀了我儿子。”

奥施康定致死率一直在攀升。可到了2003年,普渡居然渐渐翻盘。

缴纳6亿美元的罚款后,他们将更多的钱花在了收买医生、警察和法官上。政治献金当然也少不了。萨克勒家族向各州派出游说团队,发动金钱攻势笼络官员,借此推动对奥施康定的解禁,蒙蔽美国民众。

几名普渡高管获罪后,萨克勒家族成员全身而退,而奥施康定依旧在售卖中。2017年,奥施康定的销售额超过310亿美元。截至2021年,已有25万美国人死于奥施康定服用过量。

这场持续20多年的公共卫生灾难成为美国民众的噩梦,萨克勒家族却由此赚得盆满钵满。

一粒止痛药杀死56万人,美国变“嗑药帝国”
·萨克勒家族。
一粒止痛药杀死56万人,美国变“嗑药帝国”
一粒止痛药杀死56万人,美国变“嗑药帝国”

·萨克勒三兄弟。

三兄弟将药厂搬到了康涅狄格州,普渡的早期产品包括止泻药等家庭常备药品。经营自家药厂,亚瑟更是将他的“营销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向医生们“大施恩惠”,花重金聘请愿意为普渡背书的医药专家,资助肯为自己站台的公益医疗机构,还创办了医疗报纸《医学论坛报》,报道宣传自己生产的药品,向全国的医生免费发放。

在一次采访中,亚瑟说:“普渡投入药品推广的资金,只有20%左右实实在在用于品牌宣传,剩下的资金其实都用来教育医生了。”

一粒止痛药杀死56万人,美国变“嗑药帝国”

·亚瑟·萨克勒。

多年后,亚瑟被称为“现代药品广告业的教父”。哈佛大学一位历史学家评论:“亚瑟并不是第一个向医生推销药品的人,但在他的影响下,医药代表成为一股风潮。”也正是从普渡制药开始,制药公司与医生的“财务纠葛越来越复杂”,“药品营销的时代”来临。

亚瑟为普渡留下的,还有来自创始人的“基因”。

迈耶在《止痛毒丸》中提到:“亚瑟杀伐果断,手下员工和生意伙伴对他都又敬又怕。所有人都对亚瑟惟命是从,包括他的两个弟弟。”迈耶说:“普渡制药的定位与亚瑟野心勃勃、不择手段的个人风格并无二致。”

1970年,普渡制药规模还不算大,却已经是一家很能赚钱的医药企业了。到了2015年,萨克勒家族身价估值140亿美元。他们登上了《福布斯》排行榜,成为美国最富有的家族之一。

萨克勒家族也是美国最神秘的家族。他们不常露面,很少直接出现在报道中。但这个家族“热衷于慈善与艺术”,曾向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巴黎卢浮宫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世界顶级博物馆捐款。萨勒克家族将自己的姓氏印在了这些博物馆的墙面和指示路牌上……

一粒止痛药杀死56万人,美国变“嗑药帝国”

·伦敦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的“萨克勒”指示名牌。

《止痛毒丸》的叙事止于2018年。直到这一年,针对激增的死亡人数,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正式宣布阿片类药物危机成为全国紧急事件,普渡才受到彻底审判。

普渡公司解散,萨克勒家族的弥天大谎终被揭开:“成瘾率低”的认证来自一封未经科学验证的学术信函;普渡早就知道奥施康定的致命弊端,却一直遮掩。

而这背后,公众的盲信、司法的失控、慈善的光环都成为“帮凶”。有评论称:“当身体的疼痛被利用,也许,社会的疼痛才是根源。”

药品营销时代来临

1987年,普渡“大当家”亚瑟·萨克勒去世。亚瑟没能看到奥施康定“席卷全美”,但正是他留下的营销招数打造了关于奥施康定的“销售神话”。

1913年,亚瑟出生于纽约一个犹太家庭。20世纪30年代,亚瑟毕业于纽约大学,取得医学学位。但亚瑟的第一份工作并不是医生,而是在一家广告公司做医药广告。

“二战”后,美国医药行业呈“井喷式”增长,那是一个“神药时代”——抗生素、镇静剂等新药层出不穷。亚瑟抓住了这个“时代机遇”,为药品销售开创了新思路——瞄准医生,而非患者。

在这一营销理念下,亚瑟曾为美国医药巨头辉瑞打造出多款“畅销药”,还帮助其建立了销售队伍。1950年辉瑞还只有8名销售人员,在亚瑟的指导下,7年后辉瑞的医药销售人员超过了2000人。

亚瑟有两个弟弟,莫蒂默和雷蒙德,他们先后也学了医,后来成为精神科医生。1952年,萨克勒三兄弟收购了一家位于纽约曼哈顿的老药厂,这就是普渡的前身。

一粒止痛药杀死56万人,美国变“嗑药帝国”

