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科研人员在“科学”号海洋科考船上布放“深海玄武”浮标。中国海洋大学供图
本报讯(记者廖洋 通讯员左伟)近日,《中国科学报》从中国海洋大学获悉,由该校牵头,崂山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参与的“深海Argo区域观测网建设”项目在西太平洋菲律宾海盆首次完成国产深海Argo浮标的批量布放。这是我国首次批量布放国产深海Argo浮标,标志着我国深海Argo区域观测网进入常态化建设阶段。
Argo浮标,即自沉浮式剖面探测浮标,投放入水后根据预先设定参数,在自动沉浮过程中采集海水温度、盐度等数据。据介绍,该批浮标包含5个6000米级“深海玄武”浮标和1个4000米级HM4000型浮标。
自2000年国际Argo计划实施以来,各成员国已在全球海洋布放了1.8万多个Argo浮标,提供了数百万条上层海洋温盐剖面数据,为加深对海洋内部动力过程的理解和提高气候业务化预测预报的精度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2022年,“深海Argo区域观测网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实施。该项目致力于自主研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6000米级深海剖面浮标,在西太平洋开展深海Argo区域观测网建设并开展深海Argo浮标数据的科学应用,为解决一系列前沿科学问题提供重要观测依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2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