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写在前面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5年,《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发布,明确提出发展森林食品,丰富“森林粮库”。
贵州是森林大省,近年来贵州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了手触大地,走出一条“向森林要粮食”的特色发展之路。
“竹荪比较娇嫩,采摘一定不要大力。”晨起六点,龚昌荣就带领着村民上山采菌了。
贵州富黔西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龚昌荣。
走进开阳县双永国有林场,马尾松针叶林连绵一片。针叶林下“竹荪公主”开得正盛。
“以林养菌以菌养林,这就是我们红托竹荪长得好的原因。”在开阳县禾丰乡林场,可见林下地里藏着一颗颗白色的“小公主”——红托竹荪。
红托竹荪被誉为“菌中皇后”,是贵州的特色食用菌,味香、口感好、肉质厚,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其经济价值也很高。
红托竹荪被誉为“菌中皇后”。
“采摘期内,我们每天大概要采摘上千斤竹荪,一部分会送去冷库等待收购,一部分会做成干品进行售卖。”基地里,龚昌荣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拨开针叶,将才露尖角的竹荪收进篮子里。
龚昌荣是贵州富黔西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2023年上半年,他在开阳县双永林场试种下1000多亩红托竹荪。
“我们的销售路子不愁,竹荪市场情况也很好。”龚昌荣说,基地种植的红托竹荪可以从夏季一直采收到秋季,可采摘3茬,预计产量可达40万斤。
竹荪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充分发挥林地的最大价值,还能解决当地的剩余劳动力,有效解决村民就近就业问题。
刚冒出头的竹荪。
龚昌荣算了一笔账,从土地整理、竹荪种植到管护采收,都需要大量的工人。“目前我两个基地累计用工达3万人次,发放农民工工资380多万。”种植基地不仅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家门口”务工的机会,也将闲置林场打造为“致富地”。
开阳县禾丰乡有6万余亩林地,森林覆盖率达到59.82%。林业资源丰富让竹荪在此幸福“安家”。
“种植竹荪需要红土,而且它需要的营养成分更适合种在林场,我们开阳有丰富的林地。”龚昌荣告诉记者,开阳县林地宽广、土地肥沃,林下的土质都是腐殖土,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让林业和竹荪产业实现优势互补、循环共生、协调发展,实现了“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生态效应。
林下的竹荪蛋。
“每亩红托竹荪400多公斤的产量,还能带来3万元左右的收入。而且菌养林,林养菌,早已是合作共生的关系。腐熟的竹荪可以成为林场的肥料,林场的氮物质也带动了竹荪的生长。”龚昌荣笑着说,基地充分利用现有林木资源,促进以林种植、以养促林的多方共赢,实现了经济生态“双丰收”。
“这是我们的竹荪帽,也叫‘竹荪毛肚’,用70度左右的水冲泡,吃进嘴里非常的鲜。这是竹荪蛋,将外壳撕开,可以用来护肤做面膜……”对于龚昌荣来说,竹荪不仅全身都是宝,还是他们的“致富宝”。
竹荪蛋将外壳撕开,可以用来护肤做面膜。
“我们不仅有竹荪,还有黄精等中药材,真正用好林地资源掘金。”龚昌荣高兴地说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依托良好的林业生态资源,贵阳贵安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种养经济,奋力实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林农增收”的多赢目标。2024年,龚昌荣通过种植羊肚菌、竹荪、黄精等,林下“掘金”近千万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梓颜
编辑 王小婷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07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