“止痛危机”远未平息

迈耶是最早关注奥施康定与普渡的记者之一。2003年,他将自己采访的相关报道集结成《止痛毒丸》一书出版。迈耶说,当时普渡高管站上了被告席,“我以为自己也告别了这个故事,不幸的是,事实并非如此”。

今年3月,最新中文版《止痛毒丸》在中国出版。迈耶接受了《环球人物》记者专访。他告诉记者,普渡推广的医药营销策略如今还在使用,并提到萨克勒家族与普渡制药的现状。

《环球人物》:奥施康定给美国乃至世界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迈耶:奥施康定的滥用造成的伤害无法估量。多年来,数以万计的美国人死于奥施康定药物过量。此外,许多长期服用奥施康定的病人也在饱受折磨。

《环球人物》:奥施康定被滥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迈耶:普渡制药公司对奥施康定的营销在导致其滥用方面起了核心作用。

《环球人物》:这20多年,销售阿片类药物的美国医药公司不仅只有普渡,它们似乎仍在使用这些营销策略?

迈耶:这些营销策略仍在使用的原因很简单:药品公司想赚钱,而美国政府没有对违法的公司进行有力惩罚,没有将他们送进监狱。

《环球人物》:普渡制药和萨克勒家族近况如何?

迈耶:据我所知,普渡在海外的业务仍未关闭。

今天,无论公平与否,萨克勒家族的名字已经成为“傲慢与贪婪”的代名词。在过去几年,“萨克勒”已经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与医学院移除,那些曾经感激他们捐赠的机构现在正在躲开这个家族。

一粒止痛药杀死56万人,美国变“嗑药帝国”

·2019年,法国卢浮宫外“移除萨克勒”的抗议标语。

值得一提的是,有书评认为,迈耶在本书中对萨克勒家族进行了严厉抨击,但对这场灾难背后的医生、官员以及相关机构没有做过多批判。“这种偏心的笔法,可能也有诸多权衡在其中。”

2018年,奥施康定在美国走向低迷,但这场“止痛危机”远未平息。当前,美国是全世界毒品问题最严重的国家,吸毒人数约占全球12%。1999年至2020年间,超过56万人因阿片类药物滥用死亡。

今年5月30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就美国毒品问题表示:非法芬太尼(另一款阿片类药物)与其他合成药品的非法制造和贩运,是导致美国18至45岁成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粒止痛药杀死56万人,美国变“嗑药帝国”
·美国费城“毒品街”街头的“瘾君子”。
一粒止痛药杀死56万人,美国变“嗑药帝国”

·抗议者们聚集在卢浮宫前。

追根溯源,这一切由美国自己一手造成。

2019年,普渡总部申请破产前,萨克勒家族向海外转移了数亿美元资产。据《纽约时报》报道,普渡将重组为一家名为Knoa Pharma的新公司,该公司将继续生产奥施康定以及成瘾治疗药物。在法庭上,和解的细节已经讨论了好几年,萨克勒家族长期以来一直要求民事豁免。

在美国国内,他们只需要从自己的巨额财富中抽出一部分,就可以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总监制: 吕 鸿

监 制:张建魁

主 编:许陈静

责任编辑:张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4 17:45:3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美国700万人在医院染上毒瘾,他们却毫不知情
...派瑞药物成瘾的源头,不过是二十五年前医生开出的一片止痛药。在美国,有上百万人,像马修派瑞一样,在制药企业、医生、广告商的合谋,不知不觉间染上了难以戒除的毒瘾。 马修·派瑞故
2023-11-28 14:59:00
造成 45 万人死亡后,这家药企想用 400 亿和解
...。1980 年左右,普渡推出一款名为美施康定(MS Contin)的止痛药。MS 是硫酸化吗啡的缩写,Contin 则指的是一种独家研制的缓释配方
2024-01-18 15:59:00
美国:底层“嗑药不停” 上层“捞金不止”
...像贩毒集团”今年8月,美国著名导演彼得·伯格的网剧《止痛药》一经推出后就成为奈飞公司平台上最受美国人欢迎的网剧之一。这部剧描绘了美国的阿片类药物危机以及制药公司在其中发挥的作
2023-09-27 14:48:00
这部9.3分的良心美剧,拍得太生猛了
...片家族”,萨克勒家族。他们靠一款叫奥施康定的阿片类止痛药,从乡村诊所一路打进城市医院,年入几十亿。可这条发家路,踩满了尸骨和鲜血。 剧的叙述方式非常有意思,不是那种一条线拉
2025-05-21 00:09:00
巨头对这一行为道歉,愿意支付47亿元
当地时间13日,美国弗吉尼亚州法院的一份文件显示,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愿意支付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7亿元)签署一份暂缓起诉协议。此前,这家公司因帮助普渡制药提高阿片类药物的销
2024-12-16 08:32:00
外媒:枪支与毒品悲剧成美国社会之殇
...国际关注的焦点。芬太尼是一种阿片类药物,长期被用作止痛药。现在,滥用芬太尼在美国已被视为一种“流行病”。美国国土安全部在发布《2024年国土威胁评估》报告后得出了芬太尼将超越
2023-09-20 15:33:00
拜登抹黑中国是“主要毒品来源国”!咱干脆捅破窗户纸:美国毒品到底哪来的
...“毒品来源是哪”,那咱干脆捅破窗户纸,告诉全世界:美国毒品到底哪来的?为什么美国以仅占世界5%的人口,吸掉了全球80%的阿片类药物?对美国这扯淡说法,我外交部今天已明确回应:
2023-09-19 16:38:00
美国费城药物过量危机加剧:致死人数创新高 少数族裔社区受影响严重
海外网10月25日电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10月24日报道,美国费城官方最新数据显示,费城因药物过量的死亡人数创新高,志愿者正在挨家挨户发放预防药物过量的医疗资源和检测试纸。10月2
2023-10-26 11:52:00
惊心!全球最大毒品消费国,是它!这里沦为“僵尸之地”……
据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最新发布的报告,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毒品消费国,全球生产的毒品约60%输入美国。去年,美国约有10.96万人死于吸毒过量,这一数字不仅创下历史纪录,而且
2023-07-04 07:58:00
更多关于国际的资讯:
当地时间14日晚,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一警察局发生爆炸,已造成至少7人死亡,27人受伤。来源 央视新闻编辑 胥芬芳二审 李劼三审 刘丹
2025-11-15 18:47:00
河北新闻网11月14日讯(河北日报特派记者张镜)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五届全运会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由于子迪、张可、马永慧、李冰洁组成的河北队以7分45秒98的成绩获得金
2025-11-14 21:28:00
近日,联合国旅游组织第26届全体大会近日在沙特利雅得举办。大会确认阿联酋罗塔纳酒店管理集团副总裁谢哈·阿尔·诺瓦伊斯为下任秘书长
2025-11-14 09:01:00
海外网11月13日电 据美国《纽约时报》11月12日报道,尽管持续43天的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已正式结束,但这场政治僵局引发的社会创伤正在持续扩散
2025-11-13 17:16:00
法国经济与财政部长罗兰·莱斯屈尔12日在布鲁塞尔出席欧元区财长会时称,关于欧盟委员会提出的利用俄罗斯被冻结资产向乌克兰提供1400亿欧元的贷款一事
2025-11-13 13:35:00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12日就一起涉及金额近1亿美元的腐败窝案发表视频讲话,称能源领域腐败“绝对不可接受”。当天,乌能源部长格林丘克和司法部长加卢先科递交辞呈
2025-11-13 14:37:00
中国网11月13日讯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3日宣布:应俄罗斯联邦总理米舒斯京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强将于11月17日至18日出席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
2025-11-13 22:30:00
11月10日,澳大利亚旅游局代理局长暨行政总裁马洛宾在2025年澳大利亚旅游局中国区旅业活动上透露:中国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客源市场
2025-11-12 09:09:00
中国网11月12日讯(记者李智)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将于11月13日至17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
2025-11-12 13:51:00
有记者问:美东时间11月10日,美国商务部产业与安全局在《联邦纪事》上发布公告,宣布暂停实施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一年。请问商务部对此有何评论
2025-11-12 03:44:00
中国网11月11日讯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11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加拿大外长阿南德通电话。王毅表示
2025-11-11 20:04:00
中使馆:两艘中国渔船在韩国附近海域倾覆,致2人死亡12人失踪
中国网11月11日讯 中国驻韩国大使馆11日晚间发布消息称,据中国驻光州总领馆通报,11月9日、10日,两艘中国渔船先后在韩国附近海域倾覆
2025-11-11 22:11:00
据韩联社10日消息,一艘中国渔船在韩国群山附近海域倾覆,船上共9人。来源 新华社编辑 何涛二审 杨韬三审 刘丹
2025-11-10 14:44:00
中国网11月10日讯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暂停实施对华造船等行业301调查措施答记者问。有记者问:美东时间11月9日
2025-11-10 21:28:00
2025“中国南京周”探索遗产保护与文旅创新
“文学之都”对话“音乐之城”2025“中国南京周”探索遗产保护与文旅创新南报网讯(记者鲁舒婷)当地时间11月7日,南京—莱比锡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产业创新交流会在德国“文化艺术中心”莱比锡举行
2025-11-10 